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纲要(doc21)-生产运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21 页 7. 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 设目标 到 2020 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 100%。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安全 生产 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 体系 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 加快地方安全生产立法工作。 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标准以及 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 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形 成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更新机制。 做好有关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公约和加入 WTO后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的修订工作。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 精干高效 、保障有力 的安全 生产 监管体系。 健全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和执法队伍。 完善 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有专门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 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及其监管队伍建设。 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 安全生产监管 执法装备水平 和执法能力。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21 页 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 会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作用,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 建立安全生产科技专项基金。 加快安全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全工程技术中心 等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建设。 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安全科研资源,加强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国家和地方科技攻关计划。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 抓好安全科技 示范、安全学科建设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等战略性起步工程。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加快 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海事、铁路、民航、消防、核安全等 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成立国家、区域、省、市、县等多级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 提高特大 事故的 抢险救援能力。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1 页 (五)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 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快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中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完善和提高事故分析鉴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研究中心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七) 加强安全 生产培训和 宣传教育 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 抓好企业法人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认证工作。 逐步建立 由 学校 专业 教育、职业教育 、 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 构成的全方位 安全生产 培训和宣传 教育体系 , 实现安全生产培训 和宣传 教育的制度化。 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八)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普查)、检测、评估。 建立国家、省、市、县等多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开展对重大事故隐患 辨识准则 、 监测指标 等关键技术的系统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1 页 研究。 企业必须对重大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 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监督企业落实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 建立全国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九)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 城市公共安全 的监督检查,推动社会应急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 用科学的管理 机制应对城市公共安全 危机。 明确 建筑、交通、质检、公安等 相关部门职责,完善城市各级公共安全管理机构。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编制和实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及时对城市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加强对城市交通、城市消防、水、电、气“生命线”设施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安全监督检查。 促进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十)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建立和 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