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十四大手法g8dppt80-质量工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問題 • 因為兩者解決問題的手法不一樣 ? Page 48 of 110 D2:DESCRIBE THE PROBLEM • G8D 要求要有 Problem Statement. • 以真實 ,可計算的數據詳細描述問題 . • WHAT(事 ,物 ):發生問題的事及物 . • WHERE(地 ): –事物發生的地點 (第一次發生 ,其他發生地點 ,持續發生的地點 ). –事物本身發生問題的區域 (裏面 ,外面 ,上面或下面 …) Page 49 of 110 • WHEN(時 ): 第一次發生及隨後再出現的時間 . • WHO(誰 ): 發現部門或人員 • How Big/ How Much: 問題發生的影響程度 . –例 :尺寸 ,數目 , MAGNITUDE 比例 ,趨勢 , YIELD LOSS… Page 50 of 110 D3,D5,D7 對應到 真因層次 現在 看得到的 , 可感覺 , 可測量 問題 緊急處理 一次因 (近因 ) 治標對策 (暫時 ) n 次因 (遠因 ) 治本對策 (永久 ) 真因 真因 真因 真因 真因 why why why why why 過去 現象 D3 D5 D7 改善行動 防呆設計 D6 ? Page 51 of 110 D3:Develop Containment Action (暫時改善措施 ) • 以 PDCA 循環的方法暫時 , 避免問題再發生 ,直到永久改善行動完成為止就可以功成身退 . • 5W2H(WHY,WHAT,WHO,WHERE ,WHEN,HOW,HOW MANY)的方法才能落實執行 • G8D: 執行過程中要確認 ICA的效果 (例如PPM顯著降低 ,CPK, YIELD顯著提升 ) Page 52 of 110 為何要有 D3? • 客戶的產品在公司是 24小時不分例假日連續生產的 • 不能提供暫時管制措施 ,就得將產品 Hold住或停止生產 • D3 必需在連續 24小時內提供給客戶 (含例假日 ) • 常使用加大樣本抽樣 ,增加自主檢查條數 ,當站或檢驗站 100%全檢 Page 53 of 110 D4: Define and Verify the Root Cause (原因分析及證實 ) • G8D 要求要去除干擾因素後 , 驗証原因是否會造成相同結果 • 以魚骨圖為架構 ,用腦力激盪的方式找出可能的原因 (POTENTIAL ROOT CAUSES) • 以 5WHY 深入追蹤直到分析出真正原因(ROOT CAUSE) • 儘可能以實際模擬的方式 +數據圖表驗證真正的原因 . Page 54 of 110 魚骨圖 問題的 果 MATERIAL(因 1) 因 2 ENVIRON MENT(因 1) 因 2 MAN(因 1) MACHINE(因 1) METHOD(因 1) 因 2 因 2 因 2 因 2 因 3 因 3 因 3 因 4 5Why + 關連圖 ON HOLD LOT 太多 工程師未 作處置 Hold Yield 太高不合理 客戶 Release good Hold reject 待客戶 新程式 客戶一直 未回覆 客戶要求作 工程分析 工程師太忙 沒時間處理 PC/MFG滿載 排不上線測試 工程師待 客戶指示 產品待重測 L/B,P/C,Tester Hander 問題 工程師出差 受訓或請假 工程師不知 有 Hold Lot 工程師忘記 有 Hold Lot 工程師未 被通知 系統通知到 別的工程師 層別法 ,例 :降低異常工時 • 要看變異 ,好好從層別開始 (問題解決效率化 ) 品質 待料 整修 Document Document 早班 中班 Category Effect Category 品質 待料 以統計手法解析之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t oI d e n t i f y P r o b l e m ,R o o t C a u s e ,a n d S o l u t i o nP o t e n t i a lP r o c e s sC h a n g eI d e n t i f i e dV a l i d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D e c i s i o nR e g a r d i n gP r o c e s sC h a n g eP r o b l e m o rI m p r o v e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I d e n t i f i e d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o o l s a r e u s e d h e r e :T h e s e s t e p s a r e p a r t o f t h e C h a n g e C o n t r o l P r o c e s s .• S i n g l e S a m p l e A n a l y s i s• T w o S a m p l e A n a l y s i s•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P a i r e d A n a l y s i sPage 61 of 110 D5:Choose and Verify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 • 永久改善行動的對策擬定及確認 • 對策擬定的步驟有 : – 1. 說明思考解決的問題 . – 2. 決定思考完成的時間 :決定一期間完成 . – 3. 提出改善的構想 :應用 5W2H的方法(WHEN, WHAT, WHY, WHO, WHERE, HOW,HOW MUCH) Page 62 of 110 • 4. 整理改善對策方案 ,詳細考慮各方案優缺點 ,再予過慮 ,評價 ,建立共識以決定最佳方案 . • 5. 以上對策方案 ,直呈請主管核定後據以實施 . Page 63 of 110 D6: Implement and Validate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 • 永久改善行動的對策實施與效果確認 • **請勿以此步確認 D3 的有效性 • 具體實施方案完成後 , 即須按決定的方案去實施每項改善案 ,並儘量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限制的期限內完成 . Page 64 of 110 • 在每一項的對策展開中 , 還是要依 PDCA的旋轉 , 須收集數據隨時掌握實施動態 , 確認每一對策的效果 , 假如效果不佳時 ,亦可修定對策 , 再重新執行 . • 將之標準化 , 並納入 FMEA. Page 65 of 110 效果確認需比較改善前後 • 方法有 : – 1. 推移圖 – 2. 柏拉圖 – 3. 管制圖 – 4. 雷達圖 • 以統計方法驗証效果的顯著與不顯著 以統計手法驗証之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t oI d e n t i f y P r o b l e m ,R o o t C a u s e ,a n d S o l u t i o nP o t e n t i a lP r o c e s sC h a n g eI d e n t i f i e dV a l i d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D e c i s i o nR e g a r d i n gP r o c e s sC h a n g eP r o b l e m o rI m p r o v e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I d e n t i f i e d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o o l s a r e u s e d h e r e :T h e s e s t e p。qc十四大手法g8dppt80-质量工具(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员工作业方式进行确认,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 4. 学习本公司各 MODEL别生产及品质管理要求 5. 制作工程检查 CHECK LIST 6. 制作工程检查 PORCESS 7. 根据 CHECK LIST按时间对生产工序中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 CHECK LIST 8. 检查发现一般问题时,立即邀请生产部门进行改善,并确认改善结果 9. 检查发现重大品质问题时,立即 LINE STOP,
对整个生产工序员工作业方式进行确认,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 4. 学习本公司各 MODEL别生产及品质管理要求 5. 制作工程检查 CHECK LIST 6. 制作工程检查 PORCESS 7. 根据 CHECK LIST按时间对生产工序中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 CHECK LIST 8. 检查发现一般问题时,立即邀请生产部门进行改善,并确认改善结果 9. 检查发现重大品质问题时,立即 LINE
际情况。 收集数据也要注意 四 点: ,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或者从收集的数据中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忽略其他数据。 不可比的数据不能作为说明采取对策有效的证据。 要收集最近时间的数据,才能真实反映现状,因为情况是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时间相隔长的数据就不能反映现状。 用时间相隔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将 后 面的活动引入歧途。 、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 规 15 ///// ///// ///// // 17 ///// ///// ///// /// 18 ///// ///// ///// // 17 ///// ///// ///// 格 15 ///// ///// ///// 14 ///// ///// ///// 15 ///// ///// ///// 13 ///// ///// /// 11 ///// ///// /
2 2 2 ~ 1 1 3 ~ 4 4 4 ~ 8 1 7 5 ~ 17 2 15 6 ~ 21 8 13 7 ~ 23 16 7 8 ~ 14 13 1 9 ~ 9 9 10 ~ 1 1 合計 100 50 50 214817212314910 00510152025301 2 2 . 5 1 3 0 . 5 1 3 8 . 5 1 4 6 . 5 1 5 4 . 5 1 6 2 . 5 1
地收集数据以找出其间差异的方法。 通常将根据所具有的共同点或特点(如不良的现象或原因等)把全部数据分成几组的做法称为分层。 分层可以说是 “ 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所必须遵循的一种基本思考方法 ” 2020/9/18 27 分层的方法 明确分层对象 :进行分层时,原则上必须选择对特性(结果)产生影响的要素,作为分层的标准(项目) . 以时间分层 /以作业员分层 /以设备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