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20xx-20xx年(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蹄、尾、内脏、骨、皮毛等副产品深加工。 重点建设苏南、苏中、苏北优势生产区域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以及南京、南通等地肉鹅、黄鸡、蛋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1 页 共 96 页 鸭等优质地方家禽养殖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加工基地。 近期重点支持南京雨润集团、桂花鸭 集团、如皋米久食品、张家港( PIC)种猪改良、常熟尚湖集团、太仓温氏家禽、海门京海肉鸡、扬州馋神食品、镇江澳士达牧业、靖江食品等企业,进一步提高其出口创汇水平。 ( 2)皮革羽绒及制品加工。 积极引进先进的皮革鞣制、分层、抛光等加工处理技术,重点发展牛羊皮、珍稀皮毛、肠衣等深加工制品,开发羽绒寝具市场,引导羽绒羽毛、动物鬃毛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加快南通、泰州、镇江等地建立优质皮、毛、肠、鬃原料供应基地。 近期重点支持常熟美迪洋皮件、张家港扬子精梳毛条、张家港伸进皮革、江苏广丰羽毛、南京太平洋畜 产、南通东星皮革、无锡诚和皮革、扬州京都裘皮、镇江鹏翔皮业、靖江华义皮革、泰州江海鬃制品厂、如皋庆丰肠衣、泰兴恒鑫肠衣食品等企业,进一步提高其出口创汇水平。 ( 3)蜂制品。 培植改造蜜源植物,加快传统养蜂基地改造,加强收购、加工环节抗生素等检测工作,推进蜂产品企业 GMP、 HACCP、 ISO9000体系认证工作,改进工艺,研发食品、保健品、药品、添加剂等深加工产品。 加快建设南京、无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2 页 共 96 页 锡等现代蜂业加工出口基地。 近期重点支持提高南京老山药业、无锡华丰营养滋补品、无锡恒升保健品等出口供货定点企业创汇水平,加快培育南京瑞 康蜂业、南京嘉瑞保健食品、南京力富营养保健品、镇江江大蜂胶等出口潜力企业。 4.林木产品加工出口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发展防火板、饰面板、人造板、小木制品以及中密度纤维板、高中档家具等产品生产,开发木浆造纸项目,开发高附加值林木产品;提高草柳竹藤棕等资源的加工档次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发符合国际潮流的花色品种。 重点建设苏南沿江、沿海、淮北等杨树优势产业带、林木产品出口基地、草柳竹藤棕制品出口基地。 近期重点支持扬州快乐集团、南通复盛木业、南通综艺合板、常熟盈丰木业、江 苏大亚木业、江苏克诺双凤木业、江苏月星家具、太仓升德竹木制品、武进常荣精竹地板、扬中银河竹艺、南京共浦草席、仪征天宝草席等企业,进一步提高其出口创汇水平。 5.水产品加工出口 突出沿江水域优势,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开展保鲜技术攻关,积极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3 页 共 96 页 推行 ISO9000 系列、 HACCP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发展优质鱼、虾、蟹及特种水产加工出口,着力开发鱼糜、鱼片以及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微波食品、功能食品、钙源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重点建设沿江、太湖、大中城市周边等地淡水鱼、小龙虾、河蟹、鳗鱼、河豚 、黄鳝、珍珠等特色水产带和优势出口区。 近期重点支持省海洋渔业总公司、中洋集团、启东和洋水产、常州长江水产、常州美华珍珠制品、龙山集团、扬州大江渔业、江泰食品等企业,进一步提高其出口创汇水平。 6.茧丝绸加工出口 鼓励出口企业自建高标准的蚕茧生产基地,提高茧质,从优质蚕品种培育和推广开始,解决原料茧生产、自动缫丝、无梭织造、精深印染整理的关键技术,加快企业加工设备和技术改造,拓展丝绸产品新领域。 重点建设南通、苏南沿江优质茧基地及丝绸深加工优势区域。 近期重点支持苏豪国际、晨风集团、海安茧丝绸、江都翔鹰丝绸等企业 ,进一步提高其出口创汇水平。 7.特色产品加工出口 大力发展质量稳定、可控的绿色中药材生产,推行全程 GAP 管理,将濒危稀缺药材引为家种,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4 页 共 96 页 以扩大常用大宗药材的基地化供应,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新型中成药等现代中药产品。 加快建设南通、句容、六合、里下河地区等地绿色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近期重点支持扬子江药业、金陵药业、苏中制药、南通薄荷厂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发挥其出口创汇潜力。 此外,各地还有一批具有垄断竞争优势的传统土特产品,如传统名点、长寿食品、调味品、四色名豆、笔料毛、生姜、茗荷、籽麻 、苎麻布等,但出口规模都还不大,加工程度也不高,有待进一步挖掘潜力,做大做强。 四、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一项战略举措,任务重,涉及面广,各地要按照《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进思想共识,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工作合力。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力参与和支持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 要认真梳理涉及沿江开发的有关政策,并根据新的要求,创造加快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的良好环境。 ( 二)培育壮大出口经营主体。 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力度,每年重点扶持 30 家起点高、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5 页 共 96 页 规模大、深加工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一批多元化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经营主体,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鼓励出口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区界限,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 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树立质量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按照出口目标市场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自营出口、代理出口、委托出口,发展网络贸 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窗口和商务代表处。 对各类农产品出口企业,不论大小、不分隶属、不惟成分、不问类型,全方位予以扶持和服务。 特别是沿江地区要发挥个私经营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和流通私营企业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 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 省市有关农业专项要向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倾斜。 通过积极引导 “三资 ”开发农业,政府资金投入,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三)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园区建设。 通过内外资相结合、资本、技术和管 理相结合、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6 页 共 96 页 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规模效益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拓展发展功能,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使之成为我省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成为外向型农业的新载体和孵化器,成为外商投资农业的集聚地。 重点建设沿江 5 个农产品加工出口重点园区(省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农业园区),通过创新机制,明确重点,拓展功能,采取股份合作开发、转让经营权等开发园区,使之成为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核心层。 通过政策引导,逐步转型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显著、机制体制灵活、加工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赋 予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的职能,按照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紧密层;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农产品加工出口区,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半紧密层。 通过三个层面的建设,带动各类松散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密集区的形成。 (四)大力开展农业对外招商和农产品境外促销。 在推进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形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以园区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7 页 共 96 页 为载体,将对外招商和境外促销作为加速推 进密集区形成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要确立经营各类园区的观念和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努力做到以外向型工业的理念开发外向型农业,以市场机制运作农业,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开发,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的办法,广泛筹集资金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各类农产品加工项目实行全程配套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三是大力开展农业对外招商。 充分发挥沿江农业的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到沿江设立园区,创办 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研发中心等;尤其要吸引外资投入农业,加快出口优势产品的产销衔接。 积极调整和创新农业对外招商的方式和手段,借助网络、通信、传媒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吸引利用外资,提高农业招商实效和水平。 四是要围绕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点支持沿江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扩大日本、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对东盟、东欧等潜在市场,促进出口优势农产品市场多元化。 (五)加速建设外向型农产品基地。 要根据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8 页 共 96 页 比较优势的原则和沿江的出口基础,围绕培育壮大出口优势农产品,集中建设一批与出口经营主体相配套的外向型农产品基地。 基地建设要 按照产业化开发的思路进行。 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自建外向型农产品基地,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HACCP)、良好农业规范( GAP)和 ISO 等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出口的标准化生产。 (六)强化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 在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成果 “孵化器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的灵活机制;通过重组、兼并等投融资手段,加快沿江农产品加工业的整合、优化,构建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企业群。 (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实施适度倾斜的优惠政策是建设沿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重要条件。 要积极挖掘政策潜力,重点在土地使用、财税、投融资、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制定合理的优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29 页 共 96 页 惠政策,积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沿江农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规划 ( 20202020 年) 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沿海岸 线南起如东,北至赣榆,现辖 10 个县(市)(部分与沿江、沿东陇海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叠的县不在此列), 即 南通市的如东县、海安县,盐城市的东台市、大丰市、射阳县、响水县、滨海县,连云港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30 页 共 96 页 市的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县。 区域规划土地 总面积 17865平方公里,人口 万 ,分别占全省的 %、 %。 一、沿 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现状和基础条件 (一)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海上苏东 ”发展战略,实施百万亩滩涂大开发计划,通过开发滩涂、建设商品粮棉基地、发展海 洋产业和临海工业、改善基础设施等发展措施,沿海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10 个县(市)中有 5 个为省重点扶持县,发展水平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2020 年 10 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0170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人均财政收入 533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80%。 一、二、 三产结构为 : : ,与全省平均水平 : : 相比分别高 %、低 %和 4 %,从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份额 较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 , 表明我省沿海地区 10 个县(市)还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和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二)区域农业发展现状 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有耕地面积 万亩 , 其中水田 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31 页 共 96 页 置。 粮棉油: 年粮食总产量 万吨 , 棉花产量 万吨,油料产量 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 %和 %;人均占有粮食 609 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倍;人均占有棉花 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倍;人均占有油料 47 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倍。 畜产品:年肉类总产量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万吨 、 牛肉 万吨 、 羊肉 万吨 、 禽肉 万吨,分别占全省的总量的 %、 %、 %、 %和 20%。 其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