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doc12)-人力资源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2%;工作后接受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培训的人数比例为 67%。 企业高层管理方面:平均高层管理人员 18人;其中女性人数 6人,占 30%;高管人员平均年龄 39;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16人,占 89%。 企业离退休人员负担方面:离退休职工(含已办内部退养人员)占在职员工比例10%以下为 61%; 1020%为 9%; 2050%为 5%; 5070%为 2%; 70%以上为 2%。 4.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 “奖金分配 ”和 “调薪 ”。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 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 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 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 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 效管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 %,其中约一半(占总体 %)还执行不力。 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考核效果也不理想,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 %的企业选择效果 “一般 ”,选择 “非常好 ”和“很好 ”的比例合计才 20%,选择考核效果 “非常好 ”的企业只有 18家,占 %。 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 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指 标体系和考核结果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企业人员考核的周期主要是 “年度考核 ”、 “月考核 ”,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 %;季度考核约占四分之一。 企业最常用的三种考核方法对应着三项考核内容: “业绩 ”、 “能力 ”和 “态度 ”,其中 “量表法 ”可以笼统的理解为 “考核表格 ”而涵盖 “民主评议 ”、 “关键人员绩效指标 ”、“综合评分卡 ”等方法。 %的企业将 “业绩 ”作为首要内容, %的企业选择 “态度 ”,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6 页 共 11 页 %的企业选择 “技能 ”,另有 %的企业将 “出勤情况 ”作为首要考核内容。 5. 劳动用 工招聘现状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 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 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 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 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 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 %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招聘制度,但 %是执行不力的; %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用工管理,但也有 %没有严格执行。 6.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 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 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除此之外,还有保障性、互助性、长期性的住房储金,即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界往往与社会保险合称 “五险一金 ”。 根据对 188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 另外,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为 %,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为 %。 参加社会保险和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人力成本,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 有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高参险率、低社会化率,另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低参险率、高社会化率,这说明在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不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人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推进,这一优势会逐步丧失,甚至成 为吸引优秀人才的障碍。 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 薪酬管理现状 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7 页 共 11 页 业人均月收入在 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 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薪酬管理是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企业人工成本、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 回答 “基本满意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占 %,回答 “不满意 ”或 “非常不满意 ”的占 %。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比例分别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