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教程企业投资决策(ppt54)-资产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反映企业投资方案的风险 投资回收期法的缺点: ( 1) 只反映投资回收的速度 , 不反映投资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盈利能力 ( 2) 投资回收期法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二)平均报酬率( ARR) 法 1. 平均报酬率法的模式 平均报酬率 ( 会计收益率 、 投资报酬率 ) 是用平均每年所获得的净收益与投资额之比来反映投资的获利能力的指标。 ( 1) 以投资总额为基础计算平均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 该指标反映原始投资总额在整个寿命期内平均年获利能力。 投资总额年平均净收益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假设例 2中 , A方案在 1~5年中 , 每年可获净利润 20200元; B方案在 1~5年中每年可获净利润分别为 15000元 、 20200元 、 30000元 、 35000元和40000元。 则 20 00 005/)40 00 035 00 030 00 020 00 015 00 0(A RR%1020 00 0020 00 0A RRBA%142 0 0 0 0 028000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 2) 以平均投资总额为基础计算平均报酬率 2/)( 残值投资总额年平均净收益平均投资额年平均净收益平均报酬率2. 平均报酬率法的分析  益率最高的方案为最优在可行方案中,会计收多个方案期望收益率,方案可行方案的会计收益率单个方案决策标准上例两方案残值均为 0, 计算会计收益率如下: %282/)02 0 0 0 0 0(2 8 0 0 0A R R%202/)02 0 0 0 0 0(2 0 0 0 0A R RBA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平均报酬率法的优点: ( 1) 计算简单 , 资料来源方便 ( 2) 考虑了项目寿命期内的全部收益 平均报酬率法的缺点: ( 1) 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 2) 只考虑投资收益 , 没有考虑投资的回收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三、折现评价方法 (一)净现值( NPV) 法 1.净现值法的模式 净现值是指某项投资项目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按企业设定的必要报酬率折合成期初的现值之和。 其基本模式如下:  n1t tt C)K1(N C FN P V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如果一项投资项目的投资额不是在投资建设期初一次投入 , 而是在若干年份中逐年投入 , 投资项目的投资额也应折为现值: 项目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 s0ttt)k1(COC n0ttt)K1(C F A TN P V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 1) 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   n1t tn1ttt C)K1(1N C FC)K1(N C FN P VC)nKA/P(N C F  ,上述例 2中的 A方案各年净现金流量均为 60000元 , 假设东方公司要求的必要投资报酬率为 10% , 计算 A方案的净现值: NPVA= 60000 (P/A, 10%, 5)- 202000 = 60000 - 202000 = 27448( 元 )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 2) 年净现金流量不等    n 1t tn 1t tt C)nKF/P(N C FC)i1( N C FN P V ,以例 2中 B方案为例: NPVB= 55000 (P/F, 10%, 1)+ 60000 (P/F, 10%, 2) + 70000 (P/F, 10%, 3)+ 75000 (P/F, 10%, 4) + 80000 (P/F, 10%, 5)- 202000 = 55000 09091+ 60000 + 700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