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doc33-iso9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贮存 3)保护 4)检查 5)保存期限 6)处置 质量记录控制应达到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易于检索的目的。 质量记录通常不需要版本控制。 规定质量记录的贮存、保护方法 明确各个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 明确质量记录鼾的方法 :质量记录的标识可采用质量记录名称及对质量记录编号方法进行标识,编号标识可直接采用表格编号(当有表格时)。 :通常贮存在使用部门,归类保存,防止遗失。 :采用适当的保护方法确保在保存期限的可使用性。 :为方便检索除通过标识识别外,每份记录上应反映出记录的日期或按顺序编号(序号)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记录的重要性来决定,部分记录不能具体规定多少年,如员工有的培训、经历等记录。 :当质量记录超出保存期限时可以销毁或继存。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必需 ) 记录等 说明 :不仅仅是与产品有关 ,而是与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 . ,应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 说明 :质量记录不需要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 ,但要满足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 () 说明 :质量记录可以修改 ,但应注明修改的有关证据如修改人 . 说明 :质量记录不需要版本标识 ,但表格需要 (按文件控制要求 ) 3年 ,到期后销毁 . 说明 :不应与不能统一 ,取决于产品及记录的特点 . 5. 讨论区 制是否一致 ?有何区别 ? ,针对每个顾客的投诉很难方便找到对应的投诉处理记录 ,纠正措施及反馈的记录也不知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与过程之间相互关联,而记录可能是连接这些过程的有效证据。 可以通过记录反映这些过程的关联关系,记录上应设置相应的关联标识。 该案例中从顾客投诉的登记、投诉处理反馈表、纠正措施、反馈这些记录,由于没有有效的关联标识,将这些记录串起来,因此不易检索到。 解决办法: 可以采用的关联标识有顾客 名、投诉内容、投诉日期、投诉编号等。 最方便应采用投诉编号的方法,即在投诉登记时按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在所有相关记录上都注明投诉编号。 在投诉处理反馈表上应标明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如果是,应标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告编号 ,这样可以将反馈表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告对应起来 ,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也得到了反映 . 、不合格处理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等。 管理承诺 (GB/T190002020 ) 最高管理者在体系建立与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起领导作用 ,应作出承诺并积极参与 . ,因此管理承诺放在标准要求的最前面 ,有了管理者的承诺才能顺利地开展随后的过程 . a)传达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订质量方针 (见标准 ) c)确保制定质量目标 (见标准 ) d)进行管理评审 (见标准 ) e)确保获得资源 (必要的 ) ,质量目标可以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按照方针要求制订 . a)至 e)顺序分析最高管理者通过了解并传达顾客需求后制订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 ,因此 a)b)c)属于 PDCA 中 P(策划 )过程 ,通过运行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因此 d)属于 C(检查)过程,而经过评价对资源提出需求,要确保资源的获得,因此 e)属于 A(改进)过程。 1)最高管理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 2)向组织内部传达满足要求的重要性 3)制订质量方针 4)制订质量目标 (各职能、层次) 5)组织管理评审对体 系进行评估 6)进行改进并确保资源的获得 :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 a)双方签订的合同 b)顾客特别的规定 c)顾客投诉 d)顾客满意度调查 a)会议 b)电子媒体 c)公告 d)宣传栏 e)书面文件 应保留传达过程有关的证据 . 、质量目标及进行管理评审参见随后的章节。 (无 ) 说明 :最高管理者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 方针应经过总经理批准 说明 :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订 ,不一定是总经理 ,也不需要经过批准 . 说明 :质量手册中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 如果您是公司总经理如何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从哪些方面加以说明 ? 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GB/T190002020) ,也是 2020版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要求 (94版未提及 ). ,并增强顾客满意 ,如包括产品、体系等。 与产品有关的顾客需求可包括: 1)符合性 2)可信性 3)可用性 4)设计、创新能力 5)交付能力 6)产品售后服务 7)价格与寿命周期费用 8)安全性 9)产品责任 10)环境影响 ,确定顾客要求并通过体系的实施满足顾客要求。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 PDCA a) 最高管理者确定顾客要求 b) 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 和质量目标 c)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职责 d) 提供必要的资源 e)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f) 内部质量体系测量、评价和外部质量体系评价(顾客满意测量和监控) g) 改进体系、满足顾客要求 实施方法 a) 确定顾客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与顾客的沟通来识别顾客要求,将识别的需求转换为顾客的要求,并明确顾客的要求,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合同、质量技术协议都是一种顾客要求确定的方法)。 b) 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最高管理者制订质量方针并确保质量目标的确定。 c) 采用过程方法确定过程、分析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过程中的职责, 并形成必要的文件。 d) 为实施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设施等)。 e) 实施质量体系,按建立的体系进行有效运作。 f) 通过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产品等测量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了解顾客的要求。 g) 改进质量体系,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3. 程序要求(无) 4.错误的理解 以顾客为中心是指以满足顾客要求为最终目标 说明:最终目标是增加顾客满意 如果顾客没有投诉说明顾客已经满意 说明:投诉与否取决于顾客,顾客不投诉不代表顾客满意。 顾客的要求主要指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 说明:顾客要求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可能还包括 体系方面的要求。 5. 讨论区 : 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 是否要考虑顾客隐含的要求。 如果顾客要求不合理如何解决。 提示: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要考虑通常隐含的要求 考虑法律法规要求。 6. 案例分析 某公司总经理接到一顾客的投诉说他们向公司订购的某影视的母盘迟迟未交货,经了解是因为销售部门没有收到顾客提供的影视出版的许可证,而此许可证是国家有关机构要求需要提供的,总经理想 ISO9000 要求要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要 求,而国家又有条例规定,还真不好办。 质量方针 1. 理解要点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 GB/T190002020) 质量方针是与最高管理者组织的设想和战略相适应,可作为组织的总方针的组成部分,并保持一致。 质量方针应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包括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质量方针应人微言轻确定质量目标的指引并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即制订质量目标时,必须考虑反映质量方针的要求。 质量方针应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法在组织内进行沟通并得到各级人员的理解。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如当组织内部产品实现过程,资源或组织结构或外部相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庆对质量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不合适时可进行修改。 (放入 )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 实施步骤 确定组织的宗旨 制订质量方针 进行内部沟通和理解 评审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修正改进质量方针 实施方法 质量方针的制订: 最高管理者在制订质量方针时应考虑如下内容:  反映组织宗旨和发展方向,未来设想和战略  包含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 能够提供制定和评审 质量目标的框架  突出组织产品或体系的特点 质量方针方式:应较精练、清晰、易于理解,可以以下列方式发布  质量手册  公告发布 质量方针控制方式:质量方针属于文件,应满足文件控制要求。 质量方针沟通方式:可以采用从最高管理层向下逐级沟通方式,通过会议、电子媒体、文件、宣传栏等形式沟通。 质量方针评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在组织按计划进行的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时注意质量方针是否能持续地适应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3. 程序要求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订和管理程序(需要时) 4. 错误的理解 当组织已经有经营宗旨时,可 以用经营宗旨作为质量方针。 说明:经营宗旨往往描述的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方针,可以包括质量方面的一些内容,但不能替代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主要考虑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内容。 说明:不仅要考虑顾客要求,还应考虑组织自身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并包括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质量方针的主要作用是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 说明:同时还提供了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质量方针的评审:定期的进行主要考虑方针是否能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说明:评审持续适宜性。 5. 讨论区 在质量方针中怎样才能反映出包括了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 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 6. 案例分析 下列为二家公司的质量方针,请加以分析 1) 产品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 2) 生产让顾客放心满意的光学产品 策划 质量目标 1. 理解要点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GB/T190002020 ) 质量目标建立的范围:相关职能 相关层次 质量目标内容:应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 顾客规定的要求 顾客未明示,但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 质量目标内容要求: 1) 可测量 2) 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 实施步骤 确定产品要求的有关内容 (符合性、可信性、可用性等 ) 了解分析这些内容实现的现状 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职能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层次 对目标进行评审并修订 实施方法 质量目标的内容确定:除应考虑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还应考虑有关体系、过程,有关要求的内容。 a) 外部: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顾客投诉及满意度的测量 水平对比、竞争对手的分析 b) 内部:产品、过程、性能  内部存在的问题  体系的要求  管理评审的结果  资源的要求  其它需要改进的要求 质量目标的分解 1)考虑与每项质量目标相关的职能及层次 2)尽可能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层次 3)考虑的相关职能可以包括产品实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相关职 能 质量目标的测量 1)质量目标应可能测量尽量定量化 2)可以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如在管理评审 前) 3)也可以不定期对质量目标测量,以实现监控的目的 4)可以进行阶段性测量,如以项目设定的质量目标 3. 程序要求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订管理程序(需要时) 4. 错误的理解 质量目标是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标准 说明: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但不仅限于产品要求 质量目标应定量化 说明:质量目标应可测量,但不一定需要定量化 质量目标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能实现的目标 说明:质量目标是所追求的目的,可以反映未来的需要 应在每个职能和层次上,包括每个职位都应有质量目标 说明: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 5. 讨论区 标准要求质 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并提供制订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且质量目标应可测量,如何将质量方针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 6. 案例分析 某公司的质量方针中是:“精心设计、严格制造、及时交付顾客满足的产品并不断提高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