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测试资料汇编(12个文件)测试指导-cmmi(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首先组织项目组内部对《测试方案》进行讨论确认,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测试方案》进行评审。 《测试方案》需通过需求、设计、构建、集成、测试各 小组负责人共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具体评审过程参见《评审过程指导》。 编制《测试用例》 每个阶段完成测试用例的同时需维护《测试用例汇总表》,还要对前一阶段的测试用例进行补充和维护,以达到测试用例在多个阶段复用的目的。 测试用例编写参见《测试用例编写说明》; 评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需通过需求、设计、构建、集成、测试各小组负责人共同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具体评审过程参见《评审过程指导》。 测试指导 3/17 建立测试环境并进行测试环境的确认 测试负责人组织测试小组成员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建立起测 试环境,准备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环境并填写《测试环境确认表》; 进行测试 测试根据测试目的和阶段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客户验收测试,同时在这些测试过程中,因为测试重点不同还会包括相应的专项测试(功能测试、压力测试、界面测试、边界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对于不同的项目而言,项目所经历的测试阶段或形式不同,在项目计划阶段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也叫模块测试,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 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多个模块可以平行的独立进行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时测试者需要依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了解模块的 I/O 条件和逻辑结构,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法,要求对所有的局部和全局的数据结构、外部接口和程序代码关键部分都要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需在五个方面对所测模块进行检查: 模块接口测试:首先应对通过所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 对模块接口可能需要如下的测试项目:调用所测模块时的输入参数与形式参数在个数、属性、顺序上是否匹配;全局量的定义在各模块中是否一致;模块通过外部设备的输入 /输出操作。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不正确和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 用尚未赋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错误的缺省值;变量名拼写错或书写错;不一致的数据类型等。 路径测试:对模块中重要的执行路径进行测试,查找由于错误的计算、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而导致的错误。 错误处理测试:测试模块的错误处理部分,包括:出错的描述难以测试指导 4/17 理解;出错的描述不足以进行错误定位;确定出错原因;显示的错误与实际不符;对错误条件的处理不正确;在对错误进行处理之前错误条件已经引起系统的干预。 边界测试:测试模块的边界部分,要特别注意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 比较值时出错的可能性。 如果对模块的运行时间有要求的话,还要进行关键路径测试,以确定最坏情况下和平均意义下影响模块运行时间的因素。 单元测试通常由构建人员完成,但项目负责人必须关心测试结果,所有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必须妥善保存。 单元测试针对的程序规模越小越易于查错、排错。 对关键模块在单元测试前,建议先进行 team review 以上级别的评审; 集成测试 编码和单元测试完成后,由集成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模块组装成子系统或系统,测试各模块之间接口互操作性,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 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