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政策(ppt56)汇率制度的类型-其它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规避汇率风险的,例如跨国的实物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 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远期交易等规避风险的工具,浮动汇率制是特别不利的。 汇率政策 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主张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浮动汇率下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传递问题,并且这一传递具有不对称性。 当本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物价上升,而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是物价的上升。 扩大到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看,一国货币的升值便是另一国货币的贬值,贬值国的物价上升幅度要超过升值国家的物价下降的幅度。 其净效应便是世界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称为不对称效应或棘轮效应。 汇率政策 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缺乏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这一以邻为壑的政策,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首先,汇率本质上是个具有“竞争性”的变量,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往往会引起各国关注,进而形成国际间的磋商协调,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强各国的政策协调。 汇率政策 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就本质来说,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意味着在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中,对“可信性”( credibility)与“灵活性”( flexibility)的权衡,这两者常常是不可兼得的。 这一争论本身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浮动)汇率制度更合理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 ——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设计。 汇率政策 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所谓货币区指的是: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保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 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货币区呢。 (一)要素流动性分析 ——蒙代尔( 1961) 需求转移是一国出现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 调节需求转移的机制是汇率或生产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汇率的弹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 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越适宜组成货币区;而与国外生产要素隔绝越大的国家,则越适宜组成单独的货币区,实行浮动汇率制。 汇率政策 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二)经济开放性分析 ——麦金农( 1963) 他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经济开放性与可贸易商品的比重成正相关关系,该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应实行固定汇率制。 他认为,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难以采用浮动汇率的理由是:由于经济高度开放,市场汇率稍有波动,就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剧烈波动,物价变化会抵消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政策 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三)赫勒对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的总结 经济开放程度 经济规模 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汇率政策 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 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原罪是指这样一种状况:一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贷,甚至在本国市场上,也不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 因此,一国的国内投资不是出现货币错配,便是出现期限错配。 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国货币不可兑换,而且更是由于该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 这种“原罪”的直接后果是:汇率或利率稍有波动,便会有一批企业应声倒地,进而银行也被拖入。 于是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 汇率政策 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 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这一理论揭示了,为何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较易发生金融危机。 非常关键的是,货币和期限的错配之所以出现,不一定是因为公司和银行不谨慎。 (二)害怕浮动论 (fear of floating) 由 Calvo和 Reinhart(2020)提出。 “害怕浮动”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归类为实行弹性汇率制的国家,却将其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 (通常为美元 )的一个狭小幅度内,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大规模的汇率波动存在一种长期的害怕。 汇率政策 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二)害怕浮动论 (fear of floating) “害怕论”的主要发现是:那些声称允许其货币自由浮动的国家,实际上其货币大部分并未能真正浮动。 这些国家实际观察到的汇率变动率相当低,并不是因为这些经济体未受到实际或名义的冲击。 这种很低的汇率可变动性,是由政策行动有意识地造成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