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xx内审员培训(ppt98)-iso14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织应确保在建立 环境目标 时考虑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增改为 “组织应确保在 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 ,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 39 定义: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的环境因素给环境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目的:识别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确定控制优先序 ,建立监控手段(目标、指标、方案、监控程序等),持续改进(监控程度、内容等取决于组织); 40 环境因素识别: 范围: a)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当 活动、产品和服务及相关要求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对象:能控制的、 有可能 施加影响的; 要考虑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 、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启动、关闭、维护)、紧急情况和事故); 41 考虑的方面可包括: a) 向大气的排放; b) 向水体的排放; c) 向土地的排放; d)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 能源使用; f)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g) 废物和副产品; h)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考虑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有关的因素,适当的分组或归类有助于环境因素的识别; 注意对外供产品的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供货商而有很大差异; 42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建立判别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和方法(方法不唯一,原则是所采用的方法应当能提供 一致的结果 ); 重要性是相对的、变化的,但应考虑保持要求; 43 环境因素是否在体系覆盖范围内充分识别。 是否 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及 有可能 施加影响的因素。 是否 “ 形成文件 ” 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组织应在建立、实施和保持 环境管理体系 时,是否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是如何考虑的。 44 法规 和其他环境要求 标题变化; 增加 b)条“ 确定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是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的 ”(关联性); 增加 “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 (符合性)。 45 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 EMS的核心承诺,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至关重要; 涉及许多要素,如: ; ;; 、指标和方案;、培训和意识; ; 制; ; ; ,纠正和预防措施; ; ; 46 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如: a) 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 b) 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 c) 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 d) 执法部门发布的规定; e) 司法或行政裁决; f) 习惯法或不成文法; g)协定,公约和议定书。 组织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与自身需求 , 自愿 遵守适合其活动 、 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的其他要求。 包括如: a) 和政府机构的协定; b) 和顾客的协议; c) 非法规性指南; d)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e)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维护承诺; f) 行业协会的要求; g) 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h) 组织承诺。 i) 本组织的要求。 47 组织宜: 明确收集法律法规等的职责(专人)、频次、方法、渠道等; 建立法律法规和 其他要求 的清单(注明版本),并按策划的方法及时收集、更新; 专人研读,确定所收集的要求与组织环境因素的关系,策划贯彻方式并实施(如调整相应文件、人员培训等) 为“合规性评价 ”提供充分、适用的依据。 48 是否已 确定所识别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是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的。 如何证实。 组织是如何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的。 49 、指标和方案 将 1996版 ; 将原定义中对目标、指标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的要求改至本条 “ 只要有可能,就应使目标和指标可测量 ” ; 补充 “ 目标和指标应包括对污染预防、 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应遵守的他要求的承诺。 ” 50 目标承上(方针)启下(指标、方案); 目标应是适宜的(充分、可测量、体现三项承诺、适合自身特点、可追求); 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可以针对整个组织,也可以只针对特定场所乃至个别活动; 有时,组织的总体目标需要各个部门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或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实现各自的部门目标)来实现 ; 51 目标制定时应考虑如下输入: a) 组织环境方针中的原则和承诺; b) 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 c) 适用的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 d) 因实现目标对组织其他活动及过程带来的影响; e) 相关方的观点; f) 可选技术方案及其可行性; g) 经济上、运行上和组织上的因素,包括来自供方和承包方的信息; h) 可能给组织公众形象带来的影响; i) 环境评审时了解到的情况; j) 组织的其他目标。 为实现目标和指标而制定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应包括职责 、 过程 、 资源 、 时间表 、 为实现目标 、 指标所需采取的措施等;方案应是动态的 , 必要时进行修订; 52 组织宜: 针对方针的每一项承诺,确定与之对应的一项(或多项) 适宜 的目标和指标(三项承诺转化为目标、指标更有利于实现方针); 目标、指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客观条件; 建立若干方案或控制程序,以确保每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方案可细化到组织运行的基本单元;在适当和可行时,方案应考虑计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等各个阶段; 策划对目标、指标、方案的监测、予以实施、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53 目标、指标是否可测量(可能情况下)。 目标和指标是否与环境方针相一致。 目标、指标是否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应遵守的他要求的承诺。 54 实施与运行 、作用、职责和权限 将 “资源 ” 放进标题,对资源的要求提至第一位,并在资源中补充 “ 基础设施 ” ; 明确管理者代表可为一名或数名; 将管代“汇报运行情况 …… 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改为“提出改进建议”。 55 应对组织当前和将来的资源配置需求予以考虑,应结合管理评审对资源及其配置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做出了适当安排; EMS的成功建立、实施和保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部如何规定和分配职责和权限;应妥善规定 EMS中的关键作用和职责,不应仅是环境管理部门具有职责,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也不能例外; 应指派一名或多名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可包括与相关方就与 EMS有关的问题进行交涉; 56 管理者是否为 EMS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财力资源等。 管理者代表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57 2) 、培训和意识 标题顺序变化,叙述上与 9000一致; 凸显能力要求,将相关人员都应经过相应的培训改为“ 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 ,都具备相应的 能力 (如接受了必要的教育、培训,或具有所需的经验),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 明确组织应确定 和它的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 , 把“ 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得到相应培训”改为 “提供培训或 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并保存相关纪录; 意识方面:明确应了解“ 重要环境因素 和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 58 从事具有实际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或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承担相。iso14001-20xx内审员培训(ppt98)-iso14000(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