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八大基本教练(doc26)-人力资源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與條件 主管應具備技術性、人際性、概念性、診斷性等管理技巧;並具備洞察力、敏感力、遠視力、應變力、集中力、忍耐力等管理能力。 主管是人人欣羡,且極力想爭取的職位,但僧多粥少,並非每個人皆能幸運的如願。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比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 ”可見當主管必要經過一番歷練,才得榮登要職。 主管既為得天獨厚的秀異分子,社會對他自然有其特殊的要求,以下就主管應具備的能力與條件要項分別説明: 主管應具備的管理技巧 主管 一般應具備四種管理技巧( Skill)這些技巧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的培養和努力而得的。  技術性技巧( technical skill) 此為對某一特定活動的了解與熟練,這些活動是指與方法、製造過程、程序、 使用工具或技術等有用的活動。 當工程師、會計師或技術人員在執行其專業性功能時,很容易就可看出他們所運用的技術性技巧。 技術性技巧包括: 1. 專業性得知識, 2. 對專業性問題的分析能力, 3. 專業工具及專業技術的純熟使用。 技術性技巧不但具體,且可經由實作與學習歷程獲得,在此高唱專業化的時代, 每位主管必須先具備者方面的專長,不管是行銷、生産、人事、財務會計、研究發展或資訊等方面的知識,他都應專精,才能有所表現。 技術性專長越多,越能與他人協調和合作。  人際性技巧( human skill) 如果說技術性技巧的重點是怎樣和“東西”(方法與工具)合作以達成任務, 則人際技巧的重點便是怎樣和“人”合作。 主管是否有良好的人際性技巧,可經由以下三項觀察得之: 1. 他是用什麽方式去看他的上司、同事與部屬; 2. 他 12 是用什麽方式去了解上述這些人對他的看法;以及 3. 由第一項的“看法”與第二項的“了解” ,他採取怎樣的作法。 我國社會重“人情”而輕“法理”。 人際性技術對主管尤其重要,但真正的人際性技巧,是一種時時刻刻自然流露的活動,主管並非只在做決策時,才需具備正確了解他人的能力。 在日常行爲中,人際關係亦不可或缺,它並非“需要時拿出來用,不用時便收起來”。 我們必須切記:主管的一言一行(或暗示),對部屬都有不可言喻的影響;因此,有效的人際性技巧是: 1. 自然發展而成的, 2. 不自覺與持續地表現在主管的言行中。 換言之,她是主管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概念性技巧( Conceptual skill) 此為主管能否 1. 從整個企業的觀點來看問題, 2. 它認清組織各功能部門閒的相 依性,只有銷、產、人、發、財等功能密切配合,企業才有綜效可言, 3. 觀察其公司和企業界、社區、政府,甚至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力量,維持著怎樣的關係。 主管若能深入瞭解這些關係的變動根源以及趨勢變化,則他就能判斷:究竟應採取何種行動,對整個企業最爲有利。 主管的概念性技巧除決定各部門閒能否密切配合與有效協調外,還可決定組織未來的方向與風格。 高階主管不但影響了企業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貢獻度,也決定了企業的性格。 更具體 的說,企業的形象( image)、 識別體系( corporate image system)與對外評價都與主管的概念性技巧有關。 主管的創造力與創新作爲皆源自於此。  診斷性技巧( diagnostic skill) 企業經營錯綜複雜,撲朔迷離,常常瞭解其來龍去脈與因果關係,進而得悉問 題的真正癥結所在。 診斷性技巧即站在整體眼光去探討、描述、解釋、分析、綜合歸納企業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對策的能力。 主管不是救火隊長,等到事到臨頭才想開猛藥化解危機,這種做法必然帶來後遺症。 因此主管必然要洞灼機先、未雨綢繆,這種診斷技巧 是扮演企業醫生的角色,定期與不定期診察公司的病情、組織運作有哪些問題與潛在的危機;問題若能事先探知,就可化解危機成轉機,最後變成良機,診斷是為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的。 依照企業各層主管的工作特性,以上四種技巧對各層主管的相對重要性亦有所不同。 基層主管顯然應具備強有力的技術性技巧,其次為人際性技巧,診斷與觀念性技術則少用到;中層主管最重要的能力則屬人際性技巧,技術性與觀念性技巧次之,診斷性技巧再次之。 高層主管反過來,管念性與診斷性技巧最為重要,人際性技巧次之,技術性技巧反而較不重要。 故隨著層級的 提升,各層主管的工作性質顯然需要不同層次的管理技巧,詳見 圖六。 13 診斷性觀念性人際性技術性診斷性觀念性人際性技術性診斷性觀念性人際性技術性 基層主管 中層主管 高層主管 圖六 不同層次所需的管理 技巧 新時代主管應具備的管理能力 除上述四項管理技巧外,新時代主管應具備六項能力,即創造性洞察力 ( creative insight)、敏感力( sensitivity)、遠視力( vision)、應變力( versatility)、集中力( focus)及忍耐力( patience),這六種能力乃是上述四種管理技巧的延伸和補充,亦是新時代主管所必須具備的,以求圓融地調和策略與文化的要求。 頭兩項技能為卓越奠定堅強的基礎,因爲“洞察力”有助於擬定成功的策略, “敏感力”有助於培養強有力的文化。 “遠視力 ”和“忍耐力”有助於整合你的技能:“遠視力”能幫你塑造一個卓越的未來,“忍耐力”則使你不急不躁地邁向這個遠景。 並且由於任何組織都必須逐步演進,“應變力”與“集中力”能協助進行“調適”;前者能刺激你預測未來的需求,後者能導引推行變革的努力方向。 從邏輯上說,“遠視力”來自“ 洞察力”和“敏感力”,因爲它是這兩者的結合;“忍耐力”則來自“應變力”與“集中力”,因爲它能使你心平氣和,把所有其他技能銜接起來。 14 1. 創造性洞察力:提出正確的問題 洞察力包括從各種角度去觀察,它能逼使主管抓住問題的核心,而非只看表 徵。 缺乏洞察力的主管,會只見樹或只見林,而非兩者俱見。 缺乏洞察力的主管,會浪擲寶貴的資源,因爲他們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因此無法擬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如果提出正確的問題,你就找到提高洞察力的關鍵,從而有助於擬定優異的策略。 2. 敏感力:對待別人 如果最終分析來說,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那麽新時代的管理人員就必須瞭 解如何把人結合在一種文化内,使他們自動自發地追求高目標。 面對面溝通、持續性訓練與發展、創造性獎勵辦法,以及工作保障,都顯示出能培育強有力文化的那種敏感力。 每一個強有力的企業文化都來自管理階層的敏感 力。 少了它,員工就會覺得缺乏幹勁、未受重用,甚至覺得被剝削。 3. 遠視力:開創未來 具有遠視力的領導者能在内心從已知走向未知,也就是能綜合事實、數字、希望、夢想、危險,以及機會,而創造出未來。 只要把沉思冥想( meditation)的藝術運用到組織的反省上,你就會對企業及其環境得到深入的瞭解。 4. 應變力:預料變化 應變力是一種很艱難的技能,它能事先推測應該注意的目標,而不是那些使企 業立即受到壓力的問題。 除非你積極追求本身領域之外的利益,你絕對無法很順利的適應各種變化。 5. 集中力:執行改變 在你組 織内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會有助於或危害到你為執行改變,或為調和策 略與文化所做的努力。 集中力能使領導者把可用的資源集中用來執行成功和持久的改變。 你如何獲得集中力。 要取消缺乏重點的活動,並且瞭解成功執行的步驟。 6. 忍耐力:活在遠景里 企業主管一定要有超越別人的想法與行動,並獻身於本身企業的遠景。 如果你 對公司的長期目標深信不疑,你必能耐心看它實現。 由於新時代的主管置身於各種類型不同的組織内,並且由於任何組織都是透過 大致可預測的階段而演進,因此,你可以根據情況,採不同的組合方式,以及強調不同的水準來運用 這些技能。 因此,你在學習這些技能時,必須記住單靠一種技能不能奏效,每一種技能都要與其他技能相輔相成。 15 主管應具備的條件 好主管除應具備上述管理技巧與能力外,亦應有某些特質條件。 以下根據某些名人的觀察,提出幾種不同的看法,以供參考。 1. 西方哲學家伯拉圖( Plato)認爲哲君( Philosopherking)是世上最完美的境 界,主管不但是個哲學家,可塑造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也是個皇帝 —— 敢做事的能者。 故主管同時兼具導演與演員的身份,既能企劃又能實作。 2. 我國古代名人孫子層說: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孫子認爲一位主管 應具備: ○ 1 智 —— 主管要有過人的智慧,以做正確判斷,適時作合理的決策。 ○ 2 信 —— 主管要言出必行,以建立威信,同時要信賴部屬(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進而獲得部屬得信賴。 ○ 3 仁 —— 主管要有仁德,要愛護和關切部屬。 ○ 4 勇 —— 主管要有道德和做事的勇氣,能下決斷,並有魄力地 執行任務,不畏讒言與威脅利誘。 ○ 5 嚴 —— 主管必須嚴守規律,尊重制度,賞善罰惡。 3. 國父層提到恢復民族主義要“能知”與“合群”,他同時也倡導服務的人生 觀,兼具先知先覺的發明家、後知後覺的宣傳家,以及不知不覺的實行家等各種角色。 4. 總統李登輝認爲主管應同時兼具三大要件,即藝術家的理想、組織家的胸襟 以及實務家的“務實”態度。 5. 前經建會主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