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中国风电设备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研究报告(66页)-设备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目前共投运风电并网线路 万千米,投资 418 亿元。 其中, 750 千伏线路 1694 千米、 500 千伏线路 2786千米、 330 千伏线路 475 千米、 220 千伏线路 8494 千米、 110 千伏及以下线路 9703 千米,建成风电送出汇集变电站(开关站) 25 个,升压变电容量 万千伏安。 电网建设的及时跟进,保证了风电项目的及时并网。 风电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决定了风电调度管理和并网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高难度。 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在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的同时,公司还加强风电调度运行管理和并网技术管理,提升接纳风电的能力。 加强风电调度运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风电实时监测系统、强化风电专业管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三个方面。 为有效掌握风电实时运行状况,公司要求各风电场建 立集中监控系统,各网省公司接入调管范围内的风电运行信息。 目前,所有风电场均已纳入各级调度实时监测,初步实现了对风电运行的实时监视和分析。 在风电专业管理方面,公司针对电网实际情况,挖掘电网调峰潜力,最大限度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 华北网调相关人士表示,华北电网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将京津唐电网非供热机组出力压低至运行极限,使蒙西电网低谷时段送电容量从 195 万千瓦增加到 300 万千瓦左右,相当于帮助蒙西多消纳 105 万千瓦的风电出力。 2020 年,由中国电科院开发的我国第一套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在吉林省电力有 限公司投入示范运行,目前该系统已覆盖风电装机容量超过 1200 万千瓦,预测精度达到 85%,为风电的调度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还加强并网技术管理,并网标准体系逐步建成,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2020 年年中,在国家能源局支持下,公司投资 亿元建成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 中心已具备功率特性、低电压穿越、抗干扰能力等 8 项完备的风电机组特性检测能力,综合性能指数居世界第一。 加上公司参与制定的《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标准》《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测试规程》等标准,我国风电行业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既保证了并网风电机 组的技术性能,又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加大研究,引领风电发展 发展风电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推动的大课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奢求 “ 独善其身 ” 、只做好与自身相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看,公司除了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并网技术管理 等相关工作外,还开展了大量的重要问题研究,做好规划、开展技术创新,引领风电健康发展。 2020 年,公司组织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 8 家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开展了《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研究》工作,提出了促进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2020 年,参加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的风电接入电网和市场接纳研究,系统研究了我国风电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风电健康、科学发展的思路。 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全力做好输电规划,保障风电基地开发外送,是公司着力研究的另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 “ 三北 ” 和东南沿海地区,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开发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 80%以上,集中度很高。 按照 “ 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 ” 以及由近及远、分期建设的总体消纳思路, 2020 年开始,公司开展了甘肃酒泉、新疆哈密、 河北、蒙东、吉林等风电基地输电规划。 从研究的成果看,蒙西风电需要在蒙西及 “ 三华 ” 电网消纳;蒙东风电在东北电网及 “ 三华 ” 电网接纳;吉林风电在东北电网接纳;甘肃风电在西北电网及 “ 三华 ” 电网消纳;新疆风电在当地电网及 “ 三华 ” 电网消纳。 公司还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引领风电发展。 公司大力开展促进风电与电网协调运行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从机组控制、风电场控制、风电基地控制、海上风电接入等各个方面加强攻关,全面促进我国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开展风电场电气部分典型设计,通过风机升压变、升压站以及接入系统方案的典型设计, 引导风电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促进风电场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使公司在风电规划设计、运行控制、调度管理、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舒印彪评价说:“ 这些工作,使我们对风电的发展规律和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风电的掌控能力得到了提升,为未来风电的进一步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一、 中国风电电价定价机制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并网风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十一五”期 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总装机容量从 1989 年底的 4200kW 增长到2020 年的 1,200 万 kW ,跃居世界第四位,标志着中国风电进入了大规模开 发阶段。 总体看来,中国并网风电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期示 范阶段、产业化建立阶段、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 各阶段的电价特点及 定价机制概括如下: (一 ) 初期示范阶段( 19861993 年) 中国并网型风电发展起步于 1986 年。 1986 年 5 月,第一个风电场 在山东荣成马兰湾建成,其安装的 Vestas V1555/11 风电机组,是由山 东省政府和航空工业部共同拨付外汇引进的。 此后,各地又陆续使用政 府拨款或 国外赠款、优惠贷款等引进了一些风电机组,建设并网型风电 场。 由于这些风电场主要用于科研或作为示范项目,未进入商业化运行, 因此,上网电价参照当地燃煤电价,由风力发电厂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后,报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电价水平在 元 /kWh 左右,例如 20世纪 90 年代初期建成的达坂城风电场,上网电价不足 元/kWh 总体来说,此阶段风电装机累积容量为 4200kW,风电发展的特点是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电场。 政府的扶持主要是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 风电电价水平基本与 燃煤电厂持平。 (二 ) 产业化建立阶段( 19942020 年) 2 1994 年起,中国开始探索设备国产化推动风电发展的道路,推出了 “乘风计划”,实施了“双加工程”,制定了支持设备国产化的专项政 策,风电场建设逐渐进入商业期。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培育刚刚起步的 中国风电产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中国 风电发展依然步履维艰。 每年新增装机不超过十万千瓦。 到 2020 年底, 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 万千瓦。 这一阶段,风电电价经历了还本付息电价和经营期平均电价两个阶 段。 1994 年,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电网管理部门应允许风电场就近上网, 并收购全部上网电量,上网电价按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加合理利润的 原则确定,高出电网平均电价部分的差价由电网公司负担,发电量由电 网公司统一收购。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价根据“厂网分开, 竞价上网”的目标逐步开始改革。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电价政策呈现出如下特点:上网电价由风力 发电厂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家物 价部门备案,因此,风电价格各不相同。 最低的仍然是采用竞争电价, 与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相当,例如,中国 节能投资公司建设的张北风电 场上网电价为 元 /千瓦时;而最高上网电价每千瓦时超过 1 元,例 如浙江的括苍山风电场上网电价高达每千瓦时 元。 由此可见,从初期示范阶段到产业化建立阶段,电价呈现上升趋势。 (三 ) 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 2020 后) 为了促进风电大规模发展, 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第一期 全国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风电场开发,以市场化方式 3 确定风电上网电价。 截至 2020 年,共组织了五期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 量达到 880 万千瓦。 为了推广特许权招标经验, 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可再生能 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 [2020]7 号)文件,提 出了“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 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 根据该文件,部分省(区、市), 如内蒙古、吉林、甘肃、福建等,组织了若干省级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 标,并以中标电价为参考,确定省内其他风电场项目的核准电价。 其他 未进行招标的省(区、市),大部分沿用了逐个项目核准定电价的做法。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在风电电价政策属于招标电价和核准电价并存。 由风电特 许权项目确定的招标电价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中标规 则的完善,中标电价也趋于合理。 特许权招标项目的实施在风电电价定 价方面积累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尤其是 202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发 改价格 [2020]7 号》文件后,各省的核准电价更加趋于合理。 风电场装 机容量在 50MW 以下,以省内核准的形式确定上网电价。 由于各地风电场 的建设条件不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核准的电价也差别较大,但 一般采取当地脱硫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加上不超过 元 /kWh 的电网补 贴。 (四 ) 目前中国风电电价政策 随着风 电的快速发展,“招标加核准”的模式已无法满足风电市场发 展和政府宏观引导的现实需要。 因此,在当前各地风电进入大规模建设 阶段,从招标定价加政府核准并行制度过渡到标杆电价机制,是行业发 4 展的必然,也将引导风电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020 年 7 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 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 [2020]1906 号 ),对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进 行了完善。 文件规定,全国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分为四类风 能资源区,相应设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四类风电标杆价区水平分别为 元 /kWh、 元 /kWh、 元 /kWh 和 元 /kWh, 2020 年 8 月 1 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统一 执行所在风能资源区的标杆上网电价,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今后根据建设 进程另行制定。 政府针对四类风能资源区发布的指导价格即最低限价, 实际电价由风力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确定后,报国家物价 主管部门备案。 二、 特许权招标项目 20202020 年,五期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厂网分家后的重要举措,风电上网电价政策不够明确的情况下,特许权 招标对合 理制定价格、加快风电大规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五次风电特许权项目电价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通过特许权 方式确定的招标电价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如:内蒙古西部地区特许 权招标项目从 2020的 /kWh上升到 2020年的 /kWh;甘肃的 特许权招标项目的电价从 2020 年的 元 /kWh 上升到 2020 年的 元 /kWh。 河北的上网电价由 2020 年的 元 /kWh 上升到 2020 年的 元 /kWh。 图 图 图 3 分别概括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甘肃、河北 等风电特许权项目大省的电价变化趋势。 5 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中标电价 年份 图 1. 内蒙古西部地区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 2020 2020 中标电价 年份 图 2. 甘肃省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 2020( Phase4) 2020(Phase5) 中标电价 年份 图 3. 河北省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 6 三、 特殊省份电价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全国范围内风电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个别地 区也有例外,例如黑龙江和内蒙古西部。 特说明如下: 黑龙江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资源相对贫乏,并且建设成本 居高不下。 此期间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在 万元 /kW 以上,导致该区域 风电发展相对滞后于其他省份。 20202020 年在黑龙江投建 的两个示范工 程,都采用价格较高的进口设备和技术,因此上网电价较高,即便如此, 也仅能维持正常运行。 目前,随着风电企业逐渐掌握黑龙江风能资源的 特性,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风电项目增多,此外,风电设备国产化的 进程加快,也使风电建设成本降低。 黑龙江省的风电产业的发展趋于正 常,电价有降低趋势。 在内蒙古西部,由于风能资源地理位置远离电网主网架,送电距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