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标准ppt64-iso14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要改变的条件: 市场情况变化 生产过程、产品的变化 重大的资产重组 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 公众与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管理评审中有改进的要求 对任何改变进行交流 24 环境因素( ISO14001 ) 应 建立和保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程序 应选择和确定适合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识别要充分 评价要合理 应及时进行更新 25 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性 一个组织只有识别了全部的环境因素并科学准确地确定了重大环境因素,其建立地环境管理体系才是有效的和可信的。 26 法律与其他要求(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程序 建立一个获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渠道 要识别和收集与组织活动、产品 /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适合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 定期跟踪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 向相关部门和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方面的信息 建立适合组织特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清单 应对所收集的法规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评审 27 目标和指标( ) 、经济、技术等情况 制定目标、指标 ,能量化的要量化;指标应是明确并可测量 、指标应逐渐细化、分解 、统计分析和评审环境目标, 6。 组织持续改进可见性的证据就是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目标和指标上。 28 环境管理方案 、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明确指标的要求 、时间表及方法 6。 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应定期予以修订以反映组织目标和指标和 变化情况 29 机构和职责 () 备资源 30 职责划分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职责规定不清或理解不清 培训和资源不充足 权限不明确或太小 不一致的职责划分 环境管理者代表权限太小或被孤立 各部门、各经理间缺乏协调 31 培训、意识与能力( ) 、规模、人员素质确定培 训的需求范围,制定和保持培训程序 ,制定总体的培训计划 ,组织不同的培训 32 意识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 环境职责和权限 . 33 信息交流( ) . 体现在各部门 ,各层次之间的协作上 体现在组织与相关方之间的交流 ,包含了对所有环境事件的处理及反馈 . 34 信息交流的目的 、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认识 同 、审核和评审的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有关人员 35 信息交流的内容 组织简介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过程 环境表现的测量、评价 需要改进和地方 独立验证的情况 紧急事态的信息 36 环。iso14000标准ppt64-iso14000(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0 第 9 页 共 21 页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检查和纠正措施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侧和测量。
二、实施要点 按照标准要求 编制、审批、发布环境方针 ; 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应体现 “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 并适合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环境方针应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的人员 并可为公众所获取。 定期评审、修订环境方针。 三、审核要点 并批准 环境方针。 、产品或服务相适应。 标和指标的框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活动 、 产品或服务的性质 、 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 、 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 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 , 付诸实施 , 予以保持 , 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18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 用来确定其活动
素; 需要立 项解决并可以实施的环境问题; 污染防治的承诺; 各相关方的观点和要求; 制定目标、指标应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目标和指标举例 目标 指标 1 减少废物、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11 2020 年至 2020 年每年节电依次为 10%、 8%、6%; 12 2020年至 2020年每年降低吨产品煤耗 6%、 4%、2%; 13 节约用纸,第一年节约 20%,第 2 年节约
化影响的土地中,水浇地有 2700 万公顷,旱地有 亿公顷,牧场有 亿公顷。 从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来看,全球每年约有 600 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 320万公顷是牧场, 250 万公顷是旱地, 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 2100 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
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