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中心商业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般医疗项目利润率低于15%,但体检项目利润率可达 30%。 根据人均收费,将企业客户群分为低端( 100)、中端 (1001000) 和高端 (1000)面向低端客户的企业盈利的比例最小,中高端盈利企业数占比较高知名体检中心都面向中、高端客户,并且规模较大。 其他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 ( 1) 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我国健康管理 行业和健康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改革开放 30 年来,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则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尽管 GDP 每年快速增长,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人也逐年增长,但依然没有缓解公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仔细探究发现,人群中最不健康的 1 % 和患慢性病的 19 %花费了约 80 %的医疗卫生费用;慢性病和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正威胁着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为保证人人享有健康,当务之急不是改良主要为不健康人 群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而是建立能同时为 健康和不健康人群服务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 2) 目前国内已有超过 3000 家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其中有数家已经获得数千万美元巨额投资,而境内外资金预计有超过 10 亿美元会投入国内的健康管理行业。 迄今为止,国内已设立了六家国家级的健康管理协会或学会,从北京到海南,也先后纷纷成立了数十家健康管理学会或协会。 ( 3)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最具活力的健康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主流社会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得到了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上下游的关注,并逐渐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运营体系。 健康管理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继 IT 行业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不久的将来,“健康管理”将成为国人健康服务的主流,健康管理行业将成为国内最具有竞争力的热点行业之一。 ( 4) 健康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众多的健康管理创业潮,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纵观国内健康管理行业现状,尤其是中小型健康管理公司,均不约而同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可参考、借鉴的成功模式 ; 缺乏高效、实用的业务管理平台 ; 缺乏权威、准确的健康评估工具 ; 缺乏低廉、有效的推广渠道 ; 缺乏成熟、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 ; 缺乏翔实、海量的参考资料。 我国当前健康管理领 域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伴随着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与国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改善。 人们对健康和医药卫生保障及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人无论从总量、所占份额及增长率,均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且医疗费用仍在疯狂增长;卫生总费用结构不良,用于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与管理的费用明显偏低,从而影响了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进程;在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城市居民略好于农民,但也没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无法实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全程查询跟踪和信息交换共享;无论是政府医疗费 用支出,还是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服务状况以及个人的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都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在健康行业相关领域的投资规模、服务模式、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产品质量和效率效益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待改善。 上述差距正表征着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客户分析 主要行业 竞争 者 分析 预见到健康险和医疗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商机,各大寿险公司已经纷纷开始尝试将健康险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并纷纷投资于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行业。 ( 1) 中国人寿 争取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大力发展企业法人业务 ——去年中国人寿共在865 个县(市、区)开展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的补充医疗业务和大量企事业单位的补充医疗业务,承保人数达到 2443 万人。 建设体检中心控制逆风险 ——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人寿已在全国各大分公司自建体检中心,同时与全国 3 千多家医疗网络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目前与医疗机构深层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 医保通 ” 系统控制医疗费用、降低理赔率 ——通过与医院之间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即 “医保通 ”系统,实现了健康险医疗费用后支付模式,为健康险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20 年 3 月该系统已 经在全国 9 省 12 地市 27 家医院开通使用。 ( 2) 中国平安 参股慈铭 投资医疗体检机构 ——2020 年 4 月 16 日,中国平安保险与慈铭健康体检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平安正式参股慈铭体检 15%。 与爱康国宾等多家体检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正在探索与体检机构的实质性合作。 目前在广州与 7 家三甲医院、 3 家体检中心及口腔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中高端医疗网络。 南非 Discover 健康保险公司战略投资, 面对中高端客户的战略举措 ——南非 Discover 健康保险公司入股平安健康保险公司 ,引进 通过引入 Discover 风险控制核心技术,提升健康险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理赔医疗成本的合理控制,简历核心竞争优势。 ( 3) 泰康人寿 2020 年 9 月 9 日,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与平谷区医院就医保合作 项目举行签约挂牌仪式。 2020 年启动开发“医保通” , 全力配合“新医改”,泰康人寿日前面向全国推出一款可以保至 88 岁、返还保险费、外加分红、额外给付住院津贴的创新型长期健康险产品“泰康吉祥住院津贴健康保险计划”。 2020 年 11 月,泰康人寿获得保险业第一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 养老产业是 泰康人寿 看好的朝阳产业,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 升 曾对外表示,泰康将坚持以寿险为核心的纯粹专业化经营,未来 10 年的战略是深耕寿险产业链,发展养老产业和医疗产业。 2020 年 3 月,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这是保险业首个获官方批准的养老社区投资试点项目。 泰康之家注册资本金达 22 亿元,是泰康旗下除泰康资产、泰康养老之外第三家由泰康人寿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目前,泰康之家已分别成立上海、北京两个分公司。 因此,无论从长期发展健康险的角度,还是从与几大保险公司抗衡的角度,新华人寿都应该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有所作为。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场分析 ( 1)北京 北 京市体检机构性质构成、工作量分布等状况,极具代表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 2020 年,北京市开展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为 546 家,其中以国有全资和集体全资性质存在的机构分别为 385 家和 106 家,分别占总数的 %和%;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介入,以门诊部、诊所形式存在的多元化体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55 家,呈逐年增长趋势。 近几年,北京的体检市场发展迅速。 2020 年,北京市有 252 万人次参加了体检,而 2020 年,参加体检的人次数则迅速上升到了 352 万,参加体检的人数增加了 100 万左右。 北京的专项体检的人数约 4 百万人,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参加机动车驾驶员体检的人数大约有 2 百万人;其次是招生体检,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研究生在内大约有 30 万人;最后,还有征兵、婚检、食品卫生人员的体检等大约也有上百万人。 以最低的体检费 100 元计算,仅北京地区的专项体检费就达到 4 个亿。 在体检人群中,大多数是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比例由 2020 年的不足 5%增加到 2020 年的 14%。 北京每年有近 100 万人做健康体检,每人每年平均花费 300 元,市场容量为 3 亿元。 在通常的情况下,每 3 万 —— 4 万人一年的体检收入 可以在 1200 万 — 1500 万元,可维持一家专业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运转。 随着体检市场的不断扩大,体检机构的数量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截至 2020年,北京市开展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有 546 家,其中大型民营体检中心约有 10家左右,其它流动的体检队多达 100 多个。 北京约有 15%的体检者选择专业体检机构。 很多医院都开展了健康体检服务,还有一部分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也开始介入到健康体检市场中,可见这一市场的诱惑力与潜质。 ( 2)上海 ( 3)广州 目前在广州医院主要占据着中低端的体检人群,而高端人群反而选择到香港体检,广州 有 15%的人口属于高收入人群。 广州本地人口加流动人口约有 1000 万人,如其中 10%参加体检,平均消费400 元的话,体检市场需求一年就是 4 亿元;如其中 20%参加体检,体检市场需求一年就有 8 亿元。 广州体检市场很大,除了健康体检业务外,别的如广州市每年的新招生和毕业生就有 30 万人,加上机动车驾驶员、医药人员、征兵、饮食行业员工等需要专项体检的人数大约在 300 万人次,体检市场的容量相当可观。 据广东省卫生厅的报告中数据获悉, 2020 年广州市各大医院都设立了自己的体检部门或者中心,广州市各大医院三分之一的利润来源 于医疗体检业务,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以 2020 多万元体检年收入在全市医院中摘冠。 广州还有超过6 家医院的体检中心年收入超过 1000 万元,而这相当于一家中型综合医院的全年收入。 五、经营管理 (一)项目运营模式 (二) 产品与服务 (三)项目 管理团队 (四)绩效传导 六、营销企划 (一)宣传企划 (二)客户资源 (三)营销模式 七、竞争优势 (一) 新华人寿优势 股东、规模和市场地位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 8 月,是一家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体系涵盖传统保障型产品和新型 人身保险产品。 公司主要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苏黎世保险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 2020 年底,新华保险总资产。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中心商业计划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