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doc32)-iso14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历史上曾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经历代的砍伐破坏,中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少林国。 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据第三次全国 森林清查( 1984~ 1988), 我国森林面积为 12465 万公顷,覆盖率%,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87年为 %);人均林地面积不足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 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 我国森林的大量砍伐与农村能源的缺乏有很大关系。 我国农村生活用能以非商品能源(薪柴、结杆)为主。 全国每年消费的 3 亿多立方米木材中,约有 1/3 用于烧柴,仍不能满足农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求。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否则为满足基本需求而大规 模砍伐森林的现象将会停止。 森林是维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发展的生态屏障,具有改变和调节局地小气候,防风固沙,保存物种等多项生态功能。 而森林资源的日益丧失,将使其生态功能减弱,进而引起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退化。 5)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我国草地资源约 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可利用面积 43 亿亩,其中北方草地 33亿亩;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不足 4 亩,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我国天然草地的自然条件比较差,草地的生产力较低,其中,中质低产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近 1/4,段质低产 草地 %,并且存在着退化、沙化和盐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对草原掠夺性的粗放经营,破坏了草地生态平衡,使草地生态系统严重恶化, 50年代以来,国家对草场畜牧业投入甚少,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是发展趋势,草原严重退化面积 9000 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1/3,且以每年 130 万公倾的速度退化,全国平均产草量 80 年代比 60 年代下降了 30~ 50%。 此外鼠虫害肆虐草原,牧草损失严重。 对草地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以及盲目开垦,不仅使草地生态退化难以逆转,还严重影响起畜牧业的发展。 6)野生及珍稀物 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我国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近 3 万种,陆栖脊椎动物超过 2300 种,生物多样性具世界第八位。 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过渡捕猎、捕捞等,使我国大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种群数量减少,很多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 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 15~ 20%处于濒危状态,高于世ISO14000 员工培训手册 第 7 页 共 31 页 界 10~ 15%的平均水平。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它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保护和持续利用 生物的多样性成为未来生态保护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就保存了其生存的环境。 7)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万忆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年均河川径流量约 万亿立方米,人均径流昨不足2300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1/4;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全国水资源的 82%集中在耕地仅占全国 36%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对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短期内难以缓解。 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上升,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我国有 300多个城市缺水,平均日缺水 1000万吨以上,其中 100 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0 余亿元;在农村,每年因缺水而不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的灌溉次数,受旱面积 2020 万公顷,造成粮食减产,还有8000 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我国一方面水短缺,另一方面浪费严重,占农业用水绝大部分的灌溉用水的效率一般只有 25~ 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高出发展国家几倍到几十倍。 同时,水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水资源的紧缺。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市化和 工业化的重要限制因子。 8)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损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旱涝灾害威胁最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发生较大旱涝灾害各一次。 1949 年以后,我国灾害发生次数增多,频率加快,危害加重,这与人类各种不合格开发活动导致自然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 环境污染问题 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 1978 年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数量增长了十倍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资源的合理应 用与环境保护,造成农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且由点到面,迅速蔓延。 由于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与农业生态系统联系密切的特点,且大多采用城市淘汰的落后技术或从事污染密集型行业粗放经营,对农村环境破坏显著,局部地区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最新的乡镇工业污染调查显示, 1995 年全为乡镇工业污染源 万个,比 1989 年增加了一倍多,其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法和固体废弃物分别占全国的 %、 %、 %和 89%,其发展趋势之迅猛、影响面之大、 后果之严重、治理难度之大,已使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品的使用是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所造成的农业自身污染在我国农业环境总体影响中已占相当比例。 3)整体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工业、人口、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区。 从总体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绿化面积水处理能力等成倍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发展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不论是绿地覆盖 率,还是“三废” 处理能力,水平都很低,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整体情况没有改善,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发展。 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展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城市地成水污染严重普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城市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全国城市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法和酸雨危害最重,污染程度和范围在不断扩大。 其特点是北方重于南方,冬春季重于夏秋季,大中城市重于小城镇。 废气、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上升。 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逐年增加,一些特大城市中,氮氧化物开始成为首要污染物,在煤烟型污染上又迭加上石油型污染,城市汽车的快速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估计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污染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日美术界增加,综合利用率低下。 1995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不ISO14000 员工培训手册 第 8 页 共 31 页 包括乡镇工业)为 亿吨,比 1981 年增长了 71%,综合合利用率仅为 40%左右,历年积存量为 亿吨,人均 ,土地约 万公顷。 我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处 置,不断增长的有毒在害废弃物,将成为替在危险。 上述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形成了中国顺利进入下世纪乃至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巨大障碍,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必须把治理生态环境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把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1.目前全球、中国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您认为本公司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三、人类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 从人类社会的早期直到产业革命之前,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只是局部的,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深,几乎 很少采取任何治理或者保护环境的措施。 直到本世纪中叶,由于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如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等,环境问题开始由局部问题向区域性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发展。 于是各国政府开始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目的是用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迫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进行三废的处理。 197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为计划》等文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把每年 6 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次大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走出了污染治理的狭义范围,开始了世界范围内探讨环境保护和改变发展战略的进程。 1980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自然保护同盟起草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把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方针。 1983 年,联合国大会和 UNEP 授命布伦特兰夫人组成“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年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992 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183 个国家和 70 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 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使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这次大会的重大贡献在于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人类社会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机会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涉及三个尺度上的内容: 1.时间尺度:我们对待自然的方式将影响到其他动物、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 2.社会尺度:我们的技术十我们可以改变自然,也使我们能够不负责任的改变自然, 故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自然。 3. 地理尺度:发展和环境的跨国界的性质使得由于不可持续地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空气污染和森林破坏)。 可持续发展是 21 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市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强调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思考题: 3.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4.目前人类对臭氧层损耗制订了什么公约。 5.请问“地球日”及“环境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四、环境污染 及其危害 什么叫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自动调节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有害影的现象。 根据处理问题的目的或角度不同,对于环境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划分。 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按照污染产生的活动性质,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按照污染物的ISO14000 员工培训手册 第 9 页 共 31 页 形态, 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及辐射污染等。 环 境污染物的危害 ⑴.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依据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性物质等。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这些新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完全不同,多为气溶胶,具有颗粒小、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大等特点。 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等。 大气污染可分为三大类和九小类: 大类 小类 典型 污染物 有机气体 烃类 醛、酮类 其他 庚烷、苯、乙烯、甲烷、丁二烯 甲醛、丙酮 卤代烃、醇、酸、过氧乙酰硝酸酯 无机气体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碳氧化物 其他 NO、 NO2 SO SO3 CO、 CO2 H2S、 HF、 NH HCl、 O3 颗粒物 固体颗粒物 液体颗粒物 粉尘、烟雾、烟气 轻雾、喷雾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和其他生物、各种器物、气候等方面产生危害作用。 大气污染对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突发性的高浓度污染物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短时间内 死亡。 长期、低浓度接触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病症。 此外,还会引起对病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生殖能力降低等。 可能致癌的大气污染物中常见的有砷、镉、铬、镍的挥发性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及石棉、苯、氯乙烯等。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损伤叶组织和果实、抑制生长速率、对虫害及反常气候等因素反应敏感,从而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对植物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有 SO NO O3 和氟化物。 大气污染物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纺织品、橡胶制品、建筑物、文物古迹的损害也非常严重,造成很大的 经济损失。 这种损害包括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损害两个方面。 经化学损害的器物不能修复至原样,不同程度地失去使用从价值。 由于大气污染,会使大气变得混浊,可视度降低,太阳光直接辐射减少,由此引起全球或局部地区温度、湿度、雨量等发生变化。 其中全球暖化总是尤为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室气体 CO2 的作用。 大气污染物防治方法概要: ①、对排气施用某种工艺性方法手段,使污染物以有用物质形态得以回收或将其转为无害状态; ②、改变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以避免或减少污染我物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