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01标准的理解要点doc51-iso900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础上,其内容尤其是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 16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方面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b)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如本标准 ) 所述的内容 ]。 若一个组织提出的质量目标不涉及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则本标准提出的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 对质量目标的其他要求: a)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目标在组织的相关职能(某项质量目标内容所涉及的职能部门)和层次(与实现某项质量目标有关的不同层次,如管理层、作业层等)得到建立,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能具体落实,并增加组织对质量目标的可考核性; 哪些职能部门需落实目标,可由质量方针提供的框架决定,而质量目标分解到哪一层次上,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是能确保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b)为 使质量方针得以实现,除了要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外,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尤其在作业层次上质量目标尽可能定量。 证据 ● 组织及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形成文件的,内容符合要求的可测量的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目的和意图 ● 质量策划是指示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本标准不但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对质量目标的实现及达到本标准 条款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策划结果提供了保证。 组织的最高管理 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负有责任。 条文理解 ● 策划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产品实现等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对一个组织来讲是一项战略性决策,组织应根据“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宗旨所设定的全部质量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宗旨所识别出的全部“所需过程”的过程目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和这些过程期望达到的结果。 组织最高管理者应考虑如何在质量方面 17 指挥和控制组织与实现方针、目标有关的系统,即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如顾客和市场等) 而导致变更,对这种变更应进行策划,策划所设定的目标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组织就应规定与变更有关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确保组织在实施这种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时,不会出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整的情况。 如有的组织因重组或改制,某些部门已合并,人员也做了调整,结果造成原来的体系文件在某些部门或区域已不能适用等,这就属于典型的未对体系变更进行策划,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整。 为此,组织应策划在体制改革期间,为适应机构变化和职能调整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证据 ● 质量管理体系 策划所输出的结果(如质量手册、程序等),如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应有确保其完整性的相应规定。 职责、权限与沟通 职责和权限 目的和意图 ● 职责和权限的规定和沟通,对指挥和控制组织内与质量有关活动的协调及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至关重要。 条文理解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即要求明确组织内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b)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沟通,即在明确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后,要求各部门和岗位之间通过各种方式(如会议、培训等)相互了解有 关职责和权限,通过沟通,使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规定的更合理,从而促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证据 ● 有关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及各职能和层次间有关职责和权限方面的沟通情况。 18 管理者代表 目的和意图 ● 管理者代表受最高管理者委托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标准 中的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负责。 本条款规定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条文理解 ● 最高管理者应在管理者中指定一名人员为组织的管理者代表,该代表无论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其作为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应予以保证。 ●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应包括: a) 确保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能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见本标准 条款); b)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组织在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使其实现的方面所取得的业绩,以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改进的方面; c)在整个组织的范围内使全体员工意识到组织依存于其顾客,树立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对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还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与联络。 证据 ● 管理者代表的指定、职责的规定和所负职责的具体落实。 内部沟通 目的和意图 ● 沟通可促进组织内各职能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增 进理解和提高有效性。 条文理解 ● 不同部门和层次的人员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沟通的内容应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可包括涉及体系运行过程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沟通。 沟通可促进过程输出的实现,进而提高过程的有效性。 ● 组织的沟通应在各不同职能部门及组织的不同职能和层次之间全方位的进行,组织应根据沟通的内容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量例会、小组简报、会议、布告栏、内部刊物、声像、电子媒体等。 沟通过程的建立是否适宜,应以是否能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判定的依据。 19 证据 ● 所建立的沟通 过程及其实施结果。 5. 6 管理评审 5. 6. 1 总则 目的和意图 ●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的评价。 本条款提出了对管理评审活动的要求。 条文理解 ●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并由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 ● 本标准对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的要求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 由于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 包括法律法规、所处市场、新技术的出现、质量概念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的变化,客观上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 体系也要不断地变化以达到持续的与客观环境变化的情况及顾客要求的变化情况相适应,这种适宜性既来自于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来自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达到长期成功的自身要求及组织内部产品、过程、资源等变化的要求。 所以组织应及时调整原有的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而构成的一组关联的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另外,由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化,必然导致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策划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的质量目标的持续适宜性,可能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重新予以识别和确认。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 不论是由于组织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变化(如顾客要求、法规要求的变化)引起,还是组织自身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引起,组织总会发现各种持续改进的需求。 持续改进活动从内容上不但要求要达到策划的结果,而且还要考虑达到同样结果所使用的资源情况。 从步骤上讲持续改进活动将涉及对产品实现过程或体系现状的评价和分析、改进目标的建立、方法的提出或新过程的识别(也可能是对现有 20 过程的重组)等。 这样为实现各种持续改进的需求,对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就存在诸多的未考虑的活动,也就是原有的质量体系在过程或 子过程方面可能存在不充分的情况,而管理评审就是要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这种不充分性,并使之得到改进。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则是指通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或活动)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程度。 为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把顾客反馈、过程绩效、产品的符合性等作为评审的输入,并与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对比,以判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 要 组织最高管理者在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达到组织规定的总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的过程中,应对发现的各种改进(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机会和可能的变更需要进行评价。 这种改进的机会或变更的需要可能包括: a)由于外部环境的变更,可能发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不适宜。 而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修改,必然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b)由于持续改进的需要或已识别过程的未充分展开而发现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某些过程需要改进; c)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现因质量方针和目标不切实际等原因而导致对质 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要。 ●组织应对以上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予以记录,并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加以控制。 证据 ●符合管理评审内容要求的管理评审记录。 评审输入 目的和意图 ●评审输入是为管理评审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是管理评审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本条款规定了管理评审应输入的信息。 条文理解 21 ●管理评审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之一,必定存在着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而管理评审过程的输入包括如下信息: a)审核的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等); b)顾客反馈(包括对顾客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的 测量结果及顾客抱怨等); c)过程的业绩,即一个过程通过资源的投入和活动的开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从而实现增值或间接增值,并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的情况,如果某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完全实现了增值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则这一过程的业绩就是令人满意的; d)产品符合性(指符合顾客、法律法规、自身要求); e)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f)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系的变更,例如出现了新技术、质量概念、社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导致组织相应的体系 变更。 也包括自身的变化,例如产品、工艺、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等的变更而导致的体系的重大变更); h)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有关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改进的建议。 ● 以上各种输入应从当前的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同时考虑各种可能的改进机会。 除以上的输入项目外,组织也可对其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给予评价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证据 ● 管理评审所要求的输入信息。 评审输出 目的和意图 ●本条款给出了管理评审活动的三个方面的结果,它将导致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和过程及资源需求的持续 改进,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乃至经营方针做出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 条文理解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22 依据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通过开展评审活动,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其输出将导致对组织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要求,组织可提出有关上述改进的决定和措施。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不仅是对产品本身也包括对产品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顾客虽未明示,但产品的规定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 需的要求,也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 管理评审可能导致与上述三项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组织应针对这一改进制定措施或做出有关的决定。 c)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组织应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自身资源的适宜性,以及改进所引起的资源需求,不但考虑当前的资源需求,还可考虑未来的资源需求。 证据 ●管理评审所要求的输出结论 6 资源管理 资源提供 本章对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在内的资源提出了确定、提供并维护的要求,同时也提出资源应涉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所需的资源。 目的和 意图 ●资源是组织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而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必要条件。 条文理解 ●组织首先应根据自身的宗旨、产品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所需要的资源,确定哪些可以借用外部资源来获得,哪些应自身具备。 ●组织确定并提供的资源主要应用于: a)为实现和保持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为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质量管理体系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地对众多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予以持续改进,而过程离不开资源的投入,所以资源的提供是动态的。 资源需求也来自于组织自身的发 展需要。 23 b) 组织应识别由于顾客要求的不断变更而引起对资源需求的变更,组织应及时通过提供所需的资源满足顾客的要求,进而达到增强顾客满意。 证据 ●资源需求的确定及提供的情况。 人力资源 总则 目的和意图 ●本条款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应胜任的要求 ,也给出了判定能力要求需考虑的因素。 条文理解 ●所谓员工能力是指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组织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各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对人员能力的要求而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而人员的能力则可基于教育程度、接受的 培训、具备的技能和工作经验来考虑。 证据 ●从事各种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够胜任其工作的证据。 6. 2. 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目的和意图 ●通过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条文理解 ●组织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做到: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gb-t19001标准的理解要点doc51-iso9000(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最好 给出一个标题,标题位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第二层次的条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标题,如设置标题可与第一层次的条同样处理。 在某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 对于不同的章中的条或不同条中的条,虽然处于同一层次,是否设置标题可以不一致。 对于无标题的条,如果需要强调某些关键的术语或短语,则可用黑体突出显示出条文开始的关键术语或短语,以便引起对相关主题的注意。
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对重要的设计更改,组织应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已定型产品的更改应按定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 新产品试制 组织应编制新 产品试制过程控制文件,以保证: a) 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 b)
:人、机、物、料、环、 建筑、管理。 或者: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危险源辨识方法 (一 ) 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 、 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 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 对照 、 经验法 • 调查表 • 现场观察 • 专家风暴头脑 • 对照有关标准 、 法规 、 安全检查表等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
条件 来自竞争者的报价对它的价格不构成直接压力 市场结构类型 实战采购 库下载 从供应方面 , 市场结构被分为四种类型 • 寡头垄断 以有限的供应商数量和有限的产品差异为特征 •垄断 以某种产品仅存在一个供应商为特征 垄断者能够寻求他自己的定价政策 市场结构类型 使用了全部能力 价格稳定性 存在一个公认的 价格领导者 达成 价格协定 一方低于成本价格运作 开始价格战 实战采购 库下载 需求方面
技术部策划并建立产品 实现所必须的过程。 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进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结合产品特点和实现过程的特点,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要求具体应用于各特定产品的实现过程活动中。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中要确定以下内容 :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即识别产品质量特性,建立其目标值、 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并应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 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逸出。 由于玻璃可能破碎而释放感染性物质并伤害操作者 , 建议使用塑料容器 , 尤其是聚四氟乙烯 (po1ytetranuoroe thylene, PTFE)容器。 • 4. 使用匀浆器 、 摇床和超声处理器时 , 应该用一个结实透明的塑料箱覆盖设备 , 并在用完后消毒。 可能的话 , 这些仪器可在生物安全柜内覆盖塑料罩进行操作。 • 5. 操作结束后 ,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容器。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