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的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长,当某种防务产品批量生产和装备军队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进行更新换代,期间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存在专用设备、人才等闲置浪费现象,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 3)生产成本高。 防务产品对产品技术领先性、性能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及交货时间等有些特殊要求,因 而防务产品的生产成本一般都要高于同类民用产品,甚至高出同类民用产品的几倍。 如果企业付出的高昂生产成本不能得到合理补偿,企业的盈利水平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现行防务产品(主要是军事装备)采取的成本加上 5%成本利润率的定价方法,不仅利润率偏低,而且产品定价方式一旦采取事前确定的做法,必将导致企业事后发生的成本难以补偿,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2.风险大 —— “不敢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风险常常伴随着高收益。 在高额回报的利益驱动下,应该说大多数企业都能勇于承担风险。 但这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 件:一是企业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二是承担风险使企业有获得高收益的预期。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进入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国防产业面对着以下风险:( 1)专用性投资风险。 防务产品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防务的特殊产品,在防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材料和人员等都有一定特殊的要求,客观上要进行一些专用性的投资。 用于防务产品生产的专用性投资,通常被“锁定”在防务产品生产上,企业能否获得防务产品订货任务,以及获得防务产品订货规模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防务产品生产专用性投资的效率。 ( 2)军品生产波动性较大的风险。 防务产品生产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受到 军事和战争需求的影响和制约。 一般来讲,国家平时对防务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小,战时对防务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从而使企业的军品生产缺乏应有的稳定性,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 ( 3)防务产品技术开发的风险。 防务产品是新技术含量高、技术密集性强的社会产品。 在防务产品的技术开发中,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面临失败率极高的风险。 研究表面,一般研发项目的失败率高达 95%,军用研发项目的失败率常常更高。 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所承担的这些风险,如果不能使企业有获得高收益的预期,甚至使企业产生利益受损的预期,那么民营企 业就不愿去积极面对这些风险,也就不敢进入国防产业。 3.门槛高 —— “难进入”。 从事防务产品生产的主要是高科技、高投入的产业部门。 而且防务产品需求方出于对国防安全的考虑,对防务产品的生产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因而,民营企业要进入国防产业,必然面临着一个比较高的门槛。 主要表现在:( 1)特定技术要求高。 防务产品生产是技术、知识密集性和新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活动,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进入国防产业,就必须首先满足防务产品对特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由于民营企业长期从事民用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对防务产品生产的 技术和知识积累,因而进入国防产业会面临着特定知识和技术上障碍。 ( 2)进入成本高。 防务产品生产还是资本密集性的生产活动,加上需要进行专用性投资,因而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比较高。 ( 3)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特殊标准要求高。 防务产品是用于满足军事和战争需要的特殊产品,对防务产品的生产有一些特定的军用规范和标准。 由于民营企业长期按照商业规范和标准运作,不仅一时难于适应特殊的军用标准,而且需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进行相应的改进或改造,从而造成进入上的困难。 ( 4)安全保密要求高。 为了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一些防 务产品的生产客观上需要处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 树立保密意识,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是民营企业需要逾越的门槛。 正因为从事防务产品生产有较高的门槛,因而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产业有一定的难度。 4.管制严 —— “进不了”。 防务产品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特殊属性,以及政府作为唯一买主的市场特征,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进入国防产业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管制。 在西方国家,一般采取的是市场准入办法,即由政府规定进入国防产业的企业所需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并按规范的审核制度和审核程序对进入国防产业企业进行审核。 只有获得政府许可的企业,才 能进入国防产业从事防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入国防产业的企业通常采取的是政府指定办法,即由政府直接指定某些企业作为专业性军工队伍从事防务产品的生产活动,任何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