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xx一厂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双头摆动式磨簧机 ф 60 台 1 5 桥式起重机 台 1 6 桥式起重机 台 1 7 空压机 LGF( C) 台 1 8 回火电炉 SCC1806 台 1 9 碾尖机中频加热炉 台 1 10 捲簧机中频加热炉 台 1 11 弹簧自动浸漆烘干机 JDEHJ 台 1 12 圆钢抛丸机 台 1 13 电加热炉 台 1 14 纯水冷却装置 LSS150 台 1 15 自动无芯捲簧机 Z5314mm 台 1 16 自动无芯捲簧机 Z524mm 台 1 17 自动无芯捲簧机 Z534mm 台 2 18 自动无芯捲簧机 台 1 19 滚筒式抛丸清理机 台 1 20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YE300 型 台 1 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见表 21。 表 2- 1 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消耗量 1 圆钢 t/a 5000 2 油 t/a 3 水溶漆 t/a 该公司实行单班 8 小时工作制,全年工作 251 天。 职工 200 人。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1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2 本项目包括生产、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内容。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的规定,在弹簧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起重伤害、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其他还有灼烫、触电、高处坠落、粉尘、噪声危害 、高温和中毒窒息等危险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 该厂有两台桥式起重机,一台 3 吨、一台 5 吨,在弹簧等重物的吊装及起重机的安装、检修、试验等作业中易发生挤压、吊具吊重的坠落、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和触电等伤害事故。 起重机械可能造成的起重伤害事故主要原因有吊钩坠落、吊索具脱钩、载荷坠落,吊索破断、超载、绑挂不当、斜吊、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 据统计,因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未及时报废等原因导致出现机械故障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起重伤亡总数的 60%~ 67%,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亡 事故, 占起重伤亡总数的 33%~ 40%。 、爆炸 本项目淬火用油为丙 B 类可燃液体,其闪点、燃点均大于 200℃。 淬火时,淬火油温失控超过燃点即自行燃烧,可能酿成火灾; 电缆本身是一种可燃物,由于电气线路潮湿、短路、超负荷等原因可能发生电缆火灾;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3 雷击引起的电气火灾; 空压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阀、压力表等防护装置失灵,可能造成空压机、压力管道的爆炸。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在中频加热炉、电加热炉操作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绝缘损 坏、接地不良等原因使设备外壳意外带电,如果漏电保护、连锁保护等装置失效,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电气设备、线路的维修过程接触带电体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本项目在弹簧生产过程中要使用捲簧机、磨簧机、碾尖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易引起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事故。 发生机械伤害的原因很多,但违规操作机械设备和工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主要原因。 生产过程中,对弹簧进行加工、压力试验时造成加工件的断裂飞出,以及对弹簧进行手工修磨过程中,高速旋转砂轮破碎, 使碎块崩出, 对人体形成物体打击, 而 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有害因素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4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等。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炽热的工件、高温炉、夹具和吊具及淬火溅起的热油都可使皮肤灼烫烧伤。 在起重机维修过程中 ,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发生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有 :作业前未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梯子存在缺陷、未配戴安全带等防护装备、未派人监护等。 噪声分为机械噪声、空 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磨簧机、喷丸机、空压机使用中产生机械噪声;空压机还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如果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易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变成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有关,还与噪声的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噪声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作业时间越长,它的发病率越高。 加热炉炉面、炽热的工件、夹具和吊具及淬火时溅起的油蒸汽使作业环境的温度升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易造成疲劳、中暑。 磨簧机、喷丸机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长期接触易 造成尘肺。 长期接触淬火产生的油蒸汽,会造成慢性疾病。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5 本项目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起重作业时造成的起重伤害和油淬火时的火灾危险以及使用磨簧机等机械设备造成的的机械伤害,磨簧机、喷丸机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和粉尘等有害因素。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6 通过对本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本次预评价按工艺功能相对独立划分预评价单元。 根据上述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本评价将 整个生产车间作为预评价单元。 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判断其产生的部位及危险等级;对作业频繁有一定危险的起重作业 、磨簧机操作等作业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 ( 1)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Per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 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 ,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 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情况、结果、危险等级和采取的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7 措施。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的规定,在“预先危险性分析”中,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1 级:安全的 ,可以忽略的; 2 级: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措施; 3 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4 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 格雷厄姆和 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 ,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 (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E)及危险的严重程度 (C )为自变量 ,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 出了 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 ,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 “ 打分 ” 的办法 ,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 ,得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危险程度的确定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18 用公式来表示为 D= 来评价作业条件。沈阳市xx一厂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