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团公司人事管理制度(doc21)-人事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可按有关规定休假 15天,上述特例均按产假工资核发。 七、探亲假:在岗工作满一 年的员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或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请探亲假。 (一 )探亲假期: 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 30天。 未婚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 20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公司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员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 次,假期为 2O天。 探亲假期是指员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在内。 (二 )有关待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19 页 员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岗薪照发。 员工探望配偶和未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 (按火车硬座票,轮船四等舱以下标准 ),给予报销。 已婚员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指基础工资与岗位工资的和) 30%以内的,由本人自 理,超过部分给予报销。 探亲路费的报销由所属一级部门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领导审批。 八、公假:员工履行社会义务、出席有关部门表彰会或因搬家、开家长会等原因,经领导批准或有关部门出具证明,可请公假。 公假期间岗薪照发。 公假季累计最多不超过三天,超期按事假办理。 九、休假:在职员工年休假按公司专项规定办理。 十、回国探亲假:长期在公司驻外机构工作的员工,出国连续工作时间满 1年的,可享受回国探亲假。 按以下规定办理: 假期:出国连续工作时间满 1 年的,回国探亲假为 1个月。 假期计算自入境日开始到出境之日终止;再次长期出国者,在国内停留时间超过 3个月的,不能累积计算出国工作时间。 待遇:回国探亲休假员工在回国休假期间,原则上在规定的假期内仍享受国外基本待遇,超期国外待遇停发。 驻外人员因公回国 (包括开会、公出 ),在年度内累计能与家人团聚 30天 (含 30 天 )以上的,不再享受本年度探亲假待遇。 驻外人员配偶随任,不享受年度探亲假待遇。 符合探亲条件而放弃探亲、或因工作 原因不能探亲的,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标准必须由员工所属经营公司报公司批准后,由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19 页 营公司领导批准发放。 审批程序及权限 驻外机构负责人回国探亲,须经其主管领导批准,通知有关职能部门。 驻外机构其他员工回国探亲由各驻外机构根据业务情况统筹安排,报其主管领导批准,必要时报相关职能部室备案。 第六章 考 核 第十八条 考核的目的在于 全面地了解员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适应性,以便合理地对员工进行任用、培训和利益分配,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才干,为振兴发展公司服务。 员工考核,应严格建立在本单位和个人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以德、能、勤、绩为重点考核其履行岗位职责的实绩。 德:是考核员工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是否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忠诚企业、努力工作、廉洁自律、团结协作、为公司积极做贡献。 能:是考核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重点考核对本岗位工作适应程度、分析解决问题及开拓能力;对公司其他业务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公关能力及应变能力;掌握外语达到的口、笔译水平;对计算机等办公室自动化设施的掌握运用情况;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 勤:是考核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考核职工的工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19 页 态度、敬业精神和出勤状况。 绩:是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 了解职工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处理问题、参与经营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 第十九条 考核办法:按聘任层次和范围逐级考核,采取民主与集中、平时与年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平时考核:处长负责本部门所属员工的考核,部长负责所属处长的考核,公司统一组织对各部部长及经营机构领导的考核。 年终考核:员工本人按上述规定的考核内容,就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表现写出简明的自述材料,然后由部处室负责人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及任用意见,请主管领导审阅后报送人事部门汇总,提交集团人事主管领导、总经理、董事长审阅。 部、处级干部在任期内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在任期结束时进行聘期政绩考核。 考核材料报公司董事会、党委会审定。 第二十条 考核等级: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优秀、胜任、不胜任。 年终考核结果应由部门领导与被考核人员见面,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使员工更好地发挥才干,积极奉献。 优秀的员工要进行表彰,不胜任岗位的员工要适当调整,并在分配上加以体现。 第七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务 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下述奖励条例:。中冶集团公司人事管理制度(doc21)-人事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