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概述--什么是税收筹划ppt65-税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概率为 20%,缴纳所得税 180万元的概率为 60%,缴纳所得税 200万元的概率为 20%;节税方案 2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 60万元的概率为 40%,缴纳所得税 80万元的概率为 40%,缴纳所得税 100万元的概率为 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 80万元的概率为 20%,缴纳所得税 100万元的概率为 50%,缴纳所得税 120万元的概率为 3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 180万元的概率为 30%,缴纳所得税 200万元的概率为 60%,缴纳所得税 220万元的概率为 10%,这个纳税人的年目标投资收益率为 10%,纳税人采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 如何进行方案的选择呢。 1. 计算采用节税方案后 3年的税收期望值 E 方案 1 E(T11)=100*+120*+150*=120(万元 ) E(T12)=120*+150*+180*=156(万元 ) E(T13)=150*+180*+200*=178(万元 ) 其中: T1n为方案 1第 n年要缴纳的税收 , n=1,2,3 方案 2 E(T21)=60*+80*+100*=76(万元 ) E(T22)=80*+100*+120*=102(万元 ) E(T23)=180*+200*+220*=196(万元 ) 其中: T2n为方案 2第 n年要缴纳的税收 , n=1,2,3 值 PWi Σ T1期望税收现值 PW1=120/+156/( )2+178/( ) 3=( 万元 ) Σ T2期望税收现值 PW2=76/+102/( )2+196/( ) 3=( 万元 ) 其中: Σ T1为方案 1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Σ T2为方案 2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2多节减的税额 Si 方案 2多节减的税额 S2=Σ T1Σ T2==( 万元 ) 这样 , 我们通过计算可使各个可供选择的节税方案中确定性风险因素数量化 , 以此作为节税的依据。 此例中 , 我们应该选择方案 2, 因为它比方案 1节减更多的税收。  假定一个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 1可节减所得税 S1=100万元的概率 P1=30%,可节减所得税 S2=120万元的概率 P2=50%,可 节 减 所 得 税 S3=150 万 元 的 概 率P3=20%。 节税方案 2可节减所得税 S1=60万元的概率 P1=30%, 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 P2=60%,可节减所得税 S3=180万元的概率 P3=10%。 这个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 1) 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 E 方案 1 E1=100*+120*+150*=120( 万元 ) 方案 2 E2=60*+140*+180*=120( 万元 ) 说明:期望值 E=Σ ( Si*Pi) i=1,2,3…… n 其中: Si=第 i种情况节减的所得税 Pi=第 i种情况的概率 n=情况的数量 ( 2) 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 ( 标准离差 )σ 方案 1 σ 1=[(100120)2*+(120120)2*+(150120)2*]=(万元 ) 方案 2 σ 2=[(60120)2*+(140120)2*+(180120)2*]=(万元 ) 说明:标准离差 σ =Σ [( Si Ei) 2*Pi]  在上面的例子里 , 我们看到两个方案的节税期望值是相同的 , 但方案 2的风险程度明显要高于方案 1, 因此 , 我们要选择方案 1。  一个跨国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 1可节减所得税 S1=100万元的概率 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 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 P3=20%。 节税方案 2可节减所得税 S1=100万元的概率 P1=30%,可节减所得税 S2=140万元的概率 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 P3=10%。 这个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 其目标节税额 St为 100万 , 目标节税率 st为 10%,无风险节税额 St为 60万 , 无风险节税率 st为 6%。 ( 1) 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 E 方案 1 E1=100*+120*+150*=120( 万元 ) 方案 2 E2=100*+140*+180*=120( 万元 ) ( 2) 计算节税方案的标准离差 σ 方案 1 σ 1=[(100120)2*+(120120)2*+(150120)2*]=(万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