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业营销案例doc38-管理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十分宽敞,周围有鲜花和树木,并提供免费的咖啡,配有专业的销售人 员。 经销商列出了潜在顾客的名单。 并送给他们一套精美的礼品盒,内装展现凌志车性能的录像带。 例如,录像带中有一片段内容如下:一位工程师分别将一杯水放在奔驰和凌志的发动机盖上,当汽车发动时,奔驰车上的水就晃动起来,而凌志车上的水却没有,这说明凌志车 发动和行驶的更平稳。 表现凌志车平稳性能的另一个画面是将一杯水放在挡灰板上,车在街角处突然转弯,这时杯子仍然立在那儿。 那些早期购买凌志车的顾客不仅满意,而且十分快乐。 他们向朋友们极力推荐,成为新的凌志车的最佳免费推销员。 问题:奔驰公司应如何应付凌志的挑战。 此资料来 自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NiKE(耐克案例 ) 到 1985 年中,所有的迹象都变得清晰了,在经过连续几年莫名的和惊人的增长以后,慢跑运动成为中年人的一项运动,例如在 1984 年跑步鞋的单位销售量下降了 17%,销售金额下降了 15%。 在 1983 年, NIKE 是跑步鞋的市场领导者, 占市场份额的 31%,一年的销售金额为 2 亿 7 千万美元。 在 1984 年 “NIKE”跑步鞋的市场份额下降到 26%。 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到 1987年, “NIKE”运动鞋只占了市场份额的 18% 这几年前耐克尚占主导的市场占有率,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NIKE”的成功是由于它生产专业的,成熟的运动鞋给正规的跑步者,不幸的是,跑步鞋的市场已经到达了顶点,根据美国国家运动产品协会理事的说法 “我们大概已经相当接近最大限度的参与跑步运动 ”这就是说, 跑步鞋市场已经饱和了 ,因为每几乎一个想跑步的人都已经尝试过。 还有一 部分原因是由于 人口因素在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 ,人口迅速增长的群体是 25 岁 40 岁,这个年龄层次是跑步鞋的主要市场,但是 到了 80 年代中期到 80年代末期, 25 岁 40 岁年龄层次的人口增长缓 慢,这个也导致了整个跑步鞋市场需求的下降,当这个年龄层的主导年龄接近 40 岁的时候,这些人显然比 24 岁的年轻人少了一份冒险和兴趣去多跑 5 英里。 另外, 在 80 年代中期,跑步鞋的市场是高度细分的 (这是一个成熟市场的明确象征 ), 这意味着营销者必须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目的,和价值,这样才能生产不同的产品去满足不向消 费者的需要。 还有,运动鞋从业者 开始时不时进行价格战来维持他们的市场分额。 另外一个跑步鞋走向衰弱的原因是由于消费者关于 健康的观念正在改变 ,跑步有助于腿和循环系统的健康,但是身体其他部分却得宜甚少,许多跑步者开始注意到身体其他部分也需要锻炼,所以人们开始对全身健康有益的运动增加兴趣。 所有这些改变意味着越来越少的人进行跑步运动,虽然有几百万的人 依旧进行慢跑运动,但却少了很多运动力 ,这个导致了所有运动鞋生产厂家 少了许多重复购买的顾客,从而减少了许多销售力 ,而作为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 NIKE 是损失最多的。 许多评论员都认 为耐克的损失是由于没有对消费者市场的更本改变做出快速反应。 但是有一个公司充分估计到了这些改 此资料来 自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变,那就是 Reebok International, 它的销售金额,从1984 年的 8 千 4 百万激升到 1985 年的叁亿零 7 百万美元。 利润增加了 6 倍,达到了 3 千 9 百万美元。 按照 Reebok 总裁的说法“我们出去和顾客接触,了解什么是他们想要的,其他公司好象没有做到这些 ”。 在 80 年代中期,顾客索性要得是时尚 ,这个可以被很快的证明 通过简单的观察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行为习惯 ,我们估计大概有 70%到 80% 的运动鞋 (我们原本设计用来打篮球和有氧锻炼的 )实际是用来龙去脉平时的行走穿着 ,所以这些产品 必须满足一定的时尚需求和目的。 所以在 1983 年,当 Rccbok 推出第一代软皮的,自由式的有氧运动鞋时,灿烂的颜色和柔软的皮面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Reebok 实际上扩展整个运动鞋的市场 ,因为 Reebok 把许多女性顾客从传统的鞋子生产商哪儿吸引过来,人们已不单只把这些鞋子当作简单的运动用的鞋子。 从此, Reebok 的声望迅速扩大,到 1986 年, NIKE 输给了 Reebok, Reebok 成为运动鞋的市场领 导者。 在 1987 年和 1988 年期间, NIKE 做了各种努力,试图夺回市场领导者的位置在这个扩展的有利可图的运动鞋市场, 1987 年,NIKE 推出了气垫鞋作为主导产品的,乔丹气垫鞋是以芝加哥公牛队的篮球明星万克.乔丹命名的 (他以高超的弹跳力著称 )他穿着并推广这个牌子。 NIKE 花费了很多的广告费在电视和印刷品广告上去推广他们的创新产品。 但是 NIKE 最成功的一个战略可能是他们生产了这个系列的顶级产品 ——这种鞋子的鞋底有透明的图案,这样消费者可以真切的看到空气垫子的撞击。 1988 年,NIKE 花费了 3 千 4 百万的 广告费,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广告费,在以前,这种大规模的广告被认为是不必要不被推广的,当然,Reebok 这个曾经只是 NIKE 的小竞争者,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它增加了在电视上的广告费用。 为了回应消费者的需求改变, NIKE 扩大了它的生产线,不只象 80 年代中期那样,只生产跑步鞋,他开始进入有氧锻炼运动鞋和其他专业运动鞋的市场, NIKE 同时、还推出了步行鞋系列去投入市场的需求,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跑步对老年人来说是太激烈的运动,而步行则是合适的。 此资料来 自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银行缓慢学习市场营销的五个阶段 1. 市场营销是广 告、促销和宣传。 市场营销初入银行界时,是一种“广告和促销”的概念。 当时,各银行所面临的储蓄竞争加剧有一些银行开始大做广告和促销,它们通过赠送雨伞、收音机和其它“诱饵”来吸引新的顾客开户。 竞争者也被迫采取同样的方式 , 聘请广告代理商和促销专家。 Awareness 知晓 2. 市场营销是微笑和友好气氛。 银行认识到,吸引顾客到银行来容易,但要把他们变成忠诚顾客却很难。 这些银行开始设计取悦顾客的活动。 银行家们开始微笑了。 他们拆除了接待员前的铁栅栏,银行内部重新设计,产生温暖、友好的效果;甚至银行 的外部建筑也开始变化。 竞争者们也很快跟了上来,他们也开始采取同样的友好训练和设施改造。 很快所有银行都变得友善起来,友善也不再是顾客选择银行的决定性因素了。 Liking 喜欢 3. 市场营销是细分和创新。 银行开始竞争,它们将市场进行细分,并开发新产品满足目标细分市场。 例如,新加坡联合海外银行在参与当地竞争时推出“女士卡”;新加坡发展银行以学生为对象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梦幻卡”。 金融服务是很容易模仿的,特殊的优点也是短期的。 但只要银行能不断投资于创 新,它就能在竞争中处于前列。 STP 找客户 4. 市场营销是定位 ? 当所有银行都开展广告、微笑、细分市场和创新活动时, 情况又如何呢 ?显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 银行又被迫寻找新的竞争基础。 它们开始认识到: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可以提供所有的金融产品,也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可以成为所有顾客的最佳选择。 它们必须选择自己的“产品”,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并在市场上定位。 市场定位高于形象塑造。 形象塑造所追求的是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个巨大、友好、高效的印象。 形象塑造常需要一个人格化、独特化的标志,如新加坡 波斯银行的标志是钥匙;但顾客也许会认为,各银行除了选择的标志不同之外,其它方面是基本类似的。 而市场定位则是把自己和竞争者真正区分开来,成为某细分市场所偏爱的银行。 市场定位的目的是帮助顾客了解各银行间的真正区别,以便让顾客能选择最能使自己满意的银行。 定位 /抓客户的心 5. 市场营销是营销分析、计划和控制。 这是高层次的银行市场营销观念。 问题的关键是银行是否具有市场营销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有效系统。 有一家大银行,它在广告、友好、细分市场、创新 和市场定位方面都已很成熟,但没有营销计划和控制的有效系统。 每一财政年度之初,每个商业贷款职员提出的营业目标一般都比上年提高 10%。 他们同时要求把费用也提高 10%。 但却不同时提交理由和计划。 高层管理人员对完成目标的职员很满意。 有一位贷款职员在职时被认为业绩出色,他退休后由一名年轻人取代,这个年轻人在上任当年就将贷款额提高了 50%。 该银行此时方翻然悔悟:他们缺乏市场营销研究,没有预测变化的市场潜力,没有市场营销计划和科学的定额,也没有激励系统。 全套市场营销管理 此资料来 自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格兰仕再挑价格战 自 1999 年 4月下旬开始,广东格兰仕集团以特价形式大幅降低微波炉价格,主流机型降价 40%。 在东北、华北两大市场上,其降价矛头鲜明地指向主要竞争对手:韩国 LG。 一、直逼韩国品牌 : 一向以 “刚性经营 ”著称的格兰仕经营人士在解释此次降价背景时说:为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格兰仕自春节前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让出一部分东北、华北市场,目的是培育国内品牌。 但是,经过半年时间,国内品牌非但没有成长起来,反而让个别韩国企业乘机抢占了市场。 于是,在扩充了 8条新的生产线以后,格兰仕 “再开杀戒 ”,以降价为武器,再 度担当起 “驱除外敌 ”的主力。 联想到此前格兰仕曾经对竞争对手发出的 “保留强有力的杀手锏 ”的警告,这次降价是否就是 “杀手锏 ”? 自 1997 年发动大规模降价以来,格兰仕微波炉的市场份额一直居高不下,全国市场的平均占有率在 50%以上。 可以这样评价:在所有的消费电子行业中,微波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最高,与彩电、空调、 VCD、冰箱、热水器等行业的群雄并起的局面相比,格兰仕应该感到欣慰。 在这个行业里,近 3年来它一直没有遇到真正的挑战。 继 1998 年完成 300 多万台的产销任务后,格兰仕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按照格 兰仕的构想,海外市场也应由格兰仕 “一统天下 ”,因此在原计划产销量 500万台的基础上,再追加 100万台。 然而没有想到,正在格兰仕踌躇满志地跨出国门时,其后方的战略要冲国 LG和三星的市场份额,从 1998年下半年起连续攀升,终于在此 3地市场上对格兰仕构成了直接威胁。 一不小心,格兰仕发现它的对手长大了许多 ! “春节期间上海部分商场外资品牌微波炉的售价达到 299元,直到现在上海、武汉等地还有 300多元的微波炉出售。 ”格兰士副总经理俞尧昌说: “我们的生产线 24 条,生产量 250万台就能够保本, LG有几条 ?”不过, 他也认为外资品牌尤其是 LG 的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正是促使格兰仕下决心降价的原因: “我要降就会一步到位,并且要高、中、低档产品一齐动作,决不会给对手留出生存空间。 换句话说,要使韩国品牌一蹶不振。 ” 二、 LG意欲以逸待劳: 由于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三星电子公司负责微波炉业务的金建利经理出言谨慎。 他认为此次格兰仕降价对三星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三星的市场占有率仅为 5%。 “我想这次冲击对 LG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 ”金建利说。 5月 18日,面对记者提问,天津 LG电子微波炉营业部郑灿科长表达出扬眉吐气的快意: “我们经 过 3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有了今天这个局面。 ”郑灿说:在天津、沈阳、北京这 3 个大型城市,微波炉的市场占有率在今年 3 月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超过了格兰仕。 “以格兰仕在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地位,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局面。 所以很明显,这次降价就是对着 LG来的。 ”郑灿分析道: “降价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肯定是有,但 LG的销售额一直在增长。 ” 郑灿指出:在 4 月底格兰仕降价之后, 3 地 (北京、天津、沈阳 )市场一度热销,格兰仕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到 50%以上, “但市场总量增大了,所以 LG 的销量也在增长 ”。 对于格兰仕此前发出的 “拖死韩 国老虎 ”的挑战,郑灿不以为然: “在这个市场上,想依靠价格拖死企业不可能。 最多我现在不做了,等你累了我再出来。 ” 此资料来 自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郑灿认为:企业仅仅依靠价格为武器很危险, “因为微波炉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了,消费者不仅仅要看价格,还要看你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 他认为价格一降再降有可能使企业陷入无力提高科研开发力度、甚至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危险境地。 “消费者要是想买便宜的,我就推荐他去买格兰仕。 反正我 LG是不会跟着去打价格战。 ”但是,郑灿并不否认格兰仕的实力: “毕竟在国内 „格兰仕 ‟现在还是微波炉的代名词, 它的地位就好比是彩电业的长虹一样。 ‟‟接着,他又反问: “但这么低的价格,它能坚持到几时 ?‟‟另据记者从家电协会的一份资料了解到: 1998年格兰仕微波炉平均售价为 600多元; LG的平均售价为 500多元。 三、消费者:价格第一,还是质量第一 ? 记者在北京几大商场内看到:微波炉专柜的显要位置无一例外地摆放着格兰仕特价销售的广告,两款特价主流机型分别为 WP700S和 WD700S—l,价格分别为 498元和 598元,随机赠 3件塑料器皿。 LG微波炉看来也已成气候,相比于松下、惠而浦、三星等品牌, LG的专柜不仅品种多, 而且位置显眼,它的特价机价格是 499元。 据商场销售人员介绍,格兰仕特价机推出后销售非常好,一度可以用 “火爆 ”来形容,现在已经趋向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