安全生产保证计划(doc30)-生产运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3 页 共 30 页 营手册、外省市企业进沪许可证、安装工程特殊施工许可证等。 施工业绩 主要指分包工程的工程量、施工技术水平、安全措施、各种安装专业安全施工状况、文明施工、管理能力,依次评定分包方能否满足本工程项目部安全体系要求等。 考察施工现场 工程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分包方的安全管理、特殊安装施工安全素质、文明施工等进行考察,是否符合本工程各类项目安全生产要求,确定合格的分包方。 对分包方的管理 分包合同: ⑴ 工程项目部与合格分包方进行协商,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包括有分包方提供相关名单,安全人员管理图表和项目相对应的安全管理体系。 特种安装项目的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⑵ 对下属施工人员建立有关安全管理档案,对特种安装人员制订专业性安全管理档案,由项目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核实、检查、督促,分包方配合 和实施。 ⑶ 分包方对分包项目制订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核和确认。 控制点 分包方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必须是企业自有职工或符合市建委、劳动局规定的可用人员,不得违章自行招聘社会外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4 页 共 30 页 来人员和盲流人员。 进场一周内将施工人员的“五证”登记造册,并送交工程项目部归档,以备政府、行业、安全管理部门核查。 非操作人员(包括家属和儿童)不得住入施工现场的工地宿舍。 根据分包方进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及时核 查和调整名册。 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工程项目部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施工生产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顺序要求进行。 开工前做好以下准备: ⑴ 落实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和特殊防护用品进场的计划; ⑵ 落实现场施工人员; ⑶ 到受监安监站办妥安全报监手续; ⑷ 协同总包办理职工意外伤害保险; ⑸ 安装特殊施工项目,必须落实业主方特殊安全防范的专业人员。 持证上岗 施工现场内的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对电工、焊工、起重工特种作业人 员应检查其证书的有效期,由项目部负责确认。 对安全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的检查验收。 项目部施工员根据本安装工程特点负责项目施工中的设备、设施、防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5 页 共 30 页 护用品的验收,现场安全防火员负责监督复查,确保安装施工安全。 实施要点: ⑴ 按照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方案执行;特殊安全项目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或业主方规定,一并列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内; ⑵ 防护职责落实到人,具体由施工员、安全员、各施工班长负责操作; ⑶ 四口五临边必须按 5999 标准规范防护和设置醒目标志; ⑷ 管、孔、笼、洞动火必须执行“二证多机多 监护”; ⑸ 各种特殊脚手搭设必须按 5999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下列内容和措施) ⑴ 地下室临时用电线路全部架空,临时照明采用 36V安全电压。 特殊安装项目管、槽、塔内施工用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和业主方有关用电规定; ⑵ 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及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和建委考办中心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的维修电工)进行; ⑶ 配电房室内安全工具及防护措施、灭火器材必须齐全。 ⑷ 对易燃易 爆、危险品存放场所的设备,要加强监控、检查工 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⑸ 对移动机具、中小型机械设备、非大功率焊机的使用应作二级漏电保护。 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并明确每台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6 页 共 30 页 责任人并挂牌。 ⑹ 施工现场大型用电设备、大型机具等,配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并挂牌。 ⑺ 必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事先制订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项目经理确认。 实施要点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照工程项目部编制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规定进行设置,特殊安装施工,塔 、罐、槽容器内需拉临时用电,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业主有关规定进行。 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会同安全部门及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种安装施工用的机具设备,用电必须按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⑴ 电工晚间值班必须派双人上岗; ⑵ 特殊情况下需要带电操作时,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用具,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监护; ⑶ 安装施工中各单项、单体交付业主验收,在通电、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期间各带电重点部位和中心控制室 等必须昼夜派出专业电工值班; ⑷ 在交付业主使用前的各种带电设备线路要害部位必须挂出明显的防触电标志; ⑸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故障非保养电工一律不得进行用电排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7 页 共 30 页 施工机械 各种起重设备 为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行,加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各种起重机械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种不同的起重设备性能特点和安装施工中所处的环境条件,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状况,各种起重设备的使用年限状况预先制订专项吊装方案,必要时示图说明。 A. 实施要点 ⑴ 安装吊装方案由项目部专业人员拟定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审定,由主任工程师或总师室批准方能实施,并报上级安全职能部门备案; ⑵ 各种起重设备吊装前,由项目施工员、安全员向吊装人员进行安全吊装技术交底和专业吊装操作人员的安全专题教育,方可上岗; ⑶ 严格按照吊装方案进行,严禁起重机械超负荷吊装和冒险吊装。 ⑷ 各种起重机械在吊装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吊装警戒区,吊装过程中必须派出足够的安全监控人员,设置醒目的安全警戒线; ⑸ 吊装完毕必须由项目专业人员会同上级技术部门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吊装安全状况作出 详细记录存档备案; ⑹ 各种起重装机械必须定期由专业人员保养维修,并作好起重机械完好状况的记录,维修后的起重机械再次启用必须重新检查,并由相关技术部门验证,项目经理签字方可使用。 B. 控制点: ⑴ 大型设备吊装必须有总工程师批准的吊装方案方可实施;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8 页 共 30 页 ⑵ 一般吊装必须要有项目经理批准吊装方案,并送上级技术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 ⑶ 吊装指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并服从吊装总指挥台; ⑷ 吊装各类机械安全装置必须完好; ⑸ 吊装安全区域划分标识必须明显,监控人员必须到位。 中、小型机械的使用 各 种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必须要做到台帐清晰,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列入本安保体系台帐,机械设备必须保证完整良好,必须要有专业人员管理,定人定机挂牌。 A. 实施要点 ⑴ 项目部指派机管员负责机械使用前的验收工作。 ⑵ 中、小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砂轮切割机使用时必须派人监护,严禁违章使用。 ⑶ 电机焊必须按 5999标准,使用时要有二级漏电保护。 ⑷ 机械设备必须接地或接零,随机开关灵敏可靠。 ⑸ 项目经理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机操人员和机具管理人员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并将运转记录按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证计划(doc30)-生产运作(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严禁在带电和带压力的容器上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健全交通安全工作机制。 ( 25分) 有交通安全组织领导机制,落实领导分管负责制,有专门工作班子和工作网络;在下属单位建立相应工作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并将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考核内容,每缺一项扣 5分。 有交通安全年度工作规划、任务、目标和年度工作总结,并纳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 一并部署、一并检查、一并考核,缺一项扣 5分。 区
不明和多人指揮不吊;超負荷不吊;工件捆紮不牢不吊;吊物上有人不(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吊;安全裝置失靈不吊;物件埋在地下不吊;歪拉斜吊不吊;物件銳角不墊軟物不吊;物件下有人不吊;照明不足不吊。 凡在城市內臨街近巷、民房附近施工時,必須採取封閉施工或搭設堅固隔離防護棚,強化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確保行人和居民的安全。 施工現場的危險區域,要採用圍欄,蓋板等措施或醒目的“安全”
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负责岗位技术练兵和开展事故预知训练。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10 检查监督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好劳动保护用品、各种防护器具及灭火器材。 发生事故时,及时了解情况,维护好现场,救护伤员,并向领导报告。 工人安全职责 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
GB/ 14648— 199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规定(CCAR- 395)民航总局令第 93 号 (2020 年 7 月 19 日公布 ),以及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 查程序,将飞行事故分为: (1)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2)重大飞行事故。 (3)一般飞行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1)人员死亡,死亡人数在 40 人及其以上者。 (2)航空器失踪,机上人员在 40
全浓度爆破作业; ⑥瓦斯超限; ⑦其他。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①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②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③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④其他。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①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②冰雪覆盖; ③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