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文件汇编(251页)-其它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主要任务 广 泛联系行业企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每个专业要与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与在校生规模相适应的装备优良、管理先进、合作紧密、满足师生顶岗实践的校外实训基地; 创造条件,吸引行业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等,合作共建高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联系,针对核心专业群,逐步健全产学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每个院系聘任一名熟悉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负责人或知名专家担任名誉系主任;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 22 教师,使专业课教师中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不 低于 50%; 专任专业课教师每个技术职务任期内累计到企业、行业顶岗挂职、兼职或培训 1 年以上;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围绕核心专业群,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产学合作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一个标准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产学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产学结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校园网等形式,深入宣传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 基本要求和有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方面实施产学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探索产学合作的新模式。 校内方面主要包括系部、教师和学生,校外方面主要包括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等。 (三)构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三级合作网络 各院系(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关系与渠道,广泛与国家、省、市三级行业主管部门、学会、协会、龙头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三级合作网络,吸纳有关领导、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组织,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学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充 分发挥他们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学院和各系积极邀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不定期地举办产学合作教育座谈会,促进产学紧 23 密结合。 各系要积极加入或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相关的地方协会,在参与或引领行业发展中推动产学结合。 (四)抓好四类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不断深化校 内实训基地建设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学院提供土地或厂房,引进企业资金、技术、设备等,与企业合作共同建 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广泛联系、增强服务能力、均衡双 方利益和寻求政府支持等手段,深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各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一批实训条件优越、实习管理规范、联系密切的高水平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对专任专业教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对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通过完善考核与培训手段,逐步建立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校内科研和服务机构建设。 学院扶持有能力的教师团队组建科研和 服务机构,开展实用技术研发与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技术推 广、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扶贫等项目,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落实五项政策,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加强对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考核,将产学结合纳入对系部和教师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 对在联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 彰奖励。 对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个人和考 核优秀的实训基地给予表彰奖励。 专任专业课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的业绩,存入个人业务档 24 案,作为职 称晋升、年度考核和评优选模的重要指标。 对连续多年教学效果良好以上的 兼职教师给予相应奖励。 五 、切实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合作教育、招生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为副组长,学院各院系(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产学合作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公室,负责产学合作教育的日常管理,协调院系(部)及有关单位做好产学合作教育工作。 各院系(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产学合作教育工作。 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 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产学合作为途径,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切实把产学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办出我院特色。 25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办法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使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掌 握实验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材 (一)实验教学大纲:有教学实验的课程,除课程教学大纲外,还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应根据该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实验学时和实验要求,由系(院)组织制订。 其内容应包括: 实验教学在该课程及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选定实验 项目的原则; 实验项目和学时的分配,规定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要求; 实验教学考核的办法和标准。 26 (二)实验教材: 所有实验教学都应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无实验教材的项目不得开出实验; 实验教材由教研室组织编写,经教研室研讨,所在系(院)审定并报教务处同意后方可使用; 实验教材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提示、实验装置简图、主要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注意事项、原始数据记录表以及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验项目开课安排的填报 实验教学计划是每学期落实教学计划与教学 大纲的具体实施进程的体现,是实验室编制实验仪器设备和低值易耗品采购申报计划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的重要依据。 为此,必须做到: (一)凡是有实验内容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主动会同实验课指导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认真填报《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一式四份(一份用于送交实践教学管理科,一份用于送交系院留存,一份用于送学生,一份用于教师留底)。 (二)《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上报流程:每学期初各教研室主任汇总本教研室的《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以教研室为单位收齐并交所属系(院),经实验中心主任签字、系(院)主 任签字盖章后,系(院)汇总,将本系(院)所有《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在每学期的第三周前上报实践教学管理科。 未交《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者须 27 注明情况,系(院)盖章同意。 (三)《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中的每个栏目都应填写清楚,凡未填报《实验项目开课安排表》的课程实验,实验室可不安排实验,也不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 (四)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开出实验,不得随意减少实验项目、实验学时或增加计划外实验。 如确需变动,须经教研室研讨,由系(院)主任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四、实验教学过程 (一)实验课的准备: l、担任实验课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必须根据下学期教学任务安排课表,明 确实验开设项目、任课班级、实验课时间、落实实验指导书、检查实验设备配置情况、做好实验开设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能熟练和正确使 用实验必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了解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应在实验开课前准备好各种仪器设备和实 验消耗材料。 实验指导教师要认真写好实验教学讲稿,讲稿要完整、规范,明确实验 目的,突出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法。 新开课或 实验内容及方法变动,教师要预先做实验并做好记录。 28 为保证学生很好地完成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课前 做好实验预习,并在上课时检查预习报告,未预习的学生不准参加实验。 (二)实验课的授课指导: 在做实验前,指导教师应先清点学生人数,凡无故不上实验课或迟到十 分钟以上者,以旷课论处。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 在开始实验前宣讲实验守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和必要的安全知识。 对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并不服从指导的学生,实验指导老师或教辅人员有权令其 停止实验,对造成事故者,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上实验课时,主讲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讲解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设备的构造和操作规程、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实验数据整理方法等。 实验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进行实验。 课堂中应耐心指导、巡 视、检查学生操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启发、诱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独立完成实验。 认真检查实验数据、结果。 学生自备实验记录纸,用以记录原始实验数 据,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数据、结果要进行认真地检查,指导教师在实验记录纸上签 字认可后,学生方能结束实验。 并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实验仪器设备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凡伪造、抄袭数据的,实验成绩按零分计并不得补考,凡数据记录不 29 符合要求或有严重错误的应要求学生重做。 (三)实验报告的批改及考核: 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全面总结。 教师应要求学生采 用统一的实验报告单,并将经教师签字的实验记录纸附在实验报告单上。 要求学 生用简明文字将所有实验结果完整、准确的在实验报告中表达出来,做到“文理 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范、结果正确、分析深刻”,要求实验报告批改率 100%,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单应退回学生重做。 严格实验考核制度。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综合学生的 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 实验成绩按规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无实验成绩的学生不得参加相应课程理论考试。 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未经考核者,本门课程不给成绩。 (四)实验记录工作:每堂实验课开始,学生在《实验课教学记录本》上签字,实验课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都应做好有关记录,填写好《实验课教学记录本》,如有仪器损坏,及时通知实验室技术人员维修,以确保下次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实验课教学记录 本》在每学期结束时,统一交实验室指定资料保管员保存。 五、实验教学质量管理 (一)严格执行听课制度。 每学期实验听课主管教学校长不少于一次,主管实验教学的教务处长、二级学院院长不少于二次,实践教 30 学管理科科长、教研室 (实验室 )主任不少于三次。 定期由教务处,各系、教研室 (实验室 )组织对实验课程的讲稿,实验指导书、操作性备课进行检查和评比,不符合检查要求的,限期整改达标。 (二)教务处和系共同组织每学期抽查一门课程的实验作业或实验报告,必要时进行检查性实验考试。 由教研室 (实验室 )拟定若干实验题目,由学生抽签考试。 (三)各院(系)、部每学期应召开两次以上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教研室 (实验室 )每学期应进行两次以上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活动,总结经验,有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务处每学年组织召开老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实验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实验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改正措施。 六、建立实验教学档案 为了积累实验教学经验,实验教师应把实验教学中的宝贵资料保存起来,作为实验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实验教学档案应包括: (一)本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的全部教学文件。 包括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开课表、实验教材、指导书、讲义、实验课教学记录等。 (二)实验课主讲教师的标准实验报告和教案。 (三)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考题。 (四)历届学生做实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办 31 法。 (五)实验项目历年情况。 包括已开、未开、实验项目开出率和学时开出率,以及实验项目未开出的原因等。 (六)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记录等。 七、其它 (一)每学期结束前第六周由各实验室提出本实验室下学期实验耗材明细帐,由各系(院)提出采购计划 ,并于学期结束前第四周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审核汇总,制定全校实验耗材采购计划,下达和完成采购任务。 (二)实验教师和教辅人员工作量核算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八、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32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实践教学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进一步。现代职业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文件汇编(251页)-其它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