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研究doc14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决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策、科技政策、政府采购措施。 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能力建设和环 境优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成为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党全社会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没有过时, “两弹一星 ”的精神没有过时。 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途径和手段,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我们要继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 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大意义, 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二,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 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军民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第三,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 造良好条件。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动自主创新。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 制定系统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促进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加强军民结合、寓军 于民的政策等。 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于科技的投入,较大幅度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水平。 同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评价体系提出的背景数字 发达国家:  通过在全世界吸引人才,控制知识产权来获得竞争优势,在全世界科技移民当中有 40%被吸引到了美国,其中又有 7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 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 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 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家获得的美 国、欧洲和日本的发明专利,占到世界总量的 97%。 同时这些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上都在 2%以上。  欧盟提出到 2020 年要把研究开发的经费占 GDP 的比重增加到 3%,韩国提出要增加到4%。  近年来 IT 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 35%, 1999 年 IT 使全美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增长了 %。  全世界研发的 80%、技术创新的 71%是由全世界 500 强大企业所创造和拥有, 62%的技术转移在 500 强企业内进行。  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每年平均用于知识资源和知识管理等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占其整个企业研发成本的 近10%,最高的竟达到25%以上。  对软科学的投入通常为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的 5 %― 10 %;  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 90%以上首先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  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 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 10%。  20 世纪 80 年代的韩国,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了 1: 5 到 1:8,这使得本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 中国:  每年平均用于知识资源和知识管理等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投入仅占千分之五。  对软科学的投入这个比例目前还不 到 1 %。  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 2020 年两者的投入之比仅仅为 1:。  我国的GDP只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已近世界的1/3。 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仍旧保持目前 39%左右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投资率达到 52%的特高水平,即使的投资率可以保持到目前 40%的高水平,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必须要达到 60%,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增加 20 个百分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  2020 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因专利赔偿的损失近 200 亿元, 2020 年 我国有 71%的企业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39%的出口产品遭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 我国汽车总产量507万辆,在各项技术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占据。  刚发布的权威性世界经济论坛 (WEF)20202020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名列第 49 位,较去年下降了 3 位 , 中国的技术领域排名更靠后,仅名列全球第 64 位。 排名第 3 至第 10 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瑞典、 丹麦、中国台湾、新加坡、冰岛、瑞士、挪威和澳大利亚。 亚洲国家中,日本排名第 12 位,韩国则名列第 17 位,较去年提升了 12 位,而印度则名列第 50 位,较去年上升了 5 位。 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发布的 2020 年 IMD 全球竞争力排名 , 中国在全球 60 个经济体排名中从去年的第 24 位降至第 31, 中国竞争力缘何与经济高速增长不同步 ,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未缩短 , 诸多重大问题如粗放型增长模式待解决。 基本评价体系提出 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 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 一是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等项。 这一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包括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研究和试验发展(R amp。 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 三是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 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 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等项。 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地区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植 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等4个方面。 高层关注 胡锦涛 2020年 11月 26日: 弘扬航天精神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述了今后 5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要把这个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注重科技运用和推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动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胡锦涛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说到,第一,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 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要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显著提高中国的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 第三,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越要加强科学管理。 我们必须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第四,要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 科技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是提高中国科技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实现中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也在人才。 胡锦涛最后说,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是对人类科学事业与和平事业的贡献。 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继续努力,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 2020年 12月 29日: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2020 年 12 月 29 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 他强调,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胡锦涛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度关注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重大课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强调 ,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二是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 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凝聚科技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胡锦涛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 就一流的人才。 要提高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能力,坚持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学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 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公益性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加强科学普及,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积累雄厚的科技基础。 要加强前瞻性科技布局,加强战略研究,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为国家宏观决策积极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 要发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同大学、企业和地方的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