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doc)-其它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靠基层骨 干,则容易出现简单化和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因此,没有专职编写队伍不行,不发动群众也不行。 我们在编写服务质量体系文件的过程中,凡程序性文件均由专职编写队伍编写,再下发基层征求意见;凡属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单项的技术性的文件,则发动基层骨干编写,然后交由专职编写队伍修改。 充分发挥了两个积极性的作用,既节省时间,更保证了服务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和规范性。 以点带面 全面贯标 制定贯标工作计划,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提纲,并按工种类别、文件类别、难易程度,根据编写人员的业务专长和能力大小对体系文件的 编写进行合理的分工。 明确时间,明确任务。 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放手发动群众,全面收集和补充酒店原有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在较短时间内为质量体系提供原始程序文件;另一方面,组织专职编写人员将其分门别类,按标准要求加以规范和整理。 对需要重新制定的,则根据标准要求认真组织编写,在餐饮部全面展开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 边学边贯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宣贯 ISO9000族标准,建立服务质量体系,既是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商贸服务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但如何宣贯标准,就目前情况而言,又是一 个既紧迫而又困难的问题。 结合企业实际,可采取 边学习宣传、边编写修改、边贯彻实施 的办法,加快贯标步伐。 根据 ISO9004 2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服务标准,是服务企业的一项崭新的工作。 要建立和贯彻服务标准,首先就要学习和理解好标准,就是领导和骨干也不例外。 但如果按常规先学习,再编写,后贯彻,势必造成时间上的拖延,特别是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为加快贯标的步伐,可采取 边学习宣传、边编写修改、边贯彻实施 的办法,即边组织学习培训,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标准的内容和贯标的意义,边进行服务质量体系 文件的编写,编写一批、发布一批、贯彻一批,并在贯彻的过程中,对服务质量体系文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推进了企业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7 页 共 13 页 贯标工作。 同时,还要把贯标工作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贯标来强化管理,通过强化管理来加快贯标的步伐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 2020 年 11 月 9日国务院第 112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 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 “ 十一五 ”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有关部门要加 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 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 ○○ 五年十二月二日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8 页 共 13 页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产业 结构调整的原则: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第四条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 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料草场基地。 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推广绿色渔业养殖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业。 因地制宜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