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检查方法与要点(ppt172)-财务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验证账面记录或申报纳税资料是否正确的一种查账方式。 它是根据有关数据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用某一可靠的数据来验证另一核算资料或申报资料是否正确,或以某一经济事项的核算资料,来审定其他经济事项的核算资料的一种检查方法。 控制分析,一般运用于对生产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耗用与补偿的控制分析。 • 例如,在检查生产数量时,可以从车间领用的主要材料数量,按其材料利用率如出酒率、出糖率,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控制数,对照账面完工入库的产品数量是否大体相同,若差距较大时,应注意审查有无不经过进仓验收直接对外销售而不入账的生产数量。 也可以从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数量或边角废料数量、控制换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 • 又如,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价值和出厂平均批发价差率或批零差率,结合审查购进商品,推算出应实现商品销售收入的控制数。 由于每个企业的设备状况、生产能力、使用原材料的规格质量和自然因素各有差异,因此采用控制分析时,应注意结合平时掌握和积累的资料,从实际出发,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 控制分析的运用:控制测算法 • 控制测算法就是以测定的或可靠的数据为基础,借以验证帐面记录或申报资料是否正确的一种税务查帐方法。 • ( 1)以产核销,即以当期某种产品的产量和结存数量测算当期销售数量的一种方法。 测算公式为: • 某产品销售的数量 =期初结存数量 +本期完工数量 期末结存数量。 • ( 2)以耗定产,即以当期材料消耗数量以及单位产品耗料定额来测算其产量的一种方法。 • 如:某酒厂用玉米生产粮食白酒,当月消耗玉米 10T,出酒率一般为 60%,测得该厂当期应生产粮食白酒 6T( 10T 60%)。 如测算产量与帐面记录产量差异较大,则应重点检查企业有无将完工产品不通过存货帐户核算而直接进行销售,漏记产品销售收入,偷漏应纳税款的现象。 • ( 3) 以产定耗 , 即以耗料定额和产量来测定材料消耗是否正常的一种查帐方法。 测算公式为: • 应耗材料数量 =( 当期某产品产量 该产品耗料定额 )。 • 如测定数与帐面耗以偷漏流转税和所得税税款的现象。 • 采用以上方法所得到的测定结果,只能说明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不能直接作为定案依据。 还必须借助其它方法,查明原因,取得可靠数据,方可定案。 • 例:浙江省建德市自行车零配件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自行车零配件。 2020年 4月,该企业被建德市国税局列入日常检查对象, 4月 11日,税务稽查人员对该企业 1999年度增值税缴纳情况采用 “ 以产计耗法 ” ,通过对该企业生产投入原材料与产出产品及下脚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发现线材原料、产成品、下脚料三者之间并不配比且差额较大,稽查人员就此询问了企业负责人。 该企业负责人辩称企业生产领用的线材需要拉丝、调直,有一定的损耗,但对上述情况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 稽查人员进而通过检查 “ 产成品 ” 明细账簿,得到了企业当年度生产的自行车鞍座等 14种产品的生产数量。 又通过企业提供的成本核算单以及产品的样件,结合称重、询问等方法确定了该企业1999年度每种产品所耗用的线材数量;通过对相关企业的了解,稽查人员确定了线材的拉丝及调直消耗率为 4%;稽查人员又深入车间了解有关产品的生产情况,结合对企业负责的询问确定了线材的下脚料占耗用线材量的 9%。 通过以上数据资料核算,发现当年度该企业生产产品实际耗用线材 ,拉丝及调直损耗 ,下脚料为 ,合计 ,而账面领用线材,差额。 • 对此稽查人员再次对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税务询问笔录,企业负责人最终承认公司1999年度已将 材下脚料对外出售并以现金方式收回销售货款,对这部分收入,企业没有入账反映销售收入,也未申报纳税。 • 由于该企业没有同类线材的销售单价,稽查人员根据 《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用“组成计税价格法”确定了该企业对外销售线材的不含税单价为 /吨,根据 《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该企业对外销售线材下脚料的不含税单价为 /吨。 稽查人员通过计算,确定该企业 1999年度对外销售线材以及线材下脚料取得销售收入 缴纳增值税。 对此,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认可。 • 本案反映了对于企业账外经营问题,在稽查过程中,稽查人员不能只就账查账,要善于调查研究,采取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深入企业和有关单位,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分析企业原材料、产品的特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揭露企业可能存在的偷税行为和手段。 同时,要求稽查人员加强自身财务会计知识及税收业务技能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对账外经营保持高度的警觉,通过多种方法去发现企业的偷税行为,切实提高税务稽查的办案质量和工作成效。 (二)审阅法 • 审阅法是指通过对财务会计、统计等核算资料的审阅来确定其内容合法性、完整性的一种方法,包括对会计报告、帐簿、凭证等纳税资料的审阅。 • 例如,对原始凭证审阅,主要看其字迹有无涂改、挖补;抬头、日期、数量、单价和金额是否准确无误;签发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地点笔签章是否完备清晰;业务内容摘要是否与原始凭证出具单位的业务范围相符。 审阅记帐凭证主要看其是否按经济业务内容和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作正确的帐务处理。 审阅明细帐时主要注意成本费用列支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要求。 审阅会计报表时主要注意报表中各项相关指标数字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此外还要审阅生产销售计划、各种定额、生产记录、考勤记录等有关资料。 (三)核对法 • 核对法是指将相互联系的会计资料加以核对来确定其内容一致性的方法。 • 会计核算是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凭证、帐簿、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关系密切 ,将其相互对照检查可以由此及彼,揭露矛盾,发现问题。 因此核对法又称联系查法。 • 所谓联系有两种,一是帐内联系,即企业内部凭证、帐簿、报表之间的联系;二是帐外联系,即帐与物、帐内记录与企业外部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等;三是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之间的关系,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制约关系。 一般来说,它们之间的数据应当是一致的,如果发生差异,往往与税收和利润有关,必须查实调整,务求一致。 其核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 1)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核对。 • ( 2) 生产成本期末账面余额与在产品盘存计算的实有数核对。 • ( 3) 库存商品 、 原材料 、 自制半成品等存货物资的期末盘点表与相应明细账 、 总账核对。 • ( 4) 库存商品明细账与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核对。 • 此外,还有其他辅助账表的核对,如工资考勤、产品记录、预收货款、发货记录等等。 • 核对法一般包括: • ( 1)证证核对,即将记帐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金额与原始凭证进行核对,以确定记帐凭证的金额、经济业务内容是否准确一致,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 ( 2)帐证核对,即将帐簿(包括明细帐、序时帐、总帐)所登记的经济业务内容、金额与记帐凭证、原始凭证进行对照检查,以确定帐簿记录是否与凭证记录一致。 • ( 3)帐帐核对,即将总分类帐记录与有关明细帐进行对照审查,以确定总分类帐的记录是否与有关明细帐一致。 核对内容包括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等。 • ( 4) 帐表核对 , 即将会计报表与总分类帐 、明细帐篷 、 序时帐进行核对 , 审查会计报表反映的各项指标数值计算是否准确一致。 • ( 5) 帐实核对 , 即将有关帐簿记录与库存实物进行核对 , 以审查帐实是否相全。 • ( 6)其他核对,包括将原始凭证、帐簿记录、报表的有关指标数值与帐外管理资料的核对,原始凭证、帐簿记录与有关单位的会计统计资料核对等等。 小结: • 应用核对法进行税务查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作为核对资料的参照物是否正确、真实。 如果作为核对资料的参照的本身就不正确、不真实,则核对结果也必然是不正确的。 • 第二,为方便核对,减少重复工作,税务查帐人员可设置一些符号,如 “ √ ” 表示已核对无误;“。 ” 表示有疑问,需要进一步检查; “ X”表示资料不真实,等等。 但使用时最好用铅笔作记录,以便擦去,保持所查财务会计统计核算资料的整洁、美观。 • 例如, 99年 4月 20日,安阳市铁西国税局在对安阳市铁西区金属物资中心税务稽查中,通过核对检查印证发现。 该企业 98年 12月至 99年 2月从河北邯郸市、山西省襄堰等地取得的 20多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笔迹相同,且全部是现金交易,经内查、外调、协查证实,查明这些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属伪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抓住这一条案件的线索,安阳市国税局又对全市 110户纳税人进行检查,共查出所属企业开具假增值税专用发票 675份,税款 3007万元,价税合计 23327万元。 这就是安阳 用发票偷税案。 首先发现问题的方法就是 “ 印证核对笔迹 ”。 (四)详查法和抽查法 • 按照检查的范围、内容、数量和查账详略的不同要求,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两种。 • 详查法: • 是对被查期内的全部凭证、账册、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检查的一种方法。 • 运用这种检查方法,检查的范围比较全面,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相互考证和发现问题,检查的结论就比较可靠。 但它往往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那些一般只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和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企业,以及在立案侦查经济案件时采用。 抽查法: • 是对被查期内的凭证、账册和报表抽出部分有目的的重点检查的一种方法。 • 例如,按照检查的要求,以某个会计科目,或某个费用科目,或以某项业务确定某一时期内的有关凭证账册作为抽查对象,有目的的进行重点检查。 如果在抽查中发现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更广和时期较长,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而运用详查的方法。 纳税检查经常采用的是抽查法。 抽查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抽查对象的确定。 因此,事前要经过缜密的研究,并注意以下几点: • 从检查的目的决定抽查对象 • 为了检查销售锐金的计算和缴纳情况,重点查明销售收入和适用税率,就应以 “ 主营业务收入 ” 和“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 应交税金 ” 账户为抽查对象。 如果目的是查明结算期末物资盘存的问题,则 “ 原材料 ” 、 “ 库存商品 ” 、 “ 自制半成品 ” 等账户及其相关的仓库账卡和盘存表是抽查的重点。 在抽查上述资料过程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账面红字等问题,还应进一步对有关账户的进出库物资和收发、保管、计价等问题,追踪检查,并以此作为抽查的重点。 从被查项目的检查工作中的重要性决定抽查对象 • 主营业务收入是流转税的征税对象,主营业务利润是计算计税所得额的基础,而主营业务收入又是主营业务利润的计算依据,因此,税务查账通常是从“ 主营业务收入 ” 账户入手的。 又如在查核产品成本的时候,因为材料费用的比例较大,而材料的管理比较繁杂,用途较多,容易发生差错,所以材料成本的该实在核定所得额、计征所得税中处于重要地位,常被视作重点抽查对象。 在抽查过程中,大宗的、贵重的材料,应为重点,就一种产品而言,应当以查核其主要原材料的消耗为主,其他材料则为次要。 从会计记录或报表分析中出现的矛盾来决定抽检对象 • 如账账、账表、账实不符的科目或项目,产品单位成本或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有升降幅度悬殊,产值税金率、产值利润与生产的增长不相适应的,都是抽查的对象。 从被查项目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决定抽查对象 • 如结算账户中的结算户,长期没有发生变动的(现行制度定为 3年),或者将结算资金转为自的资金的,就有瞒报税利转移收入的可能;对于在建工程成本实际发生额大于账面核算资料的,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挤占生产成本的情况,应列为抽查重点。 • 抽查对象确定以后 , 尚需确定这些抽查对象的抽查时期。 对于盘存类账户的检查 , 一般从核定结算期末的资料入手 , 以会计记录中存在矛盾 ( 如盘盈盘亏 、 期终发料过多等 ) 的月份为重点 , 核实该期的收发资料 , 或通过进厂后实地盘存 , 进行倒扎以查证结算期末库存的真实性。 对于在不同时期升降变化较大的项目 , 如成本 、 费用 , 一般以偏高月份为检查期 , 而税金 、 销售收入 、 利润则以偏低月份为检查重点等。 • 当然,抽查对象和抽查时期,有的事前可以确定,也有很多是在检查过程中确定的,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五)顺查法和逆查法 • 按照查账的顺序不。财务管理检查方法与要点(ppt172)-财务综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利息保障倍数 1 .000 股东权益收益率 2 每股收益 4 • • • • • • 报表附注 : • 指标数值 (单位:元 ) 财务管理 目录 •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 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 – 财务分析 – 财务预算 – 投资决策 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 • 为什么要做财务预测 – 根据公司成长战略,预测未来的资金需要 – 考核经营绩效 – 改进经营绩效 财务管理
例子:马论 是否看见了马。 敢不敢跳上去。 能驾驭好吗。 202009 财务管理知识培训 财务基本概念(复习) 企业资产 机会成本 货币时间价值 风险 202009 财务管理知识培训 五、财务管理的几个观点 什么是财务管理。 利益的取舍 融合在 经营过程 中的一项 管理活动 202009 财务管理知识培训 利润的构成 劳务利润 (来料加工) 营销利润 (三株、巨人) 技术利润 (可口可乐)
t titNC FNPV1 2)1(20 )1(mj jPtN C FtjN C Ftmj jPtjN C FtN C F12)(1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期望值和总体标准差 NCFtj— 第 t年第 j种情况下的净现金流量 Ptj— 第 t年第 j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mj— 第 t年出现可能情况的种数 每年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和标准差 i — 无风险利率 n — 项目寿命期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财务管理 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节 财务比率分析 一、 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是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1.流动比率 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比率 财务管理 的资料库下载 一、偿债能力 2.速动比率 原因: ( 1)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
③市场利率; ④债券到期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46 页 债券 债券面值 n 债券面值债券利率 售价=(1+市场利率) n + ∑ (1+市场利率)t t=1 ⑷债券发行、流通的实践问题: P105 融资租赁: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行为。 ⑴融资租赁
下派财务总监 182。 技术部下派总工程师 目标选定和考察 项目评估 谈判与实施 收购后整合 收购与兼并管理中的改进重点 182。 发展部、财务部访谈 182。 参阅并购项目评估文件 182。 国际公司并购评估方法研究 182。 发展部、企管部、华东 /华南事业部访谈 182。 国外证券分析师访谈 182。 国际公司并购后管理方法研究 目标选定和考察 项目评估 谈判与实施 收购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