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doc16)-质量检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的弯轴直径、支座间距离、弯曲角度应符合表 41 的规定。 3. 冲击试验 当设计图样有要求或材料标准规定要用冲击试验时,其合格标准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且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不低于母材规定值的下限。 第 80 条 要求做晶间腐蚀倾向试验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可从产品料接试板上切取检查试样,试样数量应不少于两个。 试样的型式、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应按 GB4334《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评定,按产品术条件或设计图样的要求。 六、无 损 检 测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第 81 条 无损检测人员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 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取得次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 82 条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先进行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无损检测。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 24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啬一次无损检测。 第 83 条 压力容器的无损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根据设计图样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长度。 第 84 条 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比例,一般分为全部( 100%)和局部(大于等于 20%)两种。 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 50%。 第 85 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 1. GB150 及 GB151 等标准中规定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压力容器。 2. 第三类压力容器。 3. 第二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 4. 设计压力大于 的压力容器。 5. 设计压力大于 的管壳式余热锅炉。 6. 设计选用焊缝系数为 的压力容器(无缝管制筒体除外)。 7. 疲劳分析设计的压力容器。 8. 采用电渣焊的压力容器。 9. 使用后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 10. 符合下列之一的铝、铜、镍、钛及其合金制压力容器: ( 1) 介质为易燃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 ( 2) 采用气压试验的; ( 3) 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的。 第 86 条 压力容器焊接接头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如下: 1. 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 38mm 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 2. 压力容器壁厚大于 38mm(或小于等于 38mm,但大于 20mm且使用材料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如采用超声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射线检测。 无法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时,应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附加局部无损检测。 附加局部检测应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附加局部检测的比例为本规程第 84 条规 定的原无损检测比例的 20%。 3. 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 T 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应做 100%表面检测。 4. 铁磁性材料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 5.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第 87 条 除本规程第 85 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应做局部无损检测,并应满足第 8 86 条的规定。 局部无损检测的部位由制造单位检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定。 但对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开也区将补其他元件覆盖的焊缝部分必须进行射线检测,拼接 封头(不含先成形后组焊的拼接封头)、拼接管板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 100%超声或射线检测,其合格级别与压力容器壳体相应的对接接头一致。 拼接封头应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若成表前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应在圆弧过渡区再做无损检测。 搪玻璃设备上、下接环与夹套组装焊接接头,、公称直径小于 250mm 的搪玻璃设备接管焊接接头可免做无损检测,但应按 JB4708 做焊接工艺评定,编制切实可行的焊接工艺规程,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招待上、下接环与筒体连接的焊接接头,应做渗漏试验。 经过局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则应时行不少于该条焊接接头长度 10%的补充局部检测;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条焊接接头全部检测。 第 88 条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按 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执行。 对压力容器对接接头进行全部( 100%)或局部( 20%)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 AB 级,其合格级别为Ⅲ级,且不允许有未焊透;当采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Ⅱ级。 对 GB150、 GB151 等标准中规定进行全部( 100%)无损检测压力容器、 第三类压力容器、焊缝系数取⒈ 0 的压力容器以及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其对接接头进行全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00%)无损检测:当采用射线检测时,其透照质量不应低于 AB 级,其合格级别为Ⅱ级;当采用超声检测时,其合格级别为Ⅰ级。 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0mm(或公称直径小于 250mm。 其壁百姓大于 28mm)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及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体焊缝要求相同;公称直径小于 250mm,其壁厚小于等于 28mm 时仅做表面无损检测,其合格级别为 JB4730 规定的Ⅰ级。 有色金属 制压力容器烛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合格级别、射线透照质量按相应标准或由设计图样规定。 第 89 条 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进行全部或局部无损检测,采用射线或超声两种方法进行时,均应合格。 其质量要求和合格级别,应按各自合格标准确定。 第 90 条 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也应寻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责。 第 91 条 压力容器表面无损检测要求如下: 钢制压力容器的坡口表面、对接、角接和 T 形接头,符合本规程第 69 条第款条件且使用材料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Mpa 时,应按 GB150、 GB15 GB12337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检查结果不得有任何裂纹、成排气孔、分层,并应符合 JB4730标准中渗透性检测的显示痕变等级评定的Ⅰ级要求。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按相应的标准或设计图样规定进行。 第 92 条 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在耐压试验前,应按标准规定对现场焊接的焊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在耐压试验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局部表面无损检测,若发现裂纹等超村缺陷,则应按标准规定进行补充检测,若仍不合格,则应对该焊接接头做全部表面无损检测。 第 93 条 制造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的原妈记录,检测部位图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实际检测的方位(如:射线照相位置、编号、方向中等),正确填发报告,妥善保管好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征)或超声自动记录资料,保存期限不应少于七年。 七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七、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第 94 条 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分为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两种。 压力容器各元件(圆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所用材料不同时,计算耐压试验应取各元件格料 [243。 ]/[243。 ]t 比值中最小者。 对夹 套压力容器的耐压验要求如下: 1. 内筒设计压力小于夹套设计压力的夹套压力容器;容积小于等于 1000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征得用户同意,可免何等内筒液压试验,但不能免做夹套液压试验。 2. 容积大于 1000L但小等于 5000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连续 30 台同规格设备液压试验后,经制造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可以每 15 台为一批,每批抽 1 台做液压试验(用户特殊要求除外),如不合格,必须恢复逐台进行液压试验。 3. 容积大于 5000L 的夹套搪玻璃设备应每台做液压试验。 耐压试验的压力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 Pr=ηP 式中 p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对在用压力容器一般为最高工作压力,或压力容器铭牌上规定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Mpa; pr耐压试验压力, Mpa; η 耐压试验压力系数,按表 42 选用; [σ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MPa; [σ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MPa。 第 95 条 耐压试验时,压力容器壳体的环向薄膜应力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液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 9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系数的乘积。 2. 气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 8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系数的乘积。 校核耐压试验压力时,所取的壁厚应扣除壁厚附加量,对液压试验所取的压力还应计入液柱静压力。 对壳程压力低于管程压力的列管式热交换器,可不扣除腐蚀裕量。 第 96 条 耐压试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 试验用压力表应符合第七章的有关规定,至少采用两个量程相同且经校验的压力表,并应安装在被试验容器顶 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第 97 条 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耐压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试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试验现场停留。 第 98 条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 凡在试验时,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都可用作液压试验介质。 一般应采用水。 当采用可燃性液体进行液压试验时,试验温度必须低于可烯性液体的闪点,试验场地附近不得有火源,且应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2. 以水为介质进行液压试验,其所用的 水必须是洁净的。 奥氏体不犭钢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3. 压力容顺中应充江液体、滞留在压力容器内的气体必须排净。 压力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压力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 30分钟,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80%,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 力。 4. 碳素钢、 16MnR 和正火 15MnVR 制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昨低于 5℃;其他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液体温度不得低于 15℃。 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液体温度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温度按设计图样规定。 铁素体钢制低温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应高于壳体材料和焊接接头两者夏比冲击试验的规定温度的高值再加 20℃。 5. 换热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程序按 GB151 规定执行。 6. 新制造的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将其内部吹干。 第 99 条 液压试验后的压力容器,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1. 无渗漏。 2. 无可见的变形。 3. 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4. 对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Mpa 的材料,表面经无损检测抽查未发现裂纹。 第 100 条 压力容器气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1. 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按设计图样规定彩气压试验。 2. 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 气体。 3.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试验用气体温度不得低于 15℃。 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温度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 4. 气压试验时,试验单位的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5. 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 10%,保压 5~10分钟,并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 如元泄漏可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50%。 如无异常现象,其后按规定试验压力的 10%逐级升压,直到试验压力,保压 30 分钟。 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87%,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不得采 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 气压试验过程中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6. 气压试验过程中,压力容器元异常响声,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气,无可见的变形即为合格。 第 101 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第 102 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如下: 1.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