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ppt56)-税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税影响会计法模式计算 2020年度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税前会计利润 150,000 加 :永久性差异 20,000 减 :时间性差异 15,000 应税收益 155,000 应交所得税 =155,000*33%=51,150元 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 =15,000*33%=4,950元 所得税费用 =(150,000+20,000)*33%=56,100元 借 :所得税费用 56,100 入损益表 贷 :应交所得税 51,150 递延所得税贷项 (负债 ) 4,950 八、递延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 : 递延法 损益表债务法 (债务法 /负债法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递延法 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并不调整。 特点: 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税款),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年度发生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一般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 B、在递延法下,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代表企业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 因此,无论税率是否变动,是否开征新税,递延税款的余额都无需调整 评价: A、递延法强调“配比”概念,被认为以“损益表”为导向 B、递延法采用“历史税率”,不对税率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被称为所得税跨期摊配方面的“历史成本会计” 书例 P27。 设海蒂公司于 2020年 1月 1日购入管理用设备一台,价款为 5,000$,预计使用年限为 5年,无残值。 该公司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对这项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在纳税申报中采用双倍率余额递减法确认折旧费,假定这是形成该公司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唯一原因。 海蒂公司的会计年度与当地财政年度一致。 设 2020年至 2020年 5年间每年未扣减折旧费的税前账面收益均为 11,000$,各年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为均 15%。 年度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累计 折旧费 直线法(会计) 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 差额 1,000 2,000 1,000 1,000 1,200 200 1,000 720 280 1,000 540 460 1,000 540 460 5,000 5,000 0 收益 会计收益 应税收益 差额 10,000 9,000 1,000 9,800 200 10,000 10,280 280 10,000 10,460 460 10,000 10,460 460 50,000 50,000 0 所得税费用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7,500 应交所得税 1,350 1,470 1,542 1,569 1,569 7,500 差额(递延税款) 150 30 42 69 69 0 递延法下各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 由于计算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折旧方法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这一时间性差异在前两年逐渐累积,在其后三年又逐渐转回,这一时间性差异最终会消失。 应税收益,是在纳税申报表中计算的收益,其唯一的目的在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并缴纳所得税款。 应税收益与会计处理无关。 计算应税收益的目的在于计算应交所得税这一负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本身并无意义,计算时间性差异的目的在于计算时间性差异导致的纳税影响额,即递延税款 由于时间性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形成,又逐渐转回。 由时间性差异形成的递延税款也将逐年确认,最终又逐渐转回,直至为零。 根据递延税款的形成方向,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借项”(发生可扣减时间性差异时)、 “递延所得税贷项”(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时) 例。 上例中,假设 2020年年初政府颁布的新税法规定,从 2020年 1月 1日起所得税税率改按 20%执行。 即海蒂公司 2020年所得税税率为 15%, 2020—— 2020年所得税税率为 20%。 年度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累计 所得税税率 15% 20% 20% 20% 20% 折旧费 直线法(会计) 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 差额 1,000 2,000 1,000 1,000 1,200 200 1,000 720 280 1,000 540 460 1,000 540 460 5,000 5,000 0 收益 会计收益 应税收益 差额 10,000 9,000 1,000 9,800 200 10,000 10,280 280 10,000 10,460 460 10,000 10,460 460 50,000 50,000 0 所得税费用 (3) 1,500 2,000 2,014 2,023 9,550 应交所得税 (1) 1,350 1,960 2,056 2,092 2,092 9,550 差额(递延税款) (2) 150 40 42 69 79 0 递延法下各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 说明 : 在税率发生变动时,递延法下,计算顺序为: 应交所得税 递延税款 所得税费用 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的形成时期(发生时期),用当时税率计算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的转回时期(转销时期),用发生当时的税率计算递延税款,通常用先进先出法,即先发生的先转销。 出现的问题: 2020—— 2020 会计收益和所得税税率均相同,但企业各年所得税费用均不同 九、负债法(债务法) 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 特点: 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将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因此,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资产 —— 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未来经济利益 负债 —— 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 这种责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 B、本期发生或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数,均应用当时的现行税率计算确定 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 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调整数 =累计时间性差异 *新税率 累计时间性差异 *旧税率 =递延税款余额 *新税率 /旧税率 递延税款余额 负债法下: 递延税款余额 =累计时间性差异 *当时税率 接上例,海蒂公司 2020年所得税税率为 15%, 2020——2020年所得税税率为 20%。 年度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累计 所得税税率 15% 20% 20% 20% 20% 折旧费 直线法(会计) 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 差额 1,000 2,000 1,000 1,000 1,200 200。所得税会计(ppt56)-税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待费超过税前开支限额 5万元; • ( 3)本年取得投资收益 3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 2万元,公司债券利息收入 1万元; • ( 4)上年末购入的一台设备,原价 80万元,期满无残值,本年开始提折旧。 对该台设备,企业会计上已按 5年平均计提折旧,本年折旧额已计入当年损益,但按税法规定该设备应按 8年平均计提折旧。 • 要求: 采用应付税款法 计算 2020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监控体系建设和力度 • 财政部既是买卖的参与者和规则制订者的特殊地位,不利于它的监管。 可以考虑给予 SEC更大的在国债市场监管的权力 • 财政部制定的国债市场规则只是要求行业内共同遵守的一个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加强金融法制体系的建设,使国债市场的监管规范化和法制化 • 重视金融业的自律 ,利用行业协会等非正式组织监督,由于它们比政府更熟悉金融业运做的实际情况
线路板装配中 大型: (60~100 W), 用于较薄的多层板或较大的连接点 可控温型电烙铁:温度事先设定 电烙铁必须电气接地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电烙铁 烙铁嘴的温度设定 : 315摄氏度:主要使用于对热敏感元件 370摄氏度:在电子装配中最常使用 425摄氏度:使用于多层板或较大连接点 铬铁嘴的形状: 圆椎形:接触面小,所以只使用于需要焊料较少的焊接点
聘请设计院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所需要的费用,目前市场价约 元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1勘查放线费 ( 1)、地质勘察费 对项目用地进行地质勘察所需要的费用,一般根据项目用地的实际情况,以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钻孔数量和工程量大小来计算具体费用。 ( 2)、测绘费 聘请专业测绘机构在平基前对地形进行详细测量所需要的费用,按测绘土地的面积收取,目前市场价约 1元 /平方米。 来自 料库下载 二、
总量中,房地产商品占有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并将带动货币流通量和贷款量的增加。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存量房与房地产金融 • 一个 健全的房地产市场自有率和出租率应有合理分配,即使在发达的美国、德国,住房的自有比例也只有 70%和 40%。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达到 100%的私有率,低收入群贷款会使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 • 政府将有可能首先从给银行带来最大风险、需求稳定的低端产品即廉租屋
房地产使用期限长 ,还引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为保持和恢复其使用功能而进行的维护修缮活动 , 引起为改善或改变其使用功能而需要进行的装饰 、改扩建等活动 , 以及在整个使用期间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活动。 ( 3) 异质性 – 与其它产品不同 , 房地产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产品 , 即使其地面以上的房屋设施可能完全相同 , 但由于所处位置不同 , 也就产生了产品之间的差异。 ( 4) 规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