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零售连锁系统物流战略(ppt34)-物流运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組 16 虛擬中間商( hypermediaries)成了新的交易代 理人( agent),瓜分了原傳統中間商的利潤。 與傳統中間商不同的是這些 虛擬中間商的利潤是來自網路使用者每一次按下滑鼠 ,而非因為最終交易成功的售出產品。 電子商務交易與傳統交易之差異 (2) 第八組 17 依照學者 Michael Rappa之分類, 711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屬 銷售商網站 ( Merchant)中的虛擬商店與實體商店並存( SurfandTurf)的商務模式。 711同時擁有實體商店與網路商店的經營模式。 這類型的經營模式較容易遇到 通路衝突 ,但兩者若能良好的整合,反而可以產生加乘的效果。 類似的網站有 Gap、 Lands End、 Bamp。 N等。 711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第八組 18 711通路優勢 ?  依照上述的商務模式, 711的確擁有比一般達康公司實體配送通路的優勢。 只是這樣的優勢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嗎 ?  便利達康 的成立 (全家、萊爾富、 OK、福客多 四大超商 合資成立的通路公司,負責電子商務公司的配送和整合四大超商門市付款取貨 ) 第八組 19 賣方在選擇傳統市場或電子商務市場進行銷售必須承擔的相關成本。 依 Strader amp。 Shaw提出: (1)行銷成本 (2)固定成本 (3)存貨成本 (4)生產成本 (5)配送成本 等五個項目進行比較 (如下表 ) 第八組 20 比較傳統市場與電子商務市場的銷售者成本 (1) 相關成本 傳統交 易市場 電子商務 交易市場 (非數位化產品 ) 電子商務 交易市場 (數位化產品 ) 行銷成本 固定成本 存貨成本 生產成本 配送成本 較 低 較 高 資料來源: Troy J. Strader, Michael J. Shaw,“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Markets”, 1997 第八組 21 結果顯示 : 可數位化的產品將明顯的降低賣方的成本。 從 B2C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也可得到驗證。 不能數位化的產品,因為賣方配送成本增 加,反而較不利於電子商務發展。 比較傳統市場與電子商務市場的銷售者成本 (2) 第八組 22 Strader amp。 Shaw在探討電子商務對產業的衝擊時,提出六項關鍵因素,該六項因素分別與產品、產業、供應者,與消費者特性有關,說明如下:  產品是否可數位化  產品價格的高低  產業的標準化程度  是否需要交易代理人  供應商的加入與否  消費者的屬性 第八組 23 對 711而言,創造產品的多樣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