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道路运输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7页)-物流运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十一五”时期,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围绕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化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五大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发挥提升交通区位,制造加工业、特色农业、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资源七大优势,突出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小康抓“三农”三大重点,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镇化三大建设,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旅游服务 业三大主导产业,促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天水市建设 成为陇南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大市。 (二)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及特点 天水道路运输物流园区 是天水市拟新建的重要运输基础服务设施,其建设对完善道路运输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改善运输业的发展环境,推动道路运输业的现代物流向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水市综合运输网状况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和兰州至西安两大省会城市中点。 自古为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但由于天水市地处祖国内陆,一不沿江,二不沿边,这种特 定的区域位置决定了天水目前以公路运输为主,兼有铁路运输的运输格局。 其具体状况如下: ( 1)公路:天水市近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改善地方道路路况,目前县乡公 路 等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和省道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乡村公路为脉络,东进西出,南来北往,连通市内外的交通运输网络。 截止 2020年底,境内已有公路 ,其中等级公路,睛雨通车里程 ;国道 ,省道,县道 ,乡道。 天水市现状公路网 (2020) 单位 (km) 类型 等级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专用道 合计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等外 合 计 所占比例 (%) 100 (2)铁路:境内有铁路 203km,天水火车站年客运量 188万人次,货运量 126 万吨。 天水市道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及评价 天水市道路运输业作为本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出 现了全社会办运输的局面,形成充满竞争,富有活力的多种经济成份、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经营方式的运输新格局,初步实现了道路运输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公路、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公路是运输工具的基本载体,是公路运输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公路网的规模与技术结构决定了运输网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公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 间,天水市交通建设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地方公路网通达深度显著增强。 一是通县公路状况明显改善,获得了明显效果。 贫困县连接国、省道项目共有六条公路被列入建设计划,改建三级公路 公里,完成投资 亿元 .通县油路项目有一条被列入建设计划,改建二级公路 ,完成投资。 县际间通油路工程项目有五条公路列入计划,改建三级公路 ,完成投资。 二是以解决通乡、通村公路的“通达”工程及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成效显著,已改建三级公路 km,四级公路 km,新改建农二级公路 km,完成投资 ,使 20个乡通四级公路, 2个乡通油路, 210个村通公路, 4个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了 210条农村公路排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全市路网密度已由“八五”末的 /百平方公里,增加到 km/百 km2。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天水市城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连接外省市,辐射县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在加速公路网建设的同时 ,重视道路运输客货站场等服务设施建设,至 2020 年,全市已有上等级客运站 20 个,货运站场 6 个,有汽车维修 专 业户 107 家。 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市县中心城镇为接点的客货运输服务网络,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 2)道路运输业迅猛发展,在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水市道路运输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市 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成份多种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初步实现了道路运输业“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政管理机构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深化运输企业改革,不断加强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和协调指导,促 进了运输生产稳步发展。 主要反映在:一是客货运力稳定增长,结构趋于合理。 截止 2020年底,全市有营运客车 4652辆,出租车 2451辆,有营运货车 4389辆。 二是运网扩大,密度提高,布局趋向均衡。 目前,全市已开 通 客运线路 299 条,其中跨省线路 23 条,跨区线路 99 条,市内线路 177条,营运总里程达 25560km。 三是道路客货运输量稳定增长, 2020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 130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63230万人 km;完成货运量 1367万吨,货运周转量 95039万吨 km。 四是行业管理不断加强,经营秩序逐步好转,市场发育走 上良性循环。 交通、运管部门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基本职能,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强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运输资源优化配置,促使运力 投放 适度、运网布局均衡、经济结构合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法治运,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促进运输市场有序经营、健康发展,积极扶持原国有运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帮助企业转机建制,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引导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 五是市场 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效益上升。 全市现有货运服务 业户 48 家,汽车维修业户 107 家,从业人员 1680 人,已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服务方便的汽车维修市场,各运输和维修业户的经营效益也明显上升,活力不断增强,其优势地位和竞争能力得以较大的发挥。 道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 10年来,天水市道路运输业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实施了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运输 市场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行各业兴办交通运输的积极性,客货运输车辆迅猛增长,基本解决了“乘车难”、“运货难”的问题,运力供给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二是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公路网的扩大,通达能力的提高及乡村道路的延伸,为道路运输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道路运输网络不断扩大,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点多面广、流动分散、快捷方便、“门到门”的运输优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三是客货运输站场条件不断改善,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不仅促进了道路运输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也为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 市场奠定了基础,对天水市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为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对道路运输的需求,道路运输行业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培育市场,宏观调控,促进了运力的构成, 运网布局、经营结构的均衡、协调发展,企业组织化程度有明显改善,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是道路运输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得到了明显缓解,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初步由“限制型”向“基本适应型”转变。 根据对全市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天水市公路建设,道路运输再经过二至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国 民经济和全社会的经济发展适应程度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改善。 (三) 天水市公路货物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站场功能单一,综合服务能力不足 近年来天水市运输市场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 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运输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必须与上下游各环节紧密结合,纯碎的运输活动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主角,新 兴的物流提供商普遍要求站场提供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 天水市现有货运站场主要是信息配载站,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缺少能够提供综合 服务的大型货运站场,如物流中心等。 现有站场不能适应城市未来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天水市现有货运站场普遍规模偏小,设施简陋,管理落后,货运业基本停留在松散经营,仓 储、运输等服务各自为政的阶段,加剧了货运市场竞争的盲目性,无法形成高效的集约化经营体系,与 发达地区和国外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能适应城市未来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行业管理力度还需进 一步加大,运输市场秩序还需要不断整治,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必须加强。 道路运输产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企业管理和 服务水平、服务档次还需要不断提高。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天水道路运输物流园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物流园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经济增长率逐年稳步上升,商品的流通愈来愈频繁,这就促使保障商品流通的服务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功能,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而现在的道路货运及服务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要求。 从目前的状况看,货运业中缺少专业化的运输组织、货运服务业经营户经营分散、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不高;货运车辆大多以个体为主,运力结构中,车辆老化,运输能力较差,缺乏应对市场的经营实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最终决定了商品生产流通的服务环节必将由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服务方式所取代,这就是物流。 天水市的经济环境和运输环境适合物流的发展,而建立物流园区就是让这一产业为提高天水市的城市品位和综合经济实力发挥作用。 建立物流园区是工商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天水的工商业发展速度很快,产品购销渠道广泛 、辐射面宽,特别是体现当地经济特色的支柱产业,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渠道,节约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开支,是企业赖以生存 和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利用率,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当今工商企业极需解决的难题。 而商贸流通领域,则需要注重货物如何解决快速运输,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物流恰恰就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第三利润源”,只要物流园区的组织化、信息化、服务化程度能够被工商企业接受,并得到实惠,就能真正体现物流的价值。 建立物流园区是货运业和服务业资产重组,实现强强联合的有力举措。 传统货运仅仅解决货物的空间位移,往往把运输、仓储本身当作最终目标,这就造成了服务手段和功能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以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来体现运输和服务,无疑只能是“吃不饱、饿不死”,而造成的后果就是经营周期短,效益低下,没有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必然被淘汰出局。 而现代物流则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成为客户战略伙伴。 这 就需要货运业、服务业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通过建立适应客户、满足客户的物流系统,以强大的规模优势,健全运营方式和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服务份额,创造最佳效益。 进而形成货运和服务业之间采购的结合,形成物流整体互动优势,来全面应对生产和流通领域不断增 长的需求,真正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运营,达到战略 性转变 之目的。 建立物流园区能够实现产业集团化、网络化、信息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园区的建设,不仅标志着地方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标志着产业结构的新变化,还标志着市场机制将形成多元化竞争局面和新的发展格局。 这也正是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路子,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由于现有的货 运 企业已化整为零,运输车辆单兵作战;服务业靠小打小闹,散兵游勇式的经营方式,无法提供快件运输服务,特别是现代物流服务,而物流园区的建立,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首先,把货运业中的经营成份进行战略改组,以组建货运公司 、车队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货运车辆 实行规模化、集团化管理,确保运力资源的整体调度。 其二,把货运服务业的 经营成份,以物流园区的模式进行集约和改造,以完善物流系统各种经营的运行程序,产生整体经营的服务效应,营造经营网络,形成强强联合,最终确立物流生产的营销网络。 其三,建立现代信息交易平台,利用现代信息传输和管理手段,沟通所有物流用户终端,以点连接成线,以经纬线交织成面,从而覆盖整个区域内的市场运作,实现集团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信息化交流。 其四,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该发展的要大力发展,不该发展的决不发展。 真 正体现 “ 有所为而 有所不为 ” 的市场理念。 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 更有效地合理使用社会闲置设施。天水市道路运输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7页)-物流运作(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