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崩溃之案例2(doc14)-管理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达公司向土地管理局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每平方米 300 元,共约 1 5 亿元。 邓智仁利用当时大陆尚无资本保障金制度机会,四处拆借资金。 启动资金弄到手,尽管利息很高。 争取到北京几大银行的贷款邓智仁执掌玫瑰园之后,又创建北京利达行物业代理公司。 1994 年,由北京利达行代理的 商品房销售额占外销市场的 70%以上。 万通新世界大厦、西单国际大厦、投资广场、国宾花园等多个著名项目均由利达行代理销售,并创下骄人业绩:代理万通新世界创下单项租金纪录,代理西单国际大厦创下销售单价 纪录。 仅万通新世界一个项目,利达行所得佣金即超过 1000 万美金以上。 陪光全部家当只剩一条命 昙花一现, 1994 年末到 1995 年初,北京房地产市场滑入空前低谷,豪华别墅和高档公寓全面滞销。 此时此刻,邓智仁拆借的短期高息资金也陆续到期,玫瑰园债台高筑无法偿还。 雪上加霜的是,玫瑰园的融资能力大为消弱,王宝森事件爆发后,“民间拆借”之路几乎被堵死。 而银行方面,一是向别墅公寓贷款被严格限定,二是玫瑰园败绩已显则望而止步。 讨债者开始上门,土地转让金 1 5 亿元,最后一笔应于 1995 年前交纳,但邓智仁只交纳 8100 万就再也交不起。 继而,银行上门催收逾期贷款。 1996 初,邓智仁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聘请山西人梁振山出任总经理,梁振山自称有中央领导的背景,能带来上亿资金。 但合作不到半年梁振山利用“首都第一别墅”的名声,四处招摇撞骗,并私刻公章进行非法融资,而且大笔挪用玫瑰园苟延残喘的资金。 于是,邓智仁愤而将梁振山开除。 但梁振山转而攻击邓智仁利用玫瑰园骗钱,并鼓动一批债主上门追债,一直讨到邓智仁的私宅。 邓智仁与梁振山的内讧爆发,媒介大肆渲染,玫瑰园名声大臭。 熬到 1997年玫瑰园第一期工程的 186 套别墅建成,并部分通过验收合格取得产权证。 另外,还有 202 套别墅主体已完成,待装修。 别墅区的整体情况给外人的印象颇好,不仅已完成别墅装修,达到入住水平,更重要的是整个 49 万平方米别墅区的基础建设已被啃下来。 但利达公司已无后续资金跟进,连让已交纳预付款的首批买房者入住的运营资金都没有。 真正救了邓智仁的是山东希森集团的梁希森,他垫资做完玫瑰园已竣工的一期工程186 套别墅,但别墅销路并不畅,梁希森因拿不到施工及垫资回报,便将别墅封存起来,不 让邓智仁销售。 同时,梁希森因获取别墅的产权证,开始对外自行销售。 据说,邓智仁搞北京利达行的动机就是为玫瑰园融资,结果玫瑰园抽走利达行上亿利润,利达行被抽干了。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997 年初,邓智仁将玫瑰园与利达行一并转让给港商陆苍,他自己灰溜溜离京。 在邓智仁痛别玫瑰园半年之后,其发家之本的香港利达行也被香港至祥集团接管,至祥是香港利达行最大的债主。 邓智仁再度出现在北京时,他的身份已是“至祥置业公司中国代表”,从老板沦为打工仔。 免费午餐,黄梁一梦 邓智仁败走北京,玫瑰园 新主人成为港商陆苍。 邓智仁将玫瑰园和北京利达行几乎白送给陆苍,同时将巨额债务一并奉上,陆苍并不蠢,他看中玫瑰园的潜在价值,尤其是地处明代皇陵附近而“风水特别好”,完全可以拼一把,即使输了,唾手得来之物也无损大体。 陆苍接受的是一颗熟果子,在玫瑰园已建成的 186 套别墅中,只有 73 套收取 30%的预付款,如果将其以每平方米 1800 美元的市价全部售出,足以还清当时所欠 6 亿多债务。 而玫瑰园一期开发仅用 200 亩地,尚余 600 亩地,且是基础设施齐备的“熟地”,更何况京昌高路修通后使地价狂涨 3 倍, 即使炒一把地皮也是大赚。 为了实现雄心勃勃的计划,陆苍将邓智仁开除的梁振山请回来,此举大大激怒了邓智仁。 玫瑰园和北京利达行官司缠身,要弄清其法律关系绝非易事,而邓智仁不仅不配合,反倒从中作梗,大大拖延时间。 玫瑰园因法律关系不清而无法变现,陆苍注定无所作为,宏图难展。 又是一年过去,玫瑰园的债主可等不起,纷纷起诉。 1997 年 8 月,梁振山被山西省公安厅带走,从此杳无音信,这成为一个导火索,导致群体诉讼。 陆苍因资金实力不足,无法打发众债主,结果十五六家法院的封条覆盖玫瑰园 每一寸土地。 玫瑰园成为“死园”,陆苍一枕梦黄梁。 亿买一个吉凶难卜的前景 冷眼旁观,围绕玫瑰园项目只有两个赢家,一头一尾。 最初,刘常明空手套白狼拿走邓智仁 8000 万港币;最终,梁希森以 亿竞拍获得市值 亿元的玫瑰园。 希森集团是玫瑰园的施工企业,而且冒着风险进行垫资建设。 在完成第一批 40 套别墅的施工后,梁希森没有拿到施工款,但他看好玫瑰园前景,决定靠自己的实力在项目上继续投资,托活玫瑰园。 于是,希森集团与利达公司重新签定合同,由建筑商变成承包商,梁希森出资兴建 配套设施,并负责办理产权,他预期在玫瑰园上获利 2 个亿。 邓智仁说:“我们的合同约定房子建好之后,一人一半。 ” 希森集团从山东调来 1800 多名职工,先后投入 2 亿多,但建成的别墅销路不畅,梁希森没有得到预期回报,便扣下所有产权证作抵押。 邓智仁离开玫瑰园时,曾打算以零成本转让给希森集团,但梁希森拒绝,因为他已发现玫瑰园可能是一个无底洞。 当陆苍入主玫瑰园后,梁希森发现收回投资将遥遥无期,不如将现有别墅拿到手先卖了,便提出以 3000 万收购玫瑰园,但陆苍狮子大开口要 亿。 收购未成,梁希森从陆苍手中获得部分别墅产权冲抵债权,但紧接着纠纷四起,部分别墅被法院查封,梁希森还希望尽快售房收钱,天真地从山东调来 500 万资金交给法院启封。 可惜,当众法院蜂拥而入全部查封玫瑰园,梁希森收回投资的梦想彻底破灭,遂以最大债权人起诉,希望法律保护其最后利益,甭赔个精光。 此时,梁希森为玫瑰园搭进 亿。 公开拍卖玫瑰园,梁希森志在必夺。 如果他死等清偿,他的 亿将折损一半。 因为法院裁定, 将拍卖后所获款项按比例分给债权人。 玫瑰园被确认的债务为 亿,拍卖价预计不超过 4 亿,总量上已失去 50%。 梁希森以 亿成交价获得玫瑰园,从理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论上已从 亿市值中获利 2 亿,而且破产拍卖理清了玫瑰园资产的法律关系,总体债务也被破产掉一半。 更何况,此次竞拍得手后银行还承诺支持,后续开发资金可能不愁。 如今,多年空置的一座座别墅尘封已久,不再光彩夺目。 还有一批灰秃秃的半截别墅被荒弃,大面积的草坪已让留守人员种上蔬菜。 整整 6 年时间,玫瑰园这个美丽的大泡沫折射出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衰。 一场破产拍卖,抹去玫瑰园一半债务,也抹掉许多“玫瑰之谜”。 法院人员说,有 3 亿申报债权由于法律关 系复杂已难确认。 审计人员说,玫瑰园竟出现上千万资金无借款合同的怪事。 玫瑰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肯定也使不少人一夜成为暴发户。 沧海横流,成者王侯败者贼。 一个时代留下教训后人品,一段历史传下谜团后人猜。 一年后,五易其主、风雨飘零的玫瑰园终于重张开园。 2020 年的 6 月 10 日,玫瑰园重新开盘。 2020 年 7 月 8 日,北京玫瑰园第三期别墅正式开盘。 根据各豪宅项目销售推广部门反馈的客户构成情况,北京玫瑰园三期业主中公司总裁、公司股东、私营企业主等占 75%,自由职业者、画家、 艺术家、杰出的运动员占25%。 就像玫瑰园,前几年死了一次,破产了,后来留下的老别墅又卖,九千多一平米,现在房价又升了,能卖两万,地也涨价了。 虽然破产了一次, 9 个多亿的房产现在 33 亿 8。 当年一家公司垫了两个多亿的工程款,后来投一个亿就接了手,现在肯定是赚,又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林少洲 十二月五日于人大逸夫楼) 被“玫瑰”扎伤的女人 生意场上,她从辉煌跌入深渊,在轰动全国的玫瑰园房地产破产案中 ,她冒险救助的人没有获救,最后自己却被判入狱 8 年。 那时她在银行储蓄代办 处 ,给捉襟见肘的“玫瑰园”贷款 2020 多万,当时她出于义气,咬着牙给了对方一笔钱,由此自己陷入了绝境。 她冒险救助的人没有获救,自己却被判入狱。 1997 年“玫瑰园”被法院裁定破产后,她被银行起诉,并以“挪用资金罪”被判入狱 8 年。 玫瑰园案之后,国家取消了“储蓄代办处”。 如果有时间,她的资金能够周转过来,那么她或许不会进监狱,因为她并没有故意贪财。 但是,一切都由不得她自己了。 最早这一案件有关部门是按债务纠纷处理的,属民事范畴。 但是在事态发展急转直下的时候,开始以刑事案件正式立案处理。 沈 洁因为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而且她所欠下的 2200 万元人民币债务,法院判她终生追缴。 就是说,坐牢并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