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讲座之品质意识培训(ppt87)-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注解 : 6西格玛管理 为一种目前最新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他主要是简化流程设计,降低成本,降低浪费,追求零缺陷 从 70年代到 80年代,摩托罗拉在同日本的竞争中失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市场,后来又失掉了 BP机和半导体的市场。 1985年,公司面临倒闭。 一个日本企业在 70年代并购了摩托罗拉的电视机生产公司。 经过日本人的改造后,很快投入了生产,并且不良率只有摩托罗拉管理时的 1/20。 他们使用了同样的人员、技术和设计。 显然问题出在摩托罗拉的管理上。 在市场竞争中,严酷的生存现实使摩托罗拉的高层接受了这样的结论: “ 我们的质量很臭 ”。 在其 CEO的领导下,摩托罗拉开始了 6西格玛质量之路。 今天, “ 摩托罗拉 ” 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1998年,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美国鲍德理奇国家质量管理奖。 他们成功的秘密就是 6西格玛质量之路。 是 6西格玛管理使摩托罗拉从濒于倒闭发展到当今世界知名的质量与利润领先公司。 19871997年 , 每年銷售成長五倍,淨利成長近 20% 節省的成本達 140億美元 平均每年生产力提高 % GE6西格玛 质量成功之路 GE公司 总裁 Jack Welch说, 6西格玛 “ 是 GE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重要的发展战略。 ” 1995年末开始推行 6西格玛; 推行西格玛节约的成本收益 3亿美圆 /199 /199 15亿美圆 /1999; 利润率从 %/1995提高到 %/1998 市值突破 3000亿美圆 Jack Welch 先生为 GE制定的三大发展战略: 6西格玛、产品服务、全球化,使 GE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集团。  日本佳能公司的創業史中有一個「十美分」的故事 :總裁 禦手洗毅 早年在美國考察中,看到 日本貨因為品質問題,被美國人 普遍認為是只能 在十美分的廉價店中銷售的破爛, 一種屈辱感使他立志今後只生產高品質的產品,發誓要讓美國人刮目相看。  在「十美分」力量的鼓舞下,佳能產品不只是受到美國人的喜愛,更走向了世界。 日本佳能 –十美分 感謝傷害你的人,感謝瞧不起你的人,感謝為你帶來苦難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化身為魔鬼的天使。 海爾 —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典范 1984年成立 . 從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八十六類 ,一萬三千多個規格的產品群 .在全球有 7個工業園 ,46家工廠 ,15個設計中心 . 營業額從虧損 147万 人民幣 ,成長至 2020年 ,營業額為 602億人民幣 .业绩增长 1万多倍,并保持年 80%的平均增长速度。 2020年品牌價值 320億人民幣 . 產品已出口至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 . 正式被寫入哈佛案例的大陸企業 . 十六年來 ,平均年成長率 80%,被美國「家電」雜誌評為全球家電業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 . 海尔的质量观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海尔的质量以一把大锤砸出的 „ 海尔 1985年曾经以砸冰箱事件闻名全国。 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 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 在 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 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所以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 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 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 ,质量创名牌。  新購併的紅星洗衣機生產現場發生了一件事 :一位品管員由於責任心不強 ,造成漏檢 ,被罰五十元  集團主辦的報紙「海爾人」敏銳地意識到此事背後的意義 ,於是在頭版發表文章寫道 :  「 … 從她的身上反應品管體系上的問題 — 如何防止漏檢的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 …… 體系上的漏洞使她的這一 《 偶然行為 》 變成了 《 必然 》 … 」  「海爾人」為此發動了一場大討論 .  企業品管辦公室在 讀報的當天 就召開了一場討論會 ,認為只罰工人是不對的 ,要有勇氣在自己身上開刀 ,才能找到出路 .主管徐學增自罰了三百人民幣並寫出書面檢討 .同時 ,它制定了措施 , 從管理體系上對洗衣機品管工作進行整改 .  全新的海爾觀念 ,使原來紅星電器的員工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尤其是管理階層 ,開始認識到管理的責任與差距 ,每個人都開始從自身找不足 . 海爾品質觀念 — ,精 细 化 ,零缺陷。 來的 . 海爾售後服務理念 — ( 1) 用戶永遠是對的 . ( 2)如果用户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  張瑞敏把海爾的一句話 「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  產品合格不是標準,用戶滿意才是目的。  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但是有百分之百滿意的服務。 環環相扣 的 品質 管理 質控制台,一百五十五個品質控制點都有品質跟蹤單。 的檔案。 ,如果出了問題,哪怕是一根門封條,也可以憑著「出廠紀錄」找到責任人和原因。 三零企業 「海爾」已成為純正的「中國造」精品的代名詞,並以 產品零缺陷 使用零抱怨 服務零煩惱 的特色,向全球展示自己的風采。 爱立信的衰败 质量之祸  百年历史的爱立信与 NOKIA, MOTORALA并称世界移动市场  但 1998起, 3年里市场占有率从 18%到 5%,在中国市场手机市场占有率从 1/3到 2%, 从手机领头羊的位置跌落下来,而且排在了三星,飞利普之后  其后业绩一路下滑,面临破产,最后被SONY收购,成立索爱,但从此不在有往日辉煌  人们纳闷许多企业在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起死回生,生龙活虎,而爱立信却失去了中国市场,原因何在。  调查结果为爱立信的手机质量和服务不好导致了爱立信的衰败  2020在中国手机市场都说爱立信手机如何如何不好。 当时,他的 “ T28”存在质量问题。 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在于爱立信漠视这种错误。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了 “ T28” 质量问题,但是爱立信却不承认他们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而且企图用金钱来封媒体的嘴。 而且他们的服务质量也很差。 比如 “ 我的手机说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修了很长时间没解决问题,最后被告之主板坏了,要化 700元更换,而我在个体维修部修了一下只化了 25元就修好了 ”  更离谱的是当时爱立信的几款新手机在没有取得电信部门的入网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在市场销售。  质量和服务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他从没想放弃的中国市场,也输掉他整个自己。 企业的衰败 质量之祸  三株, 3年销售额提高 64倍,达 80亿,15万员工保健品帝国,就是因为 “ 8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 ” 的报道轰然倒塌 .  秦池古酒一度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因销售规模极度膨胀,自己生产不过来,就到四川等地收购一些小厂的散酒,导致质量严重下滑,结果被市场淘汰 .  日本三凌汽车,因为汽车设计有缺陷,频频招回汽车维修,而且事故频频,企业的信用和清楚汽车销售严重下滑,已经陷入困境 质量 提高竞争力的利器 1998年上海有一家咨询公司,调查上海的500名中外企业的经营者,当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市场上要想提升你的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当时被调查的 500名中国企业家,有 83%认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好的方法是降价,但是100%的被调查的外国企业家认为要提高质量。 就提升质量的这个观点来讲,中外的企业家观点差别比较大。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资金,技术,实力差距较大,惟有在质量,成本,服务上做好,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竞争 质量的竞争 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 企业惟有牢牢抓助质量这个企业的生命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请牢记 “ 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 ”  企业经营必须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创新质量上下功夫 , 生产世界级质量 ,才能赢得用户 , 在竞争中取胜。  , 达到用户的需求 , 还必须以优异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仅要在功能和性能上符合标准,还要不断满足用户对功能和性能标准以外的新要求; ,而且要创造具有魅力质量,使用户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引导消费,从而实现企业为社会服务,企业获利,员工受益,达到顾客 企业 分供方 员工连锁互利的关系。 5. 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建立用户完全满意的经营理念和质量价值观,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惟有此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质量 利润之源 获取巨额利润对每一个渴望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为了取得更好的利润,企业通常采取不同的手段,其一,扩大营销,增加产能;其二,通过合理安排活动降低成本;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公司利润的方法通常被忽视。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这种成本不仅包括检验、试验活动,以及废品、返工和投诉等明确应计入的成本,而且还包括发生在经理、设计人员、采购人员、监督者、销售人员等身上的未能明确计入的成本,因质量的失败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如重新计划、同顾客磋商、改变设计、召开会议等等,这些不明确的或隐含的成本很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质量成本。 一般地说,质量成本约相当于销售额的 10%到 30%, 10%较正常, 15%差, 20%以上很差。 GE, MOTORALA等公司一般在 5%。 利润 =销售额 (质量成本 +制造成本 +管理成本) 所以降低质量成本就能获得巨额利润,质量 利润之源。 另外,提高质量可以增加产品售价来获取更多利润 盖洛普民意测验公司调查顾客愿意为高质量额外支付多少钱。 车: 1/3; 电视机: 2/3 ;鞋:一倍; 所谓的质量成本指的是与质量有关的一切成本的总称,它包括不符合质量要求而造成的人财物浪费所花的成本,及为了预防这些浪费发生所花的钱。 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515%) 鉴定成本( 1020%) 内部损失成本( 2535%) 外部损失成本( 2035% ) 质量成本 1 预防成本 ( 515%) 预防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控制工序质量,减少故障损失而事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它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1) 质量计划工作费。 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