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 安,叫做大家好。 员工好,股东好,顾客好,社会大众也好,这就是大家好,大家好,就是真正的安。 安包括的范围相当广,也是我们做一切决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就是企业的安人之道。 因此要做到以下八点: ( 1)适当的关怀;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 2)真诚的服务; ( 3)合理的待遇; ( 4)安定的保障; ( 5)适当地工作; ( 6)相当的尊重; ( 7)合适的升迁; 安定的总结就是 爱人如己。 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 我 ,和说 我 ,要说 我们。 不要在自私的功利上做打算。 一个人越会算,最后就变成越不会算。 人们常说: 人不自私,天诛地灭 ,但是还应该再加上句话: 人一自私,也天诛地灭。 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 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 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 到底怎样才能安人 中国人受 易经 的影响很大。 实际上,中国人读不读《易经》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小孩子 36 岁的时候,就已经 灌入了《易经》的思想,而且已经把《易经》中一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浅显通俗的话在家庭里流通。 《易经》解释两个不同的意义。 不易(形而上)是不变的,世界上有许多不变的真理,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言落下,潮水会进会退等。 变易(形而下)是瞬息万变的。 世界上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这就叫易。 易是变,不易还是变,叫做变中不易,这就是一切一切都在变,但是有一种东西不变,这个东西就是 变 ,只有 变 是不变的,其他的一切都变。 不过有长期、短期而已。 长期不变的就是不易,即经;瞬息万变,经常在变能叫做权, 所以,有经有权。 我们讲管理,要注意道理是不变的,而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怎样才能安。 这就是变化无穷。 管理有绝对部分,也有相对的部分,绝对的部分叫经,相对的部分权,也就是原则不变,方式可变。 从事管理的人要记住;安人的目的是不能变的,不管什么环境都要使他安,但是环境在变,所以方法就要跟着时代改变,安人的目的不变,叫常;安人的方法要变,叫变。 所以要有常有变。 常的部分又叫经,变的部分又叫权,所以管理又从安人之道引伸出一个 经权之道。 一、经权之道 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 可是在合理化之外 ,还要注意安人,我们叫做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讲 仁 和 义。 仁 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 义 是经权之道,就是恰到好处,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 恰到好处。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经权的法则:时中。 (此时此地最合适的决策) 不可墨守陈规 过去有效的方法,现在不一定有效。 应该力争上游 不进则退,要不断求取上进。 不断的求取上进和不墨守陈规,才是管理者应有想法。 这样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点:取经用宏 牢牢记住紧要原则,进行普遍的应用。 第二点:折衷致当 折衰不是取中点,而是取合理的部分, 要折衷到合理的地步。 第三点:因时制宜 时间变了方法就要变,与时俱进,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甚至走在时代的前面。 平常要按照常规做事情,叫做守经,非常时期,就要有突破性的做法,叫做权变。 二、经营的要义 中国人太聪明,又喜欢取巧,所以必须有经才敢授权。 经不可屡变,要使大家明了,以建立常道的共识。 各阶层应坚守的原则叫经,可变通的部分叫权。 经权都是动态的,必须平日多多默契。 三、管理的守经达权 要使中国人敢授权,就要使部属做到内方外圆或内圆外方。 方 =基本原则,是不可变的部分。 圆 =应 该有弹性的部分。 权的后面往往要一个 限 字,就是 权限 ,这说明,权是有一定限度的。 掌握某种权力,都不可超越界限。 每一个人,碰到一件事情,每一件事要想:这是不是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可以改变的。 如果可以,我才斟酌去改变,如果不可以,要向上面去请求。 只有养成这种习惯上司才敢授权。 四、无可无不可 孔子说: 无可无不可。 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结果没有一条路是通的。 主管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你只要有目标、有标准,其他应该让你的部属自由去衡量他应该怎么做,要给他适当的权限,你要抓住原则,方法要让你的部 属去权变。 部属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达一主管交街的目标,这就叫权不离经。 具体做法可分为几个步骤: 主管要把基本要求让部属知道得很清楚。 对部属的要求不要太多,约法三章最重要。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规定要详细说明,灌输在部属的脑子里。 要求他要记住事半功倍告诉他可以变的是什么,不可以变的是什么。 检查他是否做到了,做的好就奖励他,做的不好要规劝他,辅导他。 五、权不离经 权不离经的意思是:如果你一直变,变到连原则都变掉了,就成了离经叛道,是违反原则的,这不叫变而叫反。 变是同质的变,不是异质的变。 只有同质的变才会万变不良其宗,千变万化不离目标。 经必须很慎重,尤宜时时榫、修正。 六、权不损人 任何一件事情要改变,都会有人得到好处,有人得到伤害。 经不损人才能普遍获得支持,权而损人,受害人就会阻挠。 凡有权宜应变,先让有关人员参与研讨,共商利弊。 取得协调之后,上司行命名同意权,部属自然会顺利执行。 实在无法达成协议,上司才出面协调,但应一本公诚,绝不偏私。 在权变中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 七、权不多用 权变是应付紧急、偶发、非变不可的事情,要尽量减少权变,就要常常 修改经。 权而多用表示 经 有了问题。 制度常常例外,便是没有制度。 权而多用除了严重影响常规、破坏组织层次、养成钻营风气外,还会使更多的人对法制失去信心。 权不多用才是必要的权变,大家才会谅解。 权不多用可以防止营私舞弊和形成派系,有助于同心协力。 八、经法原则 《易经》中有四个字,要好好记住:即时、位、中、应: 时 时机。 我们做事情,应先考虑时间对不对。 选择好做事情的时机。 位 身份。 我的身份做这件事合适不合适。 如果不合适,可让别人去做。 应 反应。 如果时机和身份都合适 就去做,做了之后要看反应,随时随地进行机动调整,以求其中。 达成目标是不变,可是怎么样才通达成目标,却随时要变。 只要心很正,意很诚,察颜观色并不是小人的行为。 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变的原则,应付万变的现象,这就是经权。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原则不能变,目标不能变,管理要求安人不能变,其他都是万变的。 用这种不变的原则,来应付万变的现象,不管怎么变,都会命中目标。 中国人最懂得持经达权。 我们不能有经无权,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而有权无经是乱变,要避免有权无经。 也要避免有经无权。 我们中国人最了不起,有经有权,有不变的部分 ,也有变的部分,不变的部分要坚持,变的部分要放手,抓住目标,放手让部属去发挥,这样,我们的管理就会有很大的功效。 经权配合怎样才能合理 管理要不要制度化。 管理要不要求新求变。 什么事都求新求变,怎样维持制度。 如果一切讲制度,那又怎样求新求变。 这就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制度是管别人的,而管不了他自己。 一、中国人最喜欢合理化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合理。 管得合理,人们就接受;管得不合理,人们就会抗拒。 中国人有时候不要你管,但有时候却又希望你管。 当他有信心、有把握时不要你管,当他做得不好、有困难时,又希望你管。 这要看需要而定。 管得太早,他听不进去;管得太晚,是马后炮;管得太多,他不高兴,而完全不管,他就会乱来。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合理的事情,大家终究会接受;如果不合理,大家就要抗拒,这就是适中。 企业内外环境在不断的变迁,我们的决策也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才能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达到目标。 二、到底什么叫合理 中国人最喜欢讲道理,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最难,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又说东。 中国 5000 年的资料非常丰富,须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理由。 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因此,我们常说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国人喜欢比大小。 如果听到一句说他错了的话,他会问: 谁说的。 如果说他的错的人职位比他高,他就不讲话(实际上是申诉);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与他平等,他就会说: 好好好,我错了难道你就没有错。 (我难看,也让你难看)。 如果说他错了的人职位比他低,那人就彻底倒霉了(一脚把他踩到底)。 不合理是抗拒的主要原因。 企业内部不和谐,就是因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所以,要协调内部纠纷,促成各方面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制度合理化验室。 中国式管理不但要有制度,而且制度要常常修订,使之保持合理。 外界也是如此,同业的竞争如果是合理的,就是良性公平竞争;如果不合理,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走上恶性竞争,就会两败俱伤。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所谓合理不合理,要看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合理,在那里就不一定合理,合理不应该用主观来认定。 主管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训练出来的员工会有勇无谋。 老板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太霸道、太专制,结果人才跑掉了,留下的统统是奴才。 专家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专家有真的有假的,而且专家有时也会骗人。 员工说了就合理。 (不一定)员工的要求无止境,永远不会完全满意。 因此,该讲的话,要表达到合理的地步, 而不是谁说了才合理的总是合理应该是客观的,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什么叫做合理。 例如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要包括三个基本因素:( 1)评估的基准;( 2)责任的归属;( 3)有儿而落实的追踪考核。 这三点都要用科学的方法。 可见,中国式管理并不排斥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工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阶层主管经营理念要合理化。 尽量保持客观,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协调各部门的立场,这样才能逐渐合理化。 中国人最好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替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总是这样就会比较合理。 因为,我们讨厌;我们喜欢的人,人家多半也喜欢。 所以,将心比心,建立一个良好而立体的人际关系,你我他、上下左右都要考虑到。 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正当的途径,得到对立心理的认同。 任何事物都有先天的矛盾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科学的方法是客观的,而使用方法的人是主观的。 对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则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较好。 中国式管理,可以用 关心、休谅 来形容,即上对下要关心,下对上才能体谅。 管理者将心比心,要把握四个原则: ( 1)凡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的事情,尽量去做; ( 2)凡是对别人有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 3)对别有的害, 而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最好不做; ( 4)损害自己,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做。 三、员工自动自发的三进程 自助 自立 自主 让员工帮助他自己,从给他责任开始,让他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自己尽到责任,当他能够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以后,再让他自主。 自立的目的,是让他有信心。 他自己做的很好时,才给他相当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发展,走上自主管理。 主管始终不放手让部属去发挥,部属就永远长不大。 然而,主管一下子就放手,部属就会摔跤。 因此要慢地放手。 主管要做到以下三点:( 1)适时支援 ( 2)尽 量鼓励 ( 3)表示感谢。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中国式管理的 M 理论是什么 M代表很多意义,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统统在里面。 创造 M 理论不是要与西方面的 X理论和 Y理论相对抗,而是在中国人的文化、民族性里面,的确存在着 M 理论。 一、 X理论和 Y理论的简介 X理论 认定员工懒惰、不负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改变,没有抱负,容易受骗。 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员工,要掌握大权,自己做决定,并参加控制,善于利用奖惩。 相信 X 理论者就是权威主义者,喜欢用操纵的型态来管理员工。 Y理论 认为员工勤奋、负责任、发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组 织目标,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开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象力。 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诚、正直的态度对待员工,跟员工共同分享决策,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我们称之为:民族主义、触媒型态。 实际上,人不像 X 理论那么坏,也不像 Y 理论那么好,二者各偏一端。 人不完全是 X 理论,也不完全是 Y理论。 二、日本的 J 理论简介( J 理论只适合日本的民族性) ( 1)团体意识 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种很微妙的亲密关系。 ( 2)终身雇用 自己训练员工,实行内部升迁。 三、另一种 M 理论简介(不同于中国式管理的 M理论) 认为员工的表 现常受到环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响。 同时员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东西和自己的目标,他就能自然而然的关心这个目标。 管理者能够看出个别差异用共所长,关心部属,部属才有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