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doc36)-质量检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检验结果汇总、结论和出具检验报告等常规要求 (见图 5),检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工作。 检验前准备 清洗置换 方案制定 安全防护 资料审查 清理打磨 全面检验 埋藏缺陷 表面缺陷 外观 结构 几何尺寸 保温层隔热层衬里 壁厚 材质 紧固件 强度 安全附件 气密性 其他项目 缺陷、问题处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27 页 图 5 检验的一般程序 第二十五条 检验的具体项目包括宏观(外观、结构以及几何尺寸)、保温层隔热层衬里、壁厚、表面缺陷、埋藏缺陷、材质、紧固件、强度、安全附件、气密性以及其他必要的项目。 (一 )检验的方法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表面无损检测为主,必要时可以采用以下检验检测方法: ; ; ; ; ; ; ; ; ;。 (二 )宏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外观、结构及几何尺寸等是否满足容器安全使用的要求,本规则第五章有规定的,应当按其规定评定安全状况等级。 (1)容器本体、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等部位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等,焊缝表面 (包括近缝区 ),以肉眼或者 5~ 10倍放大镜检查裂纹; (2)内外表面的腐蚀和机械损伤; (3)紧固螺栓; (4)支承或者支座,大型容器基础的下沉、倾斜、开裂; (5)排放 (疏水、排污 )装置; (6)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 (7)多层包扎、热套容器的泄放孔。 上述检查项目以发现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为重点,对于内部无法进入的容器应当采用内窥镜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检验结果汇总 结论和报告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27 页 (1)筒体与封头的连接; (2)开孔及补强; (3)角接; (4)搭接; (5)布置不合理的焊缝; (6)封头 (端盖 ); (7)支座或者支承; (8)法兰; (9)排污口。 上述检查项目仅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仅对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 (1)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 (2)焊缝余高、角焊缝的焊缝厚度和焊脚尺寸; (3)同一断面最大直径与 最小直径; (4)封头表面凹凸量、直边高度和直边部位的纵向皱折; (5)不等厚板 (锻 )件对接接头未进行削薄或者堆焊过渡的两侧厚度差; (6)直立压力容器和球形压力容器支柱的铅垂度。 上述检查项目仅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只对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 、隔热层、衬里 (1)保温层的破损、脱落、潮湿、跑冷; (2)有金属衬里的压力容器,如果发现衬里有穿透性腐蚀、裂纹、凹陷、检查孔已流出介质,应当局部或者全部拆除衬里层,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者其他缺陷; (3)带堆焊层的,堆焊层的龟裂、 剥离和脱落等; (4)对于非金属材料作衬里的,如果发现衬里破损、龟裂或者脱落,或者在运行中本体壁温出现异常,应当局部或者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者其他缺陷。 外保温层一般应当拆除,拆除的部位、比例由检验人员确定。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以不拆除保温层: (1)外表面有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2)外部环境没有水浸入或者跑冷; (3)对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抽查,未发现裂纹等缺陷; (4)壁温在露点以上;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27 页 (5)有类似的成功使用经验。 (三 )低温液体 (绝热 )压力容器补充检查 (绝热 )压力容器,测试夹层的真空度。 其合格指标为: (1)未装低温介质的情况下,真空粉末绝热夹层真空度应当低于 65Pa,多层绝热夹层真空度应当低于 40Pa; (2)装有低温介质的情况下,真空粉末绝热夹层真空度应当低于 10Pa,多层绝热夹层真空度应当低于。 (绝热)压力容器,检查容器日蒸发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容器日蒸发率测量。 实测日蒸发率指标小于 2倍额定日蒸发率指标为合格。 (四 )壁厚测定 ,有足够的测定点数。 测定后标图记录,对异常测厚点做详 细标记。 厚度测定点的位置,一般应当选择以下部位: (1)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 (2)易受腐蚀、冲蚀的部位; (3)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易产生变形及磨损的部位; (4)表面缺陷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 (5)接管部位。 ,如果遇母材存在夹层缺陷,应当增加测定点或者用超声检测,查明夹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同时作图记录。 (五 )表面无损检测 ,对容器内表面对接焊缝进行磁粉或者渗透检测,检测长度不少于每条对接焊缝长度的 20%: (1)首次进行全面检验的第三类 压力容器; (2)盛装介质有明显应力腐蚀倾向的压力容器; (3)CrMo钢制压力容器; (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σ b≥ 540MPa钢制压力容器。 在检测中发现裂纹,检验人员应当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确定扩大表面无损检测的比例;如果扩检中仍发现裂纹,则应当进行全部焊接接头的表面无损检测。 内表面的焊接接头已有裂纹的部位,对其相应外表面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抽查。 如果内表面无法进行检测,可以在外表面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变形部位,异种钢焊接部位、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 T 型焊接接头、其他有怀疑的 焊接接头,补焊区,工卡具焊迹、电弧损伤处和易产生裂纹部位,应当重点检查。 对焊接裂纹敏感的材料,注意检查可能发生的焊趾裂纹。 ,可以采用金相检验检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27 页 、末端焊接接头,应当进行表面无损检测,不得有裂纹。 b≥ 540MPa的钢制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后应当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 (六 )埋藏缺陷检测 ,应当进行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抽查,必要时相互复验: (1)使用过程中补焊过的部位; (2)检验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部位; (3)错边量和棱角度超过制造标准要求的焊缝部位; (4)使用中出现焊接接头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 (5)承受交变载荷设备的焊接接头和其他应力集中部位; (6)有衬里或者因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内表面检查的外表面焊接接头; (7)用户要求或者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 已进行过此项检查的,再次检验时,如果无异常情况,一般不再复查。 ,由检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可以用声发射判断缺陷的活动 性。 (七 )材质检查。 材质不明者,对于无特殊要求的容器,按Q235钢进行强度校核。 对于第三类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必须查明材质。 对于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并且已作出明确处理的,不再重复检查。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硬度测定、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或者光谱分析等,予以确定。 (八 )对无法进行内部检查的压力容器,应当采用可靠检测技术 (例如内窥镜、声发射、超声检测等 )从外部检测内表面缺陷。 (九 )紧固件检查 对主 螺栓应当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 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 (十 )强度校核 ,应当进行强度校核: (1)腐蚀深度超过腐蚀裕量; (2)设计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3)名义厚度不明; (4)结构不合理,并且已发现严重缺陷; (5)检验人员对强度有怀疑。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27 页 : (1)原设计已明确所用强度设计标准的,可以按该标准进行强度校核; (2)原设计没有注明所依据的强度设计标准或者无强度计算的,原则上可以根据用途 (例如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制冷 等 )或者结构型式 (例如球罐、废热锅炉、搪玻璃设备、换热器、高压容器等 ),按当时的有关标准进行校核; (3)国外进口的或者按国外规范设计的,原则上仍按原设计规范进行强度校核。 如果设计规范不明,可以参照我国相应的规范; (4)焊接接头系数根据焊接接头的实际结构型式和检验结果,参照原设计规定选取; (5)剩余壁厚按实测最小值减去至下次检验期的腐蚀量,作为强度校核的壁厚; (6)校核用压力,应当不小于压力容器实际最高工作压力。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校核用压力不得小于安全阀开启压力或者爆破片标定的爆破压力(低温真空绝热 容器反之); (7)强度校核时的壁温,取实测最高壁温;低温压力容器,取常温; (8)壳体直径按实测最大值选取; (9)塔、大型球罐等设备进行强度校核时,还应当考虑风载荷、地震载荷等附加载荷; (10)强度校核由检验机构或者有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进行。 ,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应力分析设计或者实验应力分析等方法校核。 (十一 )安全附件检查 (1)无压力时,压力表指针是否回到限止钉处或者是否回到零位数值; (2)压力表的检定和维护必须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 表安装前应当进行检定,注明下次检定日期,压力表检定后应当加铅封。 (1)安全阀应当从压力容器上拆下,按本规则附件三“安全阀校验要求”进行解体检查、维修与调校。 安全阀校验合格后,打上铅封,出具校验报告后方准使用; (2)新安全阀根据使用情况调试并且铅封后,才准安装使用。 按有关规定,按期更换。 紧急切断装置应当从压力容器上拆下,进行解体、检验、维修和调整,做耐压、密封、紧急切断等性能试验。 检验合格并且重新铅封方准使用。 (十二 )气密性试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27 页 、高度 危害或者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对设计图样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