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现场管理:5s推行实务doc100-现场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创造整洁的工作环境,创造高功能的(质量、效率、安全)物品存放的方法和布局 △彻底进行定点存放管理,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 清扫 △清扫、点检 △环境的近况 △维护机修设备的精度,减少故障的发生 △创造清洁的工作场所,早些发现设备的不完善 △及时采取措施的体制 △通过高功能的要求,清洁化,实现无垃圾,无污垢 △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强化对发生源的储备对策 清洁 △一目了然的管理 △标准化的管理 △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持续不断地整理、整顿,以保持或保障安全、卫生 △强化功 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努力使异常现象明显化并通过观察而进行管理 修养 △培养良好的习惯 △创造有规律的工作环境 △创造能赢得顾客信赖的关系 △创造距离良好的工作场所 △培养各种良好的礼节,养成遵守集体决定事项的习惯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只有全面地推行 5S,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5S 与其它活动的关系 也许很多人会问,5 S 既然如此地重要,那它与TQ M(全面质量管理), TPM(全员生产性维护 )又有什么关系呢。 5S 是管理的基础,是全年生产性维护的前提,是 TQM 的第一步,也可以再深一层地说, 它是推行 ISO9 000 的结晶。 公司任何的活动,如果有了 5S 的推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S 都推行不了的企业,一定无法成功地进行其它活动。 1.营造整体氛围 此资料来自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一个企业,无论是导入全面的体制管理,还是要推动 ISO 认证, TPM 管理,在导入这些办法的契机中,如果没有先行掀起 5S,或推行 5S,或推行其它方法的活动,就很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推动 5S 可以营造一种整体的氛围, 5S 能映照一种让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养成一种习惯并积极地参与。 每一件事情都有忠实的标准和良好的氛围,企业去推行 ISO,再去推动 TQM,或推动 TPM,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员工的支持与配合,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2.体现效果,增强信心 推动 5S,与其它 ISO、 TQM、 TPM 的关系可以体现出一种效果,也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大家都知道,实施 ISO,实施 TQM 或者是 TPM 的活动,它的效果是一种隐蔽和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的,而 5S 的推动,它的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在推行 ISO、TQM、TTM的活动的过程中,先导入了 5S,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3. 5S为相关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S 为相关活动打 下坚实的基础。 5S 是现场管理的基础, 5S 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则制约着 ISO、TTM、 TQM 活动能否顺利地推动或推行。 所以只有通过 5S 的推行和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来改进企业的体制,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实施 ISO、TTM、 TQM 的企业中推行 5S 的活动,等于为相关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图 32 5S 运动与相关活动的关系图 5S 的六大效能 ■提升企业形象 ■减少浪费 推动 5S 的效能是减少浪费:人员、场地、场所、时间等各方面的浪费都 减少了。 【管理名言】 减少浪费就是降低成本,成本降低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利润。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企业推动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使每个员工的素质都提高了。 修养提升了,他就会有尊严,他会认为呆在这样的企业里,有一种优越感和成就感,必然对这个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 当企业出现问题,他会主动地指出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的起因和解决办法。 他还会主动、积极、自发、负责地为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爱他的岗位就像爱他自己一样,他会献出他的爱心,会安心地在这个企业工作,从而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 ■安全有 保障 企业在推动 5S 的过程中,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修养的提升,这个企业的浪费、缺陷为零,效率提高了,它的安全自然相应地也有保障。 工作场所还非常地宽敞、明亮,通道畅通,安全就会有保障。 ■效率提升 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是每个员工都主动、自发地,把需要的东西留下,不需要的东西都丢掉,或者说,把它存放起来,通过整顿,每样东西都摆得井井有序,通道畅通,从而创此资料来自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个人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然就能相应地提升工作情绪。 提升了工作情绪,再加上有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气氛,有了高素质并有修养的伙伴 ,彼此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士气自然也能相应地得到提高了,物品摆放有序了,而且拿东西不用找来找去,时间不会丝毫的浪费,所以效率必然也就提升了。 ■品质有保障 通过这些好的工作环境、气氛,不断地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就能使产品的品质有了保证的基础。 有 5S 做基础,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企业必然能很快地茁壮成长。 而在茁壮成长的过程中,企业会去通过 ISO、全面质量、全面品质等这几方面的管理,甚至是及时地管理,企业产生的效能、形象都会提升、而浪费大为减少,安全会有保证,员工的归属和生产效率自然就会提升,产品的品质 就会有保障。 【本讲总结】 一个企业,只有全面地推行 5S管理,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S 的整顿、整理、清扫、清洁、修养,这五者并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关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关系。 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讲 整理的推进重点 【本讲重点】 整理的含义 整理的作用 整理的推行要领 推行整理的步骤 具体实例 整理的含义 将必需与非必需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必需物品。 图 41 整理含义图 特别说明: 如果您的工作岗位堆满了非必需物品,就会导致您的必需物品反而无处摆放;您可能希望增加一张工作台来堆放必需品,这样一来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来更形 成了后果严重的恶性循环。 整理的作用 1.整理的作用 ●能使现场无杂物,过道通畅,增大作业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碰撞,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消除混杂材料的差错; ●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使员工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 2.因缺乏整理会造成的各种浪费 此资料来自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空间造成浪费; ●零件或产品因为过期而不能使用,造成了资金浪费; ●因场所狭窄,物品时常不断地移动,造成了工时浪费; ●管理非必需品的场地和人力浪费,花时间去管那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就会造成场地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库存管理以及盘点, 造成时间浪费。 整理的推行要领 一是:马上要用的,暂时不用的,先把它区别开。 一时用不着的,甚至长期不用的要区分对待。 即便是必需品也要适量; 二是:将必需品的适量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是:对可有可无的物品,不管是谁买的,无论有多昂贵,都应坚决地处理掉,绝不能手软。 3.如何区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呢 ? 所谓必需物品,是指经常必须使用的物品,如果没有它,就必须购入替代品,否则就会影响工作。 非必需品则可分为两种: (1)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即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才使用一次的物品;如样品、图纸、零配件等; (2)对目前的生产或工作无任何作用的,需要报废的物品。 它又包括以下两种: ①非必需用品:如钉钉子的铁锤,可能不是每天要用,也不可能是每周都要用,但它可能每隔一段时间或每个月会用到一两次,也许半年或一年才会用到几次,就叫做非必需用品; ②不能用的物品:如过期的图纸、样品,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放在仓库。 有一种东西,是必须要封存的,一年或两年才会用到的,像这一类的东西应放在仓库里封存。 同时把非必需用品摆在库里后,要建立一个档案,并定期地检查。 如图示: 那么,必需物品的使用频率可能是每小时或每天都要用,也可能每一周 都要用,凡是它的使用频率为每小时或每天及每周都要用到的,就称为必需用品。 它的处理方法就是放在工作台上,或是随身携带。 如笔就是我们经常要用的必需用品。 如图示: 【自检】 请检查一下你的办公室或者家里,哪些是必需物品,哪些是非必需品。 对非必需品,你是如何进行妥善处理。 你又如何摆放它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行整理的步骤 在推行整理的过程中,要增加场地的空间,把东西整理好,把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区分开,将工作的场所整理干净了。 如果还把不必要的物品也整齐地与必需品摆在一起,那就会很容易弄不清所需要的物品应是哪一个,而且还会因放置了不必要的物品而放不下必需的物品。 推行整理的步骤: 第一步:现场检查 第二步:区分必需和非 必需品 第三步:清理非必需品 第四步:非必需品的处理 此资料来自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第五步:每天循环整理 现场检查 对工作场所要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包括眼睛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地方。 例如,设备的内部,文件柜的顶部,桌子的底部位置。 特别是设备,一个大机械设备,它的内部是看不见的,文件柜的底部,桌子的底部,这些都是现场检查时应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归纳起来就是两点:看得见的要整理,看不到的更要进行整理。 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管理必需品和清除非必需品同样重要。 首先要判断这个东西的重要性是什么。 然后根据此物的使用频率来决定它的管理方法。 如果是一支 笔,它的使用频率是每天、每周或者每个小时都在用,它就是必需品,要用恰当的方法来保管必需品,以便于寻找和使用。 对于必需品,许多人往往混淆了客观上的需要与主观想要的概念,他们在保存物品方面总是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也就是那种以防万一的心态,最后把工作场所几乎变成了杂物馆,所以对管理者能而言,准确地区分需要还是想要,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清理非必需品 清理非必需品时必须把握好的是看物品现在有没有使用价值,很重要的一句话是,应注意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大于购买价值。 要重点清理以下物品:货架、工 具箱、抽屉、橱柜中的杂物,过期的报刊、杂志,空的罐子,已损坏的工具或器皿,仓库墙角、窗台、货架上,甚至货柜顶上摆放的样品,长时间不用或已不能使用的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你的办公场所、桌椅下面、还有显示写字板上报废的文具、过期的文件、表格、速记记录等。 非必需品的处理 见下图所示: 图 42 非必需品的处理方法 养成每天循环整理的习惯 整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现场每天都在变化,昨天的必需品,今天就有可能是多余的。 比如你昨天拿着订书机订了一堆的书面材料,但今天你不订了,这个订书机是不是多余了,昨天必需的物品,到今天可能是多余的,今天的需要与明天的需求必然有所不同。 整理贵在日日做,时时做,如果仅是偶尔突击一下,做做样子,就完全失去了整理的意义。 所以整理,是一个循环的工作,根据需要而随时进行,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马上放在另外一边。 具体实例 无使用价值的物品 (1)不能使用的旧手套、破布、砂纸; (2)损坏了的钻头、丝锥、磨石; (3)已损坏而无法使用了的锤、套筒、刃具等工具; (4)精度不准的千分尺、卡尺等测量器具; (5)不能使用的工装夹具; (6)破烂的垃圾桶、包装箱; (7)过时的报表、资 料; (8)枯死的花卉; (9)停止使用的标准书; (10)无法修理好的器具设备等; (11)过期、变质的物品。 不使用的物品 (1)目前已不生产的产品的零件或半成品; (2)已无保留价值的试验品或样品; (3)多余的办公桌椅; 此资料来自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4)已切换机种的生产设备; (5)已停产产品的原材料; (6)安装中央空调后的落地扇、吊扇; 销售不出去的产品 (1)目前没登记在产品目录上的产品; (2)已经过时、不合潮流的产品; (3)预测失误而造成生产过剩的产品; (4)因生锈等原因不能销售的产品; (5)有使用缺陷的产品; (6)积压的不能流通的特制产品。 多余的装配零件 (1)没必要装配的零件; (2)能共通化的尽量共通化; (3)设计时应从安全、品质、操作等方面考虑,能减少的尽量减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