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创业—中青旅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定稿ppt146-其他创投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s Cook)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历史舞台。 托马斯 库克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贡献 , 表现在面向大众 , 薄利多销 , 推动了旅游的社会化 , 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 在托马斯 库克之后 , 英国于 1857年成立了登山俱乐部 , 1885年成立了帐篷俱乐部;法国 、 德国都于 1890年成立了观光俱乐部;美国运通公司于 1850年起兼营旅行代理业务 , 并于 1891年发售了与现代使用方法相同的旅行支票。  到 20世纪初叶 , 旅行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 美国的运通公司 、 英国的托马斯 库克公司和以比利时为主的铁路卧车公司 , 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的三大巨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旅行社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今天 , 全世界已经形成由数万家旅行社组成的庞大的世界性旅游服务网络。 20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二、旅行社业的分工体系-- 各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水平和经营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国旅行社行业分工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的分工基本上是由旅行社主导的,很自然形成垂直分工体系。 日本旅行社业是一个例外,是混合体系;全球范围内旅行社行业的两种分工体系都有。  在托马斯 库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 旅游批发经营逐步从零售代理中分化出来 , 旅行社初步实现了批发经营和零售代理之间的垂直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以 “ 包价旅游 ” 为特色的大众旅游 , 进一步促进了旅行社行业垂直分工的发展。 与此同时 , 一些旅游批发经营商和旅游零售代理商 , 又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实力在各自的领域中参与了水平分工 , 实现了专业化经营。  由于各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水平和经营环境的不同 , 世界各国旅行社行业分工的形成机制和具体分工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旅游发达国家 , 旅行社行业的分工基本上是由旅行社主导的 , 很自然随着旅行社的成长 , 以及地位得强化 , 形成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分工体系。  日本旅行社业是一个例外 , 在 1983年至 1996年期间 , 因政府的干预 , 形成了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重的混合分工体系 , 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日本体系的内在结构 , 包括以经营国际旅游业务为主的一般旅行业 、 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国内旅游业和专门从事零售代理业务的旅行业代理店 , 构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 世界范围内旅行社的分工 , 既存在以批发经营和零售代理为代表的 、 在时间上先后承接 、 具有互补关系的 垂直分工 ;也存在着在批发经营和零售经营内部同一操作层次上 、 针对操作的不同特点进行的 水平分工 , 并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内 , 具有一般代表意义的旅行社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和水平分工体系。 21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三、欧美旅行社垂直分工 的内在机制 --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产生了方便销售的 “ 包价产品 ” ;从而,有了市场营销的要求和零售代理的要求,促进了旅游批发经营商的产生;又进一步刺激旅游市场的发展。 我国一直按接待客源的不同坚持水平分工,导致行业竞争局面的混乱。  旅游批发经营商是 “ 包价旅游产品 ” 的组织者 , 从多家上游服务供应商批量购入服务产品 , 然后将各项服务组合成包价旅游产品 , 直接或间接销售给旅游者。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增长 , 产生了旅游目的地 “ 产品的组合 ” 或方便销售的 “ 包价产品 ” ;从而 , 有了市场营销的要求和零售代理的要求 , 促进了旅游批发经营商的产生。  旅游市场的发展是 , 旅游批发经营商进行专业化经营的前提;旅游批发经营商的产生 , 又进一步刺激旅游市场的发展。 当旅游批发经营商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 扩展销售部门将导致销售费用的急剧增加 , 而且旅游者数量的增多将导致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 , 利用广泛的零售旅行代理商进行销售 , 可以相对节省市场交易费用 、 提高效率 , 于是旅行社业的 “ 销售职能 ” 或 “ 零售职能 ” 分化出来 , 完成了旅行社行业内的垂直分工。  我国旅行社业发展早期 , 采取按照客源种类不同而进行水平分工的体系。 近年来 , 随着旅行社数量的增多和原有垄断经营模式的打破 , 旅行社业的格局也发生显著的变化。 除在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之间 、 仍按接待客源的不同坚持水平分工以外 , 在同类旅行社之间 , 进入无序 、 无差异竞争阶段 , 旅行社间分工形式不明 , 每个企业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 , 直接导致行业的混乱局面。 22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三、欧美旅行社垂直分工 的内在机制 --国际旅游业垂直分工体系示意图 时间 分工方式 历史成因 18451940年 初步进行了批发商和零售代理商的分工,但旅行社数量很少。 旅游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行业规模小。 19401960年 专门组织包价旅游产品的旅游批发经营商从零售商中分化出来,转而又促进了零售代理商的发展。 60年西方垂直分工体系基本完成。 航空交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喷气式飞机的诞生,刺激了廉价旅游度假的需求;同时航空公司更愿意通过旅行代理商代售机票;包价旅游产品的出现等。 23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四、欧美旅行社业横向一体化进程 ―― 零售旅行代理商之间的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型企业的联合经营;旅游批发经营商之间的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 欧美旅行社的横向一体化起于 20世纪 60年代 , 1988年时美国前 4位旅游经营商的业务量已经占到整个度假旅游市场中 62% 的份额。 英国近年市场份额迅速集中于 5家 , 即汤姆森假日公司 、 海外业主公司 、 航空旅游公司 、 宇宙假日公司和最佳之旅公司。  80年代中期 , 商务旅行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 为了避免恶性竞争 、 扩大经营规模 , 提高经济效益 ,出现了一批 “ 巨型零售旅行代理商 ” ( megaagency)。 这些大规模的旅行社 , 依靠广泛零售店 ,压低旅游产品的价格;同时向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 、 保证通过全面管理来节约客户的费用支出。 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 、 大机构委托商务旅游业务。 后来巨型旅行代理商逐渐将触角伸向了休闲市场。 在 80年代末 , 旅游代理业务已经集中于少数 “ 大旅行社 ” ; 1989年 , 美国 7% 的大旅行社 ,代理业务已经占总销售额的 28%。  为了与 “ 巨型旅行代理商 ” 或 “ 大旅行社 ” 日益增长的市场力量相抗衡 , “ 小旅行社 ” 走上了横向联合的道路 , 以获得批量购买的优势 , 增加市场覆盖面 , 从而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 1989年美国 “ 小旅行社 ” 有 38% 组成了 “ 度假和休闲旅游联合体 ” , 有 13% 组成了 “ 商务旅行联合体 ”。  英国旅行代理商的传统是地区性扩张 , 所谓 “ 地区一体化 ” ;进入 80年代后 , 旅行代理商开始了“ 国家化扩张 ” , 表现为大连锁买断较小的连锁。 旅行代理业务越来越集中于少数 “ 连锁经营 ”的大代理商。 “ 小旅行代理商 ” 的出路只有两条 , 或加盟 “ 联营组织 ” , 或申请连锁店的特殊经营权 , 否则不能与大型连锁企业相匹敌。 24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五、欧美旅行社业纵向一体化进程 --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旅行社进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当然,纵向一体化同样会扩大企业的规模,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垄断力量也是纵向一体化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 旅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兼并或扩展下游企业的职能被称为 “ 前向一体化 ”。 汤姆森假日公司兼并伦恩-波利旅行社 , 通过 “ 前向一体化 ” , 拥有英国最大的连锁旅行代理店。 美国的卡尔森旅行公司为了加强在某一地区的影响 , 接管了苏格兰的 , 也是一家著名的地区性连锁旅行代理商。  “ 特许经营 ” 是旅行批发经营商控制销售渠道的一种手段 , 也是一种 “ 前向一体化 ”。 实行特许经营的旅游批发经营商保证 , 只通过特许经营店出售旅游产品;拥有特许经营权的零售代理商 ,可以分享批发经营商的市场营销资源 , 以及品牌资源 , 确立市场地位。  从零售代理商起家 , 通过 “ 后向一体化 ” 控制上游 , 发展为 “ 大旅游企业 ” 的情况并不少见;如英国的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 、 德国的 Deutsches Reiseburo和北美的美国运通旅行社。  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为了确保供应的连续性 , 也会进行对上游企业进行整合 , 展开 “ 后向一体化 ”。 英国的汤姆森假日公司 , 通过购进航空公司和饭店企业 , 确保充足而正常的 “ 吃住行 ” 的供应;宇宙假日公司与君主航空公司 ( 一家包机公司 ) 进行联合经营;海外业主公司建立了自己的“ 2020航空 ” 包机公司;许多大型旅游社在国外重要的游览胜地拥有或经营自己的饭店 , 确保供价合理。  纵向一体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 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资产的专用性越强 、 市场交易费用越高 , 通过一体化来节约交易费用的动机就越强烈。 纵向一体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 是加强价值链的协同;即通过组织内的管理协调 , 代替市场交易 , 强化约束力与控制力。 25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六、欧美旅行社业国际一体化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地区的旅行社业运用资本的杠杆,推进国际一体化的进程;谋求规模经济的好处,谋求竞争能力与竞争地位的强化。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欧美地区的旅行社业正在经历所有制的国际化进程。 德国的德国空运公司 , 于 1992年购买了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抓住机会 , 在旅游经营的 “ 横向 ” 上 、 在英国取得零售立足点的 “ 纵向 ” 上进行扩张。  1993年 , 德国最大的旅游经营商 “ 国际旅游联盟 ” , 占有了西班牙著名的旅游经营商和代理商“ 特别快车旅行公司 ” 3/4以上的股权 ( 还有一小部分股权为荷兰国际旅行社所持有 ) ;德国第二大旅游经营商 “ 内克曼-雷森旅行社 ” , 持有西班牙伊比利亚旅行社的少量股权;法国的欧洲铁路卧车公司 ( 一度拥有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 ) 兼并西班牙最大的 “ 代理商联合企业 ” 厄瓜多尔旅行社 , 拥有近 3/4的股份;西班牙第二大公司梅利亚旅行社 , 成为意大利股东的旅游企业。  在美国 , 1994年卡尔森旅游集团 ( Carlson Travel Group) 与法国的 Wagonlit Travel 组成合资企业 Carlson Wagonlit Travel, 在 125个国家中拥有 4000家分支机构;同年卡尔森购买了德国有 27家分支机构的 Brune Reiseburo。 美国原来最大的零售旅行代理商美国运通旅行社 , 也在 1991年到1993年的 3年间先后收购了巴西 、 瑞典 、 德国 、 澳大利亚的几家比较大的商务旅行代理企业 , 增强了国际一体化经营的程度。  这些企业通过 国际一体化进程 , 迅速扩大规模 , 进而 从规模的急剧扩张中获得了盈利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 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 26 和 君 创 业 Hamp。 J VANGUARD 第二部分 旅行社业发展历史 七、一体化进程中的三点启示 --1、旅行社业必然追求规模经济,2、市场经济条件下旅行社行业必然将形成垂直分工体 ,3、大旅行社一定是以自己为龙头,推动一体化进程,掌控旅游价值链。  1 、 旅行社业必然追求规模经济 ―― 从美国旅行社业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可以看出 , 旅行社这个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这是由该行业本身的客源特点所决定的 , 旅游者或旅行者高度分散在不同地域 、 不同行业 , 因此旅行社必须通过一个能为自己所掌控的营销网络在同一时间内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流。 而一旦掌握了较大的客源 , 旅行社就具有了与上游服务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 , 可以凭借其谈判优势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优惠的价格。 反过来 , 价格上的优势又进一步增强了其积聚顾客的能力 , 从而在这一良性的循环中体现出规模经济的优越性。  2 、 市场经济条件下旅行社行业必然将形成垂直分工体 , ―― 实现垂直分工可以促进旅游价值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 , 减少了市场交易费用 , 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率。 即使是日本 JTB这样的综合旅行社 , 也是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结合体。 而我国旅行社业由于多年形成的水平分工 , 造成了种种弊端。 体现在中青旅上就是:一方面 , 企业内按照客源地分成不同的部门。 每个部门从外联到接待 、 从产品踩线到组团 , 一票到底 , 作了很多的重复性劳动。 这不仅导致了组织资源的极大浪费 ,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小主体。 另一方面 , 近几年虽然并购了一些地方青旅 , 但是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定位 , 彼此之间基本上按 “ 水平分工 ” 进行运作 , 没能形成协同效应。 充其量只是在经营规模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