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doc13)-公司治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制的作用发挥,无不与市场相关 ,如公司代理人(经理)制度离不开公司经理市场的发展 ,公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司业务发展离不开产品和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以及金融市场 ,公司股权制约的有效离不开股票市场或资本市场。 “接管市场”也被认为是西方公司治理最有效的和简单的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讲 ,公司治理的建设过程是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市场的成熟将进一步推动公司 治理的改善。 现代公司治理的良好形式与现代证券市场的监管理念也是高度统一的。 就上市公司而言,与公司治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股票市场 ,市场的有效客观要求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 监管部门的存在及其监管行为旨在维持市场的“三公” ,监管的核心是要求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使公司在“阳光下作业” ,从而既有利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也有利于公司经理人保持经营行为的理性。 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求所有参与股票执业的中介机构保持对公司治理的监督指导 ,共同维护市场的“三公” ,保护所有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 投资者的利益,要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地披露信息,在关联交易的决策上遵循关联方回避的原则 ,建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制度。 这些监管措施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监管的另一着力点是市场。 监管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传导给公司,公司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从而也要求公司治理作出改善。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制度。 准确、及时、规范披露公司的实质性信息,已成为了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实质性信息指的是如果遗漏或谎报这些信息,将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的信息,这主要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公司 目标;主要的股份所有权和投票权;董事和主要执行官员以及他们的报酬等。 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既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基本保障,也是市场发挥并购和接管机制作用的前提。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披露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 强有力的披露制度有助于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作出评价、对公司治理是否有效作出判断、对股票的价值进行评估。 信息短缺且条理不清会影响市场、公司的运作能力。 公司治理的新发展。 公司治理是不断发展 、改进的,尤其是公司治理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了公司治理的新发展。 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和美国公司丑闻对公司治理的推动。 在美英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法案、原则和著名的判例,这主要有:公司责任法案、股东代表诉讼、集团诉讼、从属求偿原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等。 ( 1)公司责任法案。 美国总统布什于 2020 年 8 月 4 号签署了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的内容分两方面:一方面加重了对公司管理层违规行为的惩罚;另一方面则加强了对会计行业的监督。 具体来说,美国证券交 易委员会( SEC)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或财务官必须签字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负责。 如果出现违规行为,首席执行官门将面临 10 到 20年的刑期和 100万到 500 万美元的罚款。 按照该法案,销毁联邦调查所需的文件将被判刑 20 年,诉讼欺诈投资者案件的期限也被延长。 会计立法的核心是, SEC 设立由五名成员组成的独立董事会来监督会计行业,结束了美国会计行业 自我监管 的历史。 立法还禁止会计公司为客户提供咨询或其他非审计服务。 ( 2)股东代表诉讼(派生诉讼)。 是指当公司权利受到损害,而应该代表公司行使诉权的公司机关拒绝或怠于行 使诉讼权利时,公司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的法律制度。 该制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度是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及其他救济方法不足的必要手段。 ( 3)集团诉讼。 是指公司不适当的行为使公司某类性质的股东遭受损害,其中一个或几个股东代表同类受害股东提起诉讼,如果该诉讼成功,则原告可以获得某一不适行为已被证实的宣告,每个遭受损害的当事人可以在无须进一步证明不适行为存在的情况下提出对损害赔偿的请求。 ( 4)从属求偿原则。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应将母公司作为债权人对股份公司债权主张的求偿予以推迟(称为“次级债权”)的原则。 其前置条件是,母公司完全控制了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有欺诈或不当等不公平的行为,母公司的行为损害了子公司债权人的行为。 其具体表现为:股份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机构缺乏独立性,母公司侵犯股份公司权益。 次级债权和从属求偿原则的确立,有利于实现母公司或控股股东与一般股东和债权人在证券市场上关系的平衡和公正。 ( 5)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 (又称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是指在肯定公司具有法人人格的一般前提下,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如公司滥用有限责任原则),刺穿公司的“法人”面纱,否定其具有独立的法 人资格,将股东与公司视为同一总体,由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从而达到保护债权人的作用的原则。 其典型的情况表现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后,利用有限责任这一保护伞而轻易逃避责任,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因负债累累而破产,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 公司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尽管公司治理有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但这些还不能解决公司治理中不断变化的实践问题,实践要求公司治理理论有新的发展。 如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组织基础 —— 公司问题还未研究清楚,紧接着美国的公司丑闻又令人吃惊,公司治理在全球范 围内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课题。 90 年代,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美国公司制度及美国公司的治理一度被人为是最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模式。 其中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和首席执行官制度则是这一制度的精髓。 股票期权制度将经营者、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吸引激励优秀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 并在创业初期,节省了创业的劳动成本,因为给予经营者、员工的股票期权在未来一段时间才会兑现,并且在会计上并没按费用对待,而是从税后利润中扣除。 但另一方面,期权制也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抬高股价的动力。 其实这一制度 也暗含了这样一个机制:即使公司倒闭,只要这些熟知公司内部情况的高级管理人员适时兑现手中的期权或股票,他们的利益就获得保证。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美国 2020 年以来破产的 25 家大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出售所持股票共获得 33亿美元的收益。 其中,环球电信的创始人温尼克高居榜首,获 5 亿多美元的收入。 虽然公司破产了,但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在短期内已经得到了实现。 这样,意在把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和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股权认购计划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90 年代是美国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巅峰时期。 名义上,首席执行官由董事 会任命。 但事实上,由于股权过于分散,首席执行官对董事会主席的任命有着很大影响。 董事会的选举受首席执行官介绍情况的影响,并且很多情况下,董事会主席由首席执行官兼任。 这种情形的后果就是股东大会对经营管理方的控制减弱,甚至无法监督,首席执行官“权倾一时,利霸一方”,公司治理内部结构失衡。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美国公司的另一个缺陷是外部监督不力。 一是当企业缺乏诚信时,审计师不尽职,没有专业、真实揭示会计信息的虚假,甚至销毁会计档案,妨碍司法有效进行;二是投资银行分析师们缺乏一个中介机构应保持的独立判断的职业道德。 有的投资银行在掩 盖债务上,直接卷入了这场帮助公司误导投资者的游戏。 由上可以看出,美国一系列公司丑闻的发生,已不仅是个别公司的问题,而是美国公司制度的缺陷。 这个缺陷简而言之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的不力东南亚的“经济奇迹”和美国公司的治理神话破灭后,现行的治理模式、期权等激励制度、信息披露、内部人控制、财务造假、公司的外部监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公司治理面临众多难题。 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极其复杂,既有体制、法治问题,又有文化问题。 这些问题集合到资本市场,就严 重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发育,甚至是资本市场的“定时炸弹”,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国有控股公司出资人不到位,公司治理动力不足。 股东是公司治理一切机制的基础,在国有股占控制地位的上市公司中,谁是出资人代表,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