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某食品公司brc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75页)-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的表 1)负责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分供方进行评价和质量控制。 5. 程序 新分供方评审 采购责任部门应根据表 1《分供方评价及质量控制分类表 》 对各类产品和服务采用适合的评定方式:分供方调查和适当的检验或验证。 分供方调查 基地科应对原料基地或农户代表的种 植、采收、高低峰期、质量、价格、供货能力和信用进行调查,记录在〔原料分供方调查表〕 中。 供应科应将〔分供方调查表(一)〕提供给空罐、纸箱和商标的生产厂家填报。 调查内容见表(一)。 供应科应对采购定点部门、商家等进行调查,填写〔分供方调查表(二) ]。 调查内容见表(二)。 所有分供方调查表应经市场部经理审核,总经理审定。 选择分供方的原则一般是: a. 具有政府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b. 质量、价格、交货及服务等良好; c. 生产能力、检验能力、财务健全; d. 商誉良好。 检验或验证 品管部根据供应科的申报对进货物品实施检验或凭其出厂合格单及数量清单进行验证。 所有检验或验证的结果都可作为对分供方年审的依据。 分供方质量控制 采购责任部门应按表 1《分供方评价和质量控制分类表》对所购的产品和服务采取适当的控制方式,确定控制程度。 原辅料质量控制 基地科或品管部执行 — 1《检验和试验控制》的规定,进行进货检验或验证。 不合格,则按 — 1《不合格品控制》和 — 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处理。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体系 —— 程序文件 编号: — 2 分供方评价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15 页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 体系 —— 程序文件 编号: — 2 分供方评价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16 页 固定资产采购控制 固定资产采购由总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完成。 应审查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合格证及其他证明。 只有在安装调试符合要求后才能予以验收。 进口设备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检验和验收。 所有有关设备的文件均应妥善保存,建立设备档案,由设备科保存。 合格分供方名录 由采购责任部门汇总当前供货或提供服务且质量稳定,信誉好的分供方,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副总经理审批,即形成 《合格分供方名录》。 对于新分供方,则按本程序要求进行评审,且在其连续三批交付验收合格,即可转入《合格分供方名录》。 当采购的产品或服务验收不合格时 ,采购责任部门应通知分供方。 若连续三批交付不合格,且分供方不作出采取纠正措施的回复又无法证明分供方将会改进时,则将分供方除名。 采购责任部门提出的《合格分供方名录》,经副总经理审批后发布。 所有采购责任部门的合格分供方名录应抄送一份给品管部文控管理员保存。 6. 相关表格、记录 — 5 〔原料分供方调查表〕 — 6 〔分供方调查表(一)〕 — 7 〔分供方调查表(二)〕 表 1 分供方评价及质量控制分类表 采购项目类别 评审方式 质量控制 A 类 原料 原料市场调查 进货检验 B 类 辅助材料 分供方调查,样品或 试供货检验或验证 进货验证 C 类 备品配件 分供方调查(从原设备供应商或生产厂购买配件,不必进行调查) 验证产品制造合格证 D 类 固定资产 市场调查 设备制造厂或政府部门的检验报告; 安装调试报告; 验收报告 E 类 能源 分供方调查 验证 F 类 服务 运输 分供方调查 客户投诉;履约率; 服务态度等 计量 政府计量部门 检测时效、差错率情况 聘教员 资格、经历等 授课效果 顾客提供的产品控制 1. 目的 为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贮存和维护,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客户提供的产品的管理。 3. 相 关文件 — 2 《贮存和防护》 4. 职责 储运部负责对客户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贮存和维护。 销售科负责与客户联系有关其提供的产品信息。 5. 程序 验证 客户提供的包装材料到货后,由销售科和储运部按合同规定要求进行验证。 验证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外观是否破损,点收数量等。 应将验证的情况记录在〔客户提供产品报告单〕上,销售科和储运部共同签名确认。 若发现不合格品或缺陷时,由销售科通知客户,商讨处理办法。 贮存和维护 仓管员应执行 — 2《 贮存和防护》的规定,妥善保管并按时检查客户提供的产品,并记录检查情况。 贮存期间发现问题,如损坏、丢失等,按本程序 款规定执行。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客户提供的产品不合格或不适用,车间检验员或品管部检验员应记录并按本程序 款规定执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客户提供产品,仓管员应妥善保管,作好标识。 6. 相关表格、记录 — 1 〔客户提供产品报告单〕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体系 —— 程序文件 编号: — 1 顾客提供的产品控制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17 页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 目的 为明确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等所有阶段中产品的标识和实现可追溯性的方法,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自接收到生产到产品交付的所有阶段对产品和包装进行标识以达到可追溯性的目的。 3. 相关文件 — 1 《采购控制》 — 2 《生产计划和工序控制》 — 2 《贮存和防护》 — 3 《包装》 4. 职责 各阶段的产品标识由实施该阶段质量活动的操作人员负责。 5. 程序 产品标识 各阶段的产品标识方法见表 1。 追溯文件和记录 所有可供追溯的文件和记录(见表 2)都应予保留,妥善保管。 各阶段的有关责任人员应保证所需的标识内容都记录在相应的文件或记录 中。 通过产品标识及记录应能追溯至生产时间。 6. 相关表格、记录 见表 2 所示。 表 1 产品标识 加工状态 生产阶段 标识形式 标识内容 责任部门 /人员 原料 进货 标牌及划区 合格品、次品 基地科验收人 辅助材料 进货 标牌 品名 规格、数量 辅料库仓管员 在制半成品 从预处理至杀菌 容器规格、罐盖代码 品名规格、生产日期、机台号 车间生产线操作 /管理人员 包装品 包装工序 标记(纸箱上) 标记(罐盖上) 品名规格、客户标记、数量、批号、 日期 车间包装操作工/检验员 贮存半成品 /成品 贮存 标识卡 品名、罐型、代码、生产日期、罐盖日期、数量、累计数量、是否报验 仓管员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体系 —— 程 序文件 编号: — 1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18 页 表 2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责任部门 文件 /记录名称 标识内容 销售科 销售合同 /订单 品名规格、客户名、数量 /重量、 交付日期 生产部 生产计划 /生产通知单 品名规格、数量、日期 实罐车间 各种生产记录 品名规格、数量、进出库日期 储运部 进出仓单、领料单、库存物资数量明细帐、生产日报表、包装日报表 时间、记录人、日期 品管部 各种检验记录、 品名规格、数量、日期、批号、 客户名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体系 —— 程序文件 编号: — 1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19 页 生产计划和工序控制 1. 目的 依据计划安排生产,对工序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车间安排生产并对生产全过程各个主要工序进行控制。 3. 相关文件 — 1 《检验和试验控制》 — 1 《不合格品控制》 — 1 《纠正和预防措施》 — 1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 1 《质量记录控制》 — 1 《培训》 — 1 《统计技术》 — 3 《卫生管理》 4. 职责 生产部根据销售合同 /销售预测编制生产计划,根据每日的生产统计及时进行生产调度。 实罐车间对生产全过程的各个工序负责。 5. 程序 产季生产计划的制定 产季前半个月,总经理应主持召开生产安排会议,销售科、生产 部、品管部、实罐车间、储运部、基地科等部门人员参加。 会议依据销售订单、销售预测、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情况等制定《产季生产计划》。 该计划应详细列明生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包装要求、原辅料需要量、人员需求量、产品交付期等。 生产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参加会议 的人员。 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和客户订单要求,编制〔生产通知单〕,经总经理审批后,下达车间组织生产,同时将〔生产通知单〕抄送给有关部门。 生产进度监督和计划调整 实罐车间负责生产统计的人员每日应汇总交库情况,形成〔实罐车间生产日报表〕,交生产部及有 关部门。 生产部根据生产完成状况或计划出现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安排。 生产工序控制 车间各工序的名称、代号、顺序见生产工序流程图。 工序控制计划 车间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检验人员都应按工序控制计划(见表1)和质量计划(有的话)进行工序控制,保证各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工艺技术文件的制定和发布 产季生产开始前,品管部应根据国家有关产品标准/进口国标准、客户的要求,重新修订工艺规范或制定质量计划(必要时),经总经理审批后发布,用于指导产季生产。 福建泉州 XX 食品有限公司 BRC 质量管理体系 —— 程序文件 编号: — 1 生产计划和工序控制 A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20 年 7 月 29 日 共 73 页 /第 20 页 车间各主要生产工序应制定适宜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满足生产工艺规范和卫生要求。 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应严格执行工序控制计划、生产工艺规范和工序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并对各自所从事的质量活动负责。 a. 操作员工应按工艺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要求作业,对生产的产品负责,实行自检,并按规定作记录,上岗和操作均应符合有关卫生管理规定。 b. 车间检验 员依据检验和试验计划在工序设置的检验点和监控点进行抽检,并做好记录。 c. 工序管理人员对所管工序的工艺质量负责,确保各工序严格执行工序控制计划、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和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作业应及时给予制止,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d. 品管部应按检验计划实施抽检监控。 生产部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在产季前,车间设备操作人员按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在生产中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操作工应按设备操作指导书规定进行作业,避免因误操作而影响产品质量。 详见 — 2《设备维护保养》 的规定。 车间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员工都应得到相应的培训,以满足各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有关培训需求规定于 — 1《培训》中。 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按 — 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生产中因未按工艺规范或作业指导书操作而产生不合格或出现批量不合格品,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检验员在对检验点进行工序检验监控时发现不符合规定或有异常情况时,应通知工序管理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见 — 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 车间各工序的操作员工、 管理人员和检验员都应执行 — 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或 — 1《检验和试验状态》程序的规定,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被转序或误用。 6. 相关表格、记录 — 2 〔生产通知单〕 — 7 〔实罐车间生产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