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doc19)-质量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信息,搞好市场调研和预测,库存结构 要求合理,常用品种不能断档。 5. 商品到库,质检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外观验收,做好记录,质量合格填写《质量验收合格通知单》方能入库。 6. 仓库保管员,应按质量验收合格通知单认真清点、登记、收货、按照规定分类、分库储存,保管养护。 7. 销售人员要依据法律、法规,对要货单位及顾客正确介绍商品的性能、用途、用法,不得夸大宣传,滥行推销。 8. 签订购、销合同时,应明确质量条款,经部门经理审核后交公司质检科按月装订,并检查执行情况。 9. 财务部在付款时,首先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增值税发票的单位与购货单位是否相符,单价是否准确 ,要审核发票是否合法、合规 ,并应查看质检科填写的《质量合格通知单》,财务部方能付款。 10. 各种凭证、票据、记录、表册,要按照规范制度,按规定程序流转和保存,分析和利用。 六、首次经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 8 1. 首次向生产厂和批发经营企业购进的医疗器械,必须索取“一证一照”,确认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了解履行合同的能力,签定质量保证协议,索取其批准文号,注册商标,质量标准和质量合格证书。 2. 凡首次经营的品种,必须由进货人详细填报“首次经营品种审批表”,经业务、质检部门审核后,报公司经理审批执行。 3. 在完成以上 12 项程序后,方 能由进货人员同供货方签订质量条款和购销合同。 4. 首次经营品种入库前暂放待验区,除由质检人员检查外观质量外,还应视情况做定性检查检验。 确认质量无问题方能正式入库。 5. 首次经营品种,应作为试销,试销期一般定为一年 ,在试销期内,业务部门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了解发展趋势。 收集用户评价意见,做好查询处理记录。 质检部门要建立首营品种质量档案,定期分析研究商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首次经营品种试销期满后,由业务部门提出试销总结报告。 经质管科审核后,报经理批准转为正式经营商品。 7. 每半年由业务科和质管科检查一次首营品种的审核管 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作好记录备查。 七、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 9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公司经营的商品必须经过验收签字,保管入库,在库养护及出库复核等管理过程,具体规定如下: 1. 商品的质量验收制度: (1) 入库验收在待验区内进行,应按规定对商品的外包装、来货凭证、品名、规格、厂牌、地址、批号、数量、注册商标、批准文号详细核对,逐批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记录应完整,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并保存五年,验收结束后应尽量恢复原状,合格商品交分类保管员登记入库。 ( 2)因进货手续不全,无合格证或 无合法依据的来货不得验收。 在验收中发现质量可疑,结论为不合格的商品应拒绝入库,并填写“商品拒收报告单”,上报公司经理并抄报业务、储运和财务部门。 ( 3)销售退回商品应先查清退货原因后再进行验收。 ( 4)验收时应先进行外观检验和性能的检验。 外观检验包括金属器械的电镀层,仪器设备的油漆涂复层,铝制品的电化学氧化膜等色泽、光洁度的检验;商品外形、尺寸、形状的测量检验;零件及附件的清点(随机文件、配件、原理图、说明书、保修卡)等等。 并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连续操作检验;利用测试仪器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参数测量。 2. 商品的保管养护制度: ( 1) 公司商品保管、养护人员在质管科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在库商品的保管、养护和质量检查工作。 ( 2) 公司设立养护室, 按规定配备专门仪器,设养护员一名,各类保管员为兼职养护员。 对一般品种每周检查一次,特殊贵商品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养护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质管科联系妥善处理。 10 ( 3) 保管人员应在质管科的业务指导下,按规范化的仓库管理规定搞好安全防范和商品的分类储存。 养护员应坚持每日上、下午记录温湿度骈根据其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在库商品质量安全。 ( 4) 实行科学养护,做好养护实验工作,定期检查、总结, 为商品储存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养护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