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ppt41)-组织变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及法规标准的制定者的角色,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地处理好争议的问题。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 在普遍实行货币补偿后,失地农民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 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进行了探索。  失地农民仍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失地农民: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 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每年以 250300万亩的速度增长,如果按人均 1亩地推算,每年大约有250万到 300万农民失去土地。  1987年至 202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万亩,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有 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 违法用地数量一般占用地总量的 2030%以上,如果考虑这部分占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 40005000万人。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失地农民的规模:最新案例调查  吴中区在开发区建设和城市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大批失地农民(人均耕地在 )目前全区 38万农民中,失地农民高达 18万人,失地农民占全部农民将近一半的比例  双流县失地农民总量累计约为 9万人 ,占农业人口比重接近 10%  滕州区 1999年以来,(推算)征地 失地农民,占农业人口比重为 %, 产生丧失农业用地的农民 ,占农业人口比重为 % ,总计 %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很弱  土地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农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 很多人没有把土地真正看成是农民的财产权利。  土地转化为非农用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协商的产权交易过程。 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明确界定为物权。  农村宅基地的权利性质也不明确 ,包括宅基地与房屋在内的房产权利没有还给农民,不能成为农民的一笔重要财产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治理结构的相对缺乏。  农民对他们自身的权利认知不足。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有关融资的过度依赖  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刺激了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转让费所形成的收入,用以补充正常的财政预算资金和为城市扩张资金。  地方政府也日益依赖于通过土地储备方式把征用的土地用作抵押物来获得银行贷款。  土地征用越多,政府利益越大。  很多城市是靠土地收益,靠“吃地皮”。 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