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广州市杜尚电子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年产音响配件200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符合 大力推进源头替代 通过使用水性、粉末、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 VOCs含量的涂料,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 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等低 VOCs含量的胶粘剂,以及低 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 VOCs产生。 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要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化工行业要推广使用低(无) 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对芳香烃、含卤素有机化合物的绿色替代。 采用 水性胶水 为粘合剂 ,属于低VOCs含量胶粘剂。 符合 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 提高废气收集率。 遵循“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 采用全密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的,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 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 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 应不低于 /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本项目 的 有机废气采用 集气罩 收集。 集气罩的风速控制为 /秒。 符合 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 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 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 低浓度、大风量废气,宜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术,提高 VOCs浓度后净化处理;高浓度废气,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 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 +吸附、吸附 +吸收、膜分离 +吸附等技术。 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恶臭异味等治理;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 VOCs废气治理和恶臭异味治理。 非水溶性的 VOCs废气禁止采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处理。 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旧活性炭应再生或处理处置。 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集中喷涂、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 VOCs治理效率。 本项 目有机废气的产生浓度偏低, 采用 UV光解 +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引至高空排放。 活性炭每年更换一次。 符合 规范工程设计。 采用吸附处理工艺的,应满足《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本项目严格按照此要求执行。 符合 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 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排放的废气, 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 3千克 /小时、重点区域大于等于 2千克 /小时的,应加大控制力度,除确保排放浓度稳定达标外,还应实行去除效率控制,去除效率不低于80%;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 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按其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源强分析,本项目 VOCs初始排放速率小于2千克 /小时。 符合 综上,本项目的设立符合《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 [2019]53 号)的要求。 与《 “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相符性分析 根据 《 “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环大气 [2017]121 号) 对 橡胶制品行业 VOCs 综合治理提出的要求:“ 推广使用新型偶联剂、粘合剂等产品,推广使用石蜡油等全面替代普通芳烃油、煤焦油等助剂 ”。 12 本项目 采用液体硅胶为原料,无需使用芳烃油、煤焦油等助剂; 采用 水性胶水 为粘合剂。 硅胶车间和组装车间 有机废气 经 收集 后 ,采用 UV 光解 +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引至高空排放, 非甲烷总烃的 排放浓度可达到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76322011)表 5 的排放限值, VOCs 的排放浓度 可 达到 广东省 《 家具制造行业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 DB44/8142010)Ⅱ时段的 排放限值。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 合 《 “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环大气 [2017]121 号)。 与《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 VOCs)排放的意见》相符性分析 根据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 VOCs)排放的意见》(粤环 [2012]18 号) :( 1) 严格环境准入,有效控制区域内 VOCs 的新增排放量。 在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生态敏感区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新建 VOCs 污染企业,并逐步清理现有污染源 …… 原则上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心区核心区域内不再新建或扩建 VOCs 排放量大或使用 VOCs 排放量大产品的企业。 ( 2)加快重点污染源整治,有效控制 VOCs 排放。 抓好印刷、家具、制鞋、汽车制造业达标治理。 本项目不在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生态敏感区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 ,不属于禁止新增建设的企业;项目 采用 水性胶水 为胶粘剂, 产生的 VOCs 较 少, 采用 UV 光解 +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引至高空排放 , VOCs 的排放浓度可 达到 广东省 《 家具制造行业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 DB44/8142010)Ⅱ时段的 排放限值。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 VOCs)排放的意见》(粤环 [2012]18 号)。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现 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涉及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所在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环保三路 10 号 ,项目周边主要为工业厂房、仓库, 主要环境问题 为周边工业厂房排放的工业废气及噪声。 1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本项目 选址于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环保三路 10 号 ,项目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坐标为 23176。 639。 N、 113176。 3439。 E。 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 地理坐标为 N23176。 09′ ″, E113176。 38′ ″。 新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广州市东部,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南与东莞一河之隔,西与广州黄埔区相连。 新塘镇为增城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 广深高速铁路、广深高速公路、广园东快速路、广惠高速公路 、 107 国道横贯全境,构成新塘镇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网,连通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香港等地。 二、地形、地貌 增城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 %;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 %;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 %;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 %。 本项目位于 增城区新塘镇。 新塘镇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高山环绕,属低山丘陵区,南部向东江倾斜,新塘最高点为南香山顶,高程为。 镇内多河塘,南部水网较密集;中间地带微丘密布, 高度多在 40~ 100m 之间,盆地和沿河谷地高程在 20m 左右,通过一定平整,可取得大量的建设用地。 南部新塘镇、东部的原仙村镇为冲击平原地带,利于城镇建设。 新塘镇 的工程地质条件因地势不同分为几部分: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 第四系洪积层和波积层,土壤层多为江河冲击土、沼泽型土,主要有:亚粘土、粘土、中沙、碱砂等。 三、 气象气候 新塘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丰富( 小时),四季宜人,据增城区资料,年均气温 ,冬季气温 ,夏季为 ,低温阴雨持续时间短,在 1~2 月份出现,年平均降雨量为 1405~,雨量分布不平均, 10~3 14 月为旱季,降雨量为 , 4~9 月为雨季降雨量为。 暴风雨集中在 56 月份。 年相对湿度 78%,全年无霜冻,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 全年季风明显,主导风向以北风(频率 22%)为主, 67 月盛行南风, 510 月常有西风,极少受台风正面袭击,平均每年 次。 最大风力 711 级。 因此,新塘镇区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 这对 于城镇的工业布局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水文 新塘镇濒临的东江北干流上游已经修建水库,因此新塘基本不受洪水威胁。 但受潮水拥托,区内河塘雨水不易排出,在高潮水位时部分道路积水。 流经新塘镇的主要河流有: 东江:东江北干流从增城区东南与博罗交界处自东向西经新塘,流入广州市黄埔区,市内流程为 30km,是我国罕见的西向的河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 1010m3。 河面最宽900m,平均宽度 400~ 600m,水文受洪水及潮汐双重影响。 历史最高潮水 (珠基标高 1983 年),历史上最高洪水位为 ( 1952 年农历 5 月 17 日),浪高 1m 左右, 20 年一遇洪水位。 东江最大水径流量 934m3/s。 增江:增江是增城区内最主要河流。 增江是珠江黄埔河段的二级支流、东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 )东麓,经从化、龙门在增城区东北角流入市内,自北向南纵贯全市东部地区,至石滩镇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 203km。 流域面积 3160km2,多年平均流量 109m3。 增江在境内河长 66km,河宽 90~ 220m,流域面积 971km2,占全市面积 53%。 增江在市内最大支流为派潭河,此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流经 派潭圩于小楼附近与二龙河汇合流入增江,河长 36km。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5 108m3。 次为二龙河,河长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108m3。 增江过去是增龙两县内主要交通动脉( 50 年代后期,逐渐改以公路为主)。 西福河:西福河原名绥福河,是东江北干流一级支流,发源于增城区西北边界鹧鸪山麓,经联安水库、福和、乌石、莲塘、神岗、石湖、石厦至郭屋基刘许东江北干流,河长58km。 流域面积 580km2,市境内 540km2,落差万分之十六,下游江宽平均 70m,水深 ~2m,年平均径流量 , 90%保证率流量为 ,平均流速 ,年径流量 108m3。 50 年代初,在福和圩以下可以通航,因水土流失,河床淤浅,加上沿河修闸,现仅铁路以南几公里可以通航。 15 雅瑶水:雅瑶水发源于华峰山东 但牙石顶( ),经余家庄水库( 106m3)、九如、雅瑶、前海、大墩流入东江北干流,长 18km,集水面积 86km2,流域面积129 km2,平均流量 , 90%保证率流 量。 主要支流有源于凉帽圈,长 10km 但宁西水,支流还建有万田水库( 108m3),沙埔以南可以通航。 官湖河:又称永和水,下游称瑶田河,发源于华峰南麓红旗水库河坑,流经大窝口,布岭、永和、瑶田、久裕、泥紫至久裕闸,流入东江北干流,主河道长度 ,汇入东江河口以上集雨面积 ,平均流量。 兰溪水:兰溪水下游称紧水河,发源于博罗县罗浮山酥醪洞白水门。 北流经增城兰溪折向南流,再入博罗县联和水库,后汇入东江。 全河长 ,市内长。 市内流域面积 km2。 此河原分别注入增江和东江,后建堤围与增江隔断。 河流差落 1083m,为各河之冠,水力资源丰富。 本项目位于东江北干流流域范围内。 五、 土壤植被 增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门等 8 个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土壤类型为赤红土,境内陆生动植物丰富,有陆生植物 380 科 1406 属 2890 种,有陆生脊椎动物 61 科 137 属 185 种。 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蕃薯、马铃薯;油料作物:花生 、油菜、黄豆;经济作物:甘蔗,桑、蚕;水果:荔枝、龙眼、香大焦、柑桔、橙、柚、波萝等;蔬菜品种繁多,五类干蔬、青亩瓜豆等 60 多个,遍布全市;食用菌:草菇、磨菇、平菇、冬菇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 、行政管辖及人口 本项目位于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环保三路 10 号 , 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属广州市 增城区新塘镇 管辖的范围。 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41 万。 增城区下辖 4 个街道和 7 个镇 , 4 个 街道 包括 荔城街道 、 增江街道 、 朱村街道 、 永宁街道 ; 7 个 镇 包括 中新镇 、石滩镇 、 新塘镇 、 小楼镇 、 派潭镇 、 正果镇 、 仙村镇。 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 60 公里。 16 二、 经济发展概况 2019 年,增城区 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134 亿元,增长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增长 %。 三、 城乡规划 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穗深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广州地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