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管理模式doc-管理模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文化是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制度至上或精神至上。 从理论上说,中国还没有形成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中国企业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有些企业家非常崇拜西方管理模式,期望通过导入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杜绝所有的管理漏洞,因此企业的制度极端完善,有一家企业声称其制度达到一万条以上,其结果往往陷入了 “ 制度至上 ” 的泥潭当中。 而有些企业家则过分强调人性化管理,对人性的假设以 “ 善 ” 为唯一标准,因此对所有员工都强调 “ 宽容 ” 之心,期望通过感化来改变员工,对屡屡犯错的员工一再姑息,这也掉入了 “ 精神至上 ”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4 页 共 7 页 的陷阱之中。 我们认为,制度与精神(在企业中通常称为企业文化)其实并不矛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属于正式制度,而企业文化则属于非正式制度,这两者之间是关系紧密的一对因素,将它们截然分开就会导致我们上述所说的非此即彼的管理极端主义之中。 如赞成 “ 制度至上 ” 的企业家,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就算你的 制度有多完善,肯定还是有空白的地方,或者制度是出台了,但实施不了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 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执行制度和被执行制度的人在内心是不赞成或反对这些制度的话,那么再完善的制度执行起来也会变了味。 对于赞成 “ 精神至上 ” 的企业家而言,如果仅仅强调 “ 宽容 ” 是肯定行不通的,为什么。 因为企业首先不是宗教,就算是宗教,他们也有严格的教规在约束教徒的行为,而不是仅仅通过精神的洗炼;其次,人的本质还有恶的一面,就算是圣人,你也难保在完全缺乏监督的时候他会洁身自好,更不用说一家企业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层次的员工,用 太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基层员工是一项成本很高的管理行为,而且效果不如严格管理来得好些。 如果说企业管理制度是让想犯错的人没有机会犯错,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管理模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中国企业能否在吸收西方较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前提下,建立中国企业的制度文化,或者说建立一种有效的企业文化,使西方管理制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即 “ 自律 ” 和 “ 他律 ”的相结合,是中国企业能否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四、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 计师是企业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