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评审(doc1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范及标准。 对各种产品是否在试验之前都有明确的试验规范和执行的标准 试验设备有无操作规程 结果的存档。 各种试验有无综合试验报告 对未达到要求的是否在产品及工艺上采取了改进措施 试验报告是否按要求存档 安全件、法规件的试验报告是否与生产日期相对应,以便查询 @ 4 外协件质量。 * 是否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 *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7/18 评估内容 扣分 结论 评估记录 对最初样件是否进行过验审 有无验审报告 检验工艺及图纸。 * 有无外购 件进厂的检验工艺卡及图纸 (性能、疲劳、实验室)。 是否按照检验工艺卡要求的频次进行性能、疲劳、实验室检验 (设备及合格证)。 是否配备足够的检验设备(包括性能、疲劳、实验室)用以接收检验的符合性检查。 、存档。 检验手段是否按周期检定、校准 有无检定档案。 检验工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检验工位的场地是否足够。 所有不同的批次,有无从外购件进厂、制造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批鉴别的标识 隔离。 有无外购件不合格品的隔离、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隔离,有无明确的标记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8/18 评估内容 扣分 结论 评估记录。 是否按程序处理 对供应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跟踪 是否掌握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外购件检验有无完整的记录。 是否把一定时期内外购件检验结果作为调整供应商分类的依据 质量不稳定的是否进行质量保证能力跟踪调查。 是否根据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及其产品质量状况对 供应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进厂检验,建议调整订货数量、价格等),以促使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 5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设备)。 每个工位的设备的精度是否都满足产品公差的要求 工序能力是否足够 *。 根据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安置是否合理 生产场地是否足够 (设备)的校验及结果的存档。 生产手段(设备)是否经周期检定合格,并建有周期检定档案 产品开发、设计程序中是否要求质量部门参与( 删除 )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9/18 评估内容 扣分 结论 评估记录 检。 生产工人是否按检验要求进行自检。 检验员是否按检验工艺进行检验。 是否对产品及工艺进行审核 (设备)。 生产线上的检验手段是否齐全 是否适应生产 (设备)的校验及结果的存档。 检验手段(设备)是否按周期检定、校准 有无检定档案。 根据工艺流程,检验工位的设置是否合理 检验工位的场地是否足够。 检验工位上的物品(包括检验 工具 和被检的产品)是否按要求摆放 验工艺卡及图纸。 * 生产现场有无产品的检验工艺卡及图纸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0/18 评估内容 扣分 结论 评估记录。 * 有无不合格品的隔离、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是否按要求隔离,有无明确的标记 (挑选,返修)。 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应及时处理并反馈给生产部门 对不合格件进行返修后,应进行全面的检验。 产品检验有无完整的记录 是否对缺陷的形态进行了记录,并按不合格品的数量与缺陷严重程度或造成的损失对其进行分类 是否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并从产品和工艺上采取了改进措施。 纠正措施是否有严密的计划进行落实 结果有无检查。 以上资料是否存档 6 成。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评审(doc1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馈于 供应商和有关部门 , 以便: 与每一供应商一起确认主要问题。 通过着眼于主要质量问题的整改措施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 改进。 加强对质量目 、 期望及成效等信息的交流。 作为定点供应商和年度优秀供应商的评选的依据。 问题通报与解决 PR/R 定义:为促进解决已确认的供应商的质量问题而进行交流的程序。 目的 : 对已确认的供货质量问题进行意见交换 , 文件记录
解 验 证 项 目 进 展 和 与 项 目 进 展 相 关 的 提 交 内 容 方 法 : 全 球 APQP 项 目 评 审 25 供 应 商 项 目 评 审 1 (PR1) • 目 的: ( 续 ) 就 APQP 提 交 内 容 沟 通 提 供 项 目 最 新 进 程 所 使 用 的 程 序 • 供 应 商 项 目 评 审 2 • 时 间 进 度 表 GM 19271 • 项 目 跟 踪 表
, 实际上采用的是重点管理法的思想 , 找出占用资金量大的少数物料加以重点管理和控制。 下载 第二节 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物料的分类: A类物料:占用了 65%~80%的价值的 15%~20%的物品; B类物料:占用了 15%~20%的价值的 30%~40%的物品; C类物料:占用了 5%~15%的价值的 40%~55%的物品。 品种累计 % 金额累计 % 15 45
合格供应商名册》做为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企业对各主要材料的合格供应商同时应保持两家或两家以上,以利于公司生产和发展。 供应商的辅导 为了实现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满足产品或 顾客要求,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对那些提供主要产品或特殊产品的重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应进行监视和控制。 根据有关记录,如某种原材料的供应商的产品连续三次都不合格时,应通知供应商限期改进,否则,从《合格供应商名册》删除。
铁路运输 1,500 30,000 3,750 26,250 卡车运输 1,950 39,000 11,700 27,300 航空运输 2,250 45,000 23, 21, 供应商关系管理 1 供应商关系演变一览表分析 2 美国供应商数目变化一览表分析 3 供应商关系的博弈法则 4 供应商六大关系模式一览表分析 5 供应商分类模块示意图及其特点分析 6 供应商不同特征模型图及其特点分析 7
比率 销售净利润 =税后利润 /销售额 资产回报率 =税后利润 /总资产 权益回报率 =税后利润 /总 权益 解释 比较行业水平 比较行业水平 越高越好 负债比率 负债 权益 比率 =总 负债 /权益 流动负债 权益 比率 =流动 负债 /权益 利息偿付能力比率 =(税前利润 +利息) /利息 解释 比较行业水平, 3 高的杠杆作用 不能超过 1 3,越高越好 ,低,偿还贷款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