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用人的学问: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doc107)-人力资源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此资料来自 汉文帝刘恒 (更新时间: 202012 15:42:00 本章字数: 913) 嘴巴甜,靠边站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西汉“文景之治”就是从他开始的。 他也是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但是有一次他没有使用一个看来很有才能的人,有点奇怪吧。 话说汉文帝平时比较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着大小随从到皇家园林上林苑打猎游玩,只见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心里非常高兴。 来到老虎园的时候,上林苑的主管官员前来拜见,文帝就向他询问上林苑的面积以及动物种类。 没想到这随口一问,那主管官员竟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文帝很生气。 旁边的一个老虎管理人员对各种禽兽的情况非常熟悉,自告奋勇地跑了出来,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并且口齿伶俐,夸夸而 谈。 文帝听了非常高兴,就打算撤掉原先的那个主管官员,改用这个老虎管理人员。 他刚想下令,却被大臣张释之拦住了。 张迂回地问道,陛下觉得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啊。 文帝说,那还用问,堪称长者。 张释之又问,那东阳侯张相如呢。 文帝说,也是长者。 此二人都是汉初重臣,但是都有些木讷,不怎么会说话。 所以张释之说道,既然如此,那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曾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哪里像这个管理人员这么伶牙俐齿啊。 接着,他阐述了自己的主要顾虑。 他说,秦朝的时候,就是注重耍嘴皮子的功夫,结果朝廷官员以耍嘴皮子为能事,文过饰非,导致亡国。 今 天的这件事陛下是不是应该再考虑一下。 文帝一代明君,一下子就明白了张释之的话,提拔了这个老虎管理人员,确实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上林苑主管官员,但其他大臣会认为这是耍嘴皮子的结果,若闻风而动,人人以耍嘴皮子为能事,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权衡了利弊之后,文帝决定不提拔那位老虎管理人员,只是撤了那个主管官员,因为玩忽职守是必须受到惩罚的。 通过这件事,文帝手下的官员们吸取了教训,踏踏实实地工作,净化了官场风气。 纳谏旧事 (更新时间: 202012 15:42:00 本章字数: 887) 纳谏旧事 从汉文帝打猎发生的这一个故事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汉文帝善于纳谏之外,也可以看出汉文帝还是蛮贪玩的,喜欢和大臣一起游猎。 结果又有一个叫贾山的大臣对汉文帝表示了不满,上书劝谏。 他说,现在陛下命令天下推荐人才,天下人当然都很高兴,努力地完善自己以求被陛下启用。 陛下也倒是真的启用他们了,给他们高官厚禄。 但是陛下让他们干的事情却是陪自己打猎,甚至有时候一天去三趟。 现在是征召人才的关键时候,陛下天天和大臣游猎,只会危害国家大业,断绝天下人的期望,绝不可取。 汉文帝听罢,明白了问题的严重 性,听从了建议,从此严格约束自己,励精图治。 第 8 页 共 89 页 此资料来自 此后,汉文帝确实不怎么游猎了,可有一次他从霸陵下山的时候,看着下山的路,好动的他又来了兴致,心想来个纵马狂奔肯定很刺激,于是便纵马向前,想飞驰而下。 中郎将袁盎一看,赶紧骑马上前,拉住了汉文帝的缰绳。 汉文帝不大高兴了,说道,将军胆怯了吗。 袁盎劝谏说,圣明的君主不求冒险,不求侥幸。 现在陛下纵马奔下这陡峭的山坡,追求一时的刺激,万一马匹受惊,车辆被毁,陛下即使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又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 汉文帝马上认识到了错误,放弃了自己的这种想法。 还有,贾谊深受汉文帝的赏识,不过后世诗人曾经嘲讽汉文帝,说他和贾谊面谈的时候“不问苍生问鬼神”。 实际上这种批评是不客观的,贾谊曾经上书汉文帝,陈述了重视农业的重要性,认为汉朝政府国库的粮食积累非常有限,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建议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引导老百姓务农,从而使百姓富足,天下安定。 汉文帝是个实干家,一听有道理,就接受了贾谊的建议,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藉田,汉文帝亲自耕种,以作为重农的榜样。 敢说话的袁盎 (更新时间: 202012 15:42:00 本章字数: 894) 敢说话的袁盎 汉文帝不但善于纳谏,还主动为大臣敢于说话创造条件。 当时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使得大臣不敢畅所欲言地评议朝政,于是汉文帝就废除了这些罪名,解除了大臣上书言事的顾虑。 并且他每次上朝,郎官和从官进呈奏书,他都是停下车来接受,不能采用的就放到一边,能够采用的,就对上书的人大加赞扬,结果大臣们都愿意进谏。 汉文帝纳谏态度诚恳,所以大臣也敢于劝谏,有时候甚至涉及他的私人生活。 汉文帝非常宠幸慎夫人,她在宫中常常和窦皇后同席而坐。 有一天,文帝和慎夫人到郎官的官署来,还是前文提到的 拉住汉文帝缰绳的那个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排到了后面。 慎夫人当然不高兴,不肯就坐。 汉文帝也很生气,站起来要走。 袁盎规劝道,尊卑有序,方能上下和睦,慎夫人只是一个妃妾,怎么能和皇后同坐呢,你要是真的宠幸她,对她好就行了。 陛下现在这种做法其实是害她,难道忘了当年的“人彘”了吗。 文帝听了,脸都白了,他马上想起了吕后出于嫉妒把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弄得像猪一样的惨剧。 于是汉文帝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听了也后怕得很,当然不生气了,还赏赐了袁盎五十金。 汉文帝善于纳谏,从而使大臣敢于指出文帝的过失,使汉朝实力 在文帝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后来的大汉盛世打下了基础。 汉景帝刘启 说完汉文帝之后,就要提到汉景帝。 这两人开创的大汉帝国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盛世之一。 对于汉景帝,历来评价很高,只是在他晚年逼死周亚夫一事上,学者多有微辞。 我们想从用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 第 9 页 共 89 页 此资料来自 周亚夫之功 (更新时间: 202012 15:42:00 本章字数: 563) 周亚夫之功 汉景帝一生最得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平定七国之乱,基本解决了汉初的诸侯割 据问题。 但七国刚开始造反的时候,汉景帝身边无大将,也没有好的对策,否则他也不会杀了跟他多年的晁错,迎合造反的吴王刘濞的无理要求。 不过从这件事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汉景帝为了江山,不珍惜大臣性命的端倪来了。 后来他想起了汉文帝临死的时候向他说到的周亚夫。 当年,周亚夫驻兵细柳营,汉文帝前来巡视,周亚夫治军严谨,差点让汉文帝进不了军营,并且表现得不卑不亢,给汉文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汉文帝临终的时候特别嘱咐汉景帝,让他遇到军事危机的时候,使用周亚夫。 于是,汉景帝这时候赶快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乱。 周亚夫也果然不负所托, 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汉景帝自然高兴,升周亚夫为丞相。 周亚夫竭力为汉景帝献言献策,治理国家,也算是忠心耿耿了。 可是汉景帝在选择辅佐少主的辅政大臣时,还是把他抛弃,甚至逼死了他。 原因何在呢。 景帝试亚夫 (更新时间: 202012 15:43:00 本章字数: 937) 景帝试亚夫 在封建王朝的宫廷政事中,每个皇帝年老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就会空前复杂起来,当事的皇帝都会颇费一番心思,汉景帝也碰到了这个问题。 当时太子才刚刚成年,需要辅政大臣 的辅佐,汉景帝为此试探了一次周亚夫。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给他准备筷子。 周亚夫看了,很不高兴,就回头向主管宴席的官员要筷子。 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给你这么大一块肉你还不满足吗。 还要筷子,真是讲究啊。 周亚夫一听,立即听出了皇上的弦外之音,赶紧摘下帽子,向皇帝跪下谢罪。 汉景帝说,起来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样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为止了。 周亚夫听了,就向皇帝告退,快步出了宫门,他哪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又一次考验。 汉景帝目送他离开之后,说道,看他闷闷不乐的样 子,实在不是辅佐少主的大臣啊。 所谓见微知著,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巧妙的。 辅佐少主的大臣,一定要稳重平和,任劳任怨,不能有什么骄气,因为少主年轻气盛,万一有什么做得过分的地方,只有具有长者风范的人,才能包容这些过失,一心一意地忠贞尽责。 从周亚夫的表现来看,连老皇帝对他不礼貌的举动,他都不能忍受,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以后又怎么能包容少主的过失呢。 赏赐他的肉,虽然不方便食用,但在汉景帝看来,他也应该二话不说,把它吃下去,这表现了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 他要筷子的举动,在汉景帝看来就是非分 的做法,到辅佐少主的时候,会不会有更多非分的要求呢,这是汉景帝不能不防的。 并且汉景帝结束宴席之后,周亚夫快步而出的举 第 10 页 共 89 页 此资料来自 动显然有失恭敬,表现出了周亚夫心中的怒气。 如果换成少主之后,周亚夫肯定还要受到一些类似的委屈,在汉景帝面前周亚夫尚且如此,到那时候又会怎样呢,这是汉景帝不能不顾忌的,所以汉景帝果断地放弃了周亚夫。 周亚夫之死 (更新时间: 202012 15:43:00 本章字数: 823) 周亚夫之死 汉景帝作为封建皇帝,虽然被称为一代明君,但为了儿子的江山,还是对周 亚夫下了杀手。 因为周亚夫当时权力很大,少主即位之后,未必能够控制得了周亚夫。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次,周亚夫的儿子给周亚夫购买了一些兵器,但是耍了一下威风,没有付钱给店主,于是被店主告到官府。 本来这充其量是个民事案件,但汉景帝一下子抓住了周亚夫的把柄,授意主审的狱官指控他有谋反的嫌疑,非要他解释购买兵器的用意。 周亚夫就说是用来陪葬的。 本来武将陪葬一些兵器,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岂料此时汉景帝已经打算把他置于死地了。 于是狱官喝道:“条侯欲在地下谋反乎。 ”一句话说得周亚夫哑口无言,估计他此时也明白自己有死无 生了,于是在大牢中绝食五天,最后吐血而死。 汉景帝担心在死后周亚夫会有不测之心,为了江山社稷而杀了一个没有罪的功臣,对此,我们是应该指责的。 这样做也会使其他人寒心,并不利于统治。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事也给予了批评。 他说:“景帝即。帝王用人的学问: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doc107)-人力资源综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