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析(ppt63)-成本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过技术测定于估算的方法来划分,例如:对产品进行热处理,需将电炉先行预热,经技术测定,预热所耗能源的成本为 200元,这部分即为固定成本,以后通过热处理产品数量的增加,所耗能源的成本将正比例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为变动成本。 29 (四)高低点法(重点) 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 y=a+bx表示。 (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解题思路:在数据表中找出最高的产量和最低点产量以及他们各自所对应的成本。 分别用以下公式反映: 1) Y( H)= a+bX( H)高点成本总额 2) Y( L)= a+bX( L)低点成本总额 由 1) 2)可得出 b的数值,进而再求出 A值。 30 高低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1)高低点法所取得用的成本数据应能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情况。 2)通过高低点法分解而求得的成本公式,只能是用于相关范围内的情况。 (即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 31 例题 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 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7 8 9 10 11 12 产量(件) 40 42 45 43 46 50 总成本(元) 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 32 解:高低点法: ( 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产量(件) X 总成本(元) Y 最高点 50 10500 最低点 40 8800 33 ( 2)计算 y=a+bx中的 a、 b值: b=( 105008800) /( 5040) =170元 将 b代入高点: 10500=a+170*50 a=2020 或将 b代入低点: 8800=a+170*40 a=2020 ( 3)将 a、 b值代入 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2020+170x 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 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2020元 34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管理会计 第七 讲 主讲教师: 吴斌 35 (五)散布图法 在以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成本的坐标图中,分别标明一定时间内产量以及与之相应的混合成本的坐标点;然后,经目测,于坐标点中确定可近似地反映产量与混合成本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趋势直线,借以区分混合成本总额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含量 ( 1)根据产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观测数据,确定相应的坐标点;( 2)用目测法确定趋势直线,尽量使直线上、下各方的坐标点数目相近,分布均匀; (3)确定固定成本含量; (4)确定变动成本含量。 36 图 23 散布图法 020200060080010003006009001200成本(元)XY混合成本线。 aya37 (六)回归直线法(重点) 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 y=a+bx表示。 (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公式推导:从 y=a+bx推出 Σy=+bΣx再推出Σxy=aΣx+bΣx2。 理解这一过程,能写出这两个公式,就能求出 a与 b值,从而得出 y=a+bx这一成本公式。 回归法直线法的使用的条件: x与 y要保持线性关系。 38 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是将产量和混合成本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建立起描述产量和混合成本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含量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这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较为精确,一般可适于成本增减变动趋势较大的企业。 基本步骤是: 确定混合成本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回归方程y=a+bx予以表达,该方程所示回归直线同观测数据 (散布点 )距离 (误差 )的平方和为最小值; 39 计算步骤 确定 X与 Y的相关系数 r 设数字模型: y=a+bx 其中: y表示半变动成本, a表示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b表示半变动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