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安全案例集锦(doc29)-管理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将钱汇到指定账户上。 谈起被人用电话诈骗的事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王先生气愤不已。 据王先生介绍, 11 月 23日晚,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此人不透露姓名,只询问王先生听出是谁 的声音了没有。 王先生经分辨后试探着问:“您是小高吧。 ”对方说:“对,您终于听出来啦。 我在通辽,明天中午去赤峰请人,烦请作陪。 ”第二天一早,那个小高打来电话,称已经从通辽出发,中午就到。 过了一会儿,小高又打来电话,称车追尾了,可能得晚到一会儿,要其耐心等待。 时间不长,小高又打来电话,称把人家孩子撞了,急需开颅手术,向其求借六七千元。 王先生因与小高有些来往,于是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给定的账号汇去 1 万元。 钱汇走后,对方马上打来电话,称款已收到,手术正在进行中,并且说:“我已经跟当地交警部门协商好了,赔点损 失就没事了,你能不能再借给我个万八千的。 ”王先生这才产生怀疑,于是立即与当初介绍自己和小高认识的熟人联系。 得知真正的小高当时正在北京,王先生这才醒悟过来 ——— 自己被骗了,于是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警方经过调查得知,假小高所使用的手机号码是广东省的。 据警方介绍,王先生遇到的是个诈骗高手,目前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骗局。 返回目录 用短信骗话费、假中奖、发谣言、散黄毒、诈钱财 手机消费者慎防短信息欺诈陷阱,同时,还向消费者揭露了 5 大短信息欺诈的骗术。 骗术一: 送话费是假 骗话费是真 “电信公司朋友告知:庆祝电信用户突破一亿向用户表示感谢,您把此消息转发十位用户,您的账户上将加上 188 元话费,我刚试,是真的,快转。 ”今年四五月份,突然有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短信息在河南省手机消费者之间传送,并且以 10 倍的速度迅速形成了短信息话费的“金字塔”。 然而,众多转发了该短信息的消费者月底不但没有等来 188 元的话费,却要实实在在地为 10 条短信息付出信息费。 河南省移动公司的有关人员明确表示,这样的短信息明显是个骗局,移动公司肯定没有以移动公司的名义发布此 类短消息。 以后消费者再接到此类的短信息一定要咨询“ 1860”,切莫上当受骗。 骗术二: 14 手机号码中大奖 专门骗取邮寄费 2020 年 3 月的一天,河南省安阳市农民曹某在摆弄手机时,突然发现有一条短信:“恭喜你,你的手机号码中了大奖,奖品为一台 34 英寸的王牌彩电。 你只需存入 800 元托运费及个人所得税代扣费到广东公司的账户上,并打电话给我公司告诉你的通讯地址, 10天后你就能收到奖品。 ”短信后面同时附上了该公司的账号和电话号码。 老实巴交的曹某当即到银行将 800 元钱存入发信人指定的账号,并将自己的通讯地 址、电话告知了对方。 没想到至今已过了两个多月,奖品仍然杳无音信。 河南省警方分析说,曹某遭遇的是典型的手机短信诈骗,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短信技术,向各地手机用户大量群发“六合彩”特码、“手机号码中奖”等虚假短信息,并以须付货款、办理邮寄费、代缴个人所得税为由,骗取手机用户的钱财。 这些不法分子大多使用无记名不挂失的手机卡,或用假身份证购得的手机卡,他们在银行开户时,也多是使用假身份证,所以警方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骗术三: 虚拟“完美情人”专骗注册话费 “ 你还在寒夜等待心灵的慰藉吗。 快来争取完美情人吧。 发 qr 至 88006 约会情人百分百,只要交一定的注册费用,我们就可以给你找 10 个不同的情人供你挑选,保证你有一个满意的,咨询电话„„” 今年 3 月,郑州市许多手机消费者接到了这样一条“完美情人短信”,在短信息中还详细介绍了“完美情人”的详细资料等。 一时间,很多想偷食情感“禁果”的男士注册后迅速陷入了和“完美情人”的温馨撩人的短信交流中,许多人和“完美情人”的交流被妻子发现后,闹起了家庭纠纷。 经工商执法人员调查,骗局被迅速揭开。 原来这是一家专门靠网络虚拟“ 完美情人”骗取消费者注册话费的公司,“完美情人”火辣辣、赤裸裸的甜言蜜语都是公司软件人员事先编好的。 工商执法人员当即下达了处罚通知书。 骗术四: 下载铃声卷入费用高昂的黄色漩涡 连日来,郑州市的李先生一直为自己手机上不停出现的黄色短信息烦恼,更令他气愤的是每当他被“强制”接受这样一条“黄讯”时,他的手机账户上就被自动扣掉 — 元的费用。 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他已被扣掉了 50 多元钱的短信费。 李先生的烦恼来自于一次网上铃声下载。 半个多月前,他欲在网上下载一种好听的手机铃声,没想到当他输入 自己的手机号和密码时,不但没有收到铃声,反而开始连续不断地收到“黄讯”,每条“黄讯”发完后还标有 元、 元的标价,最多时一天能收到十几条。 15 李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想取消这种“特服功能”都没有成功。 5 月 26 日,李先生好不容易从移动公司朋友处获知取消的办法,然而当他依法操作时,又被提示“只有申请包月的用户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到现在,李先生还陷在苦恼中难以解脱。 骗术五: 制造谣言搞促销 “加碘食盐可防非典„„,目前市场上的加碘食盐脱销了„„” 5 月初,河南几个地市许多手机消费者的手机上连续几 天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 一时间,造成当地大量市民抢购加碘食盐,食盐价格也一路飞涨。 最后经公安部门紧急调查,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是当地一些食盐经销商为了促销手中的加碘食盐故意制造的骗局。 最后,谣言的炮制者被依法刑拘。 河南省消协秘书长李建国谈及此次消费警示的意义时明确表示,收发手机短信息越来越成为众多手机消费者进行社会交流的工具,尤其在目前全国正处于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人与人之间借助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几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派生出来的手机短信息欺诈越来越名目繁多、标新立异,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 推出消费警示很有必要。 作为手机短信息欺诈链条消费终端的消费者,要想避免掉进手机短信息的欺诈陷阱一定要端正两个观念:一是千万不要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古训;二是在一些短信息难辨真伪时,最好咨询当地的“ 1860”免费咨询电话、消协或警方。 一旦消费者不小心掉进了短信息欺诈陷阱,一定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局、消协投诉, 返回目录 记者亲历“短信骗局”揭露三大破绽 短信连环局三步骗你转账 昨日, 记者亲身经历了一场“短信骗局”,虽然从收到短信开始,就知道这是目前的一种“热门骗术”,但循信一步步“体验”下去,仍觉得这种连环骗局颇具杀伤力,记者心知肚明,仍觉步步惊心。 记者随后就此采访了银行业界人士,他们向记者揭露了该骗局的三大破绽,提醒市民要小心提防。 记者的手机接到一条由 11 位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署名“广州某行信用卡中心”,称记者“于 9 月 20日在沃尔玛超市刷卡消费了 5800 元,有疑问请咨询 0755— 61341990”。 由于记者根本没有办过该行信用卡,情知有诈,于是只是佯装上当,拨打了这个 8位 数固话61341990。 第一环:“我是信用卡中心,你的卡被盗用了” 接电话的女人用夹生普通话报称“某行信用卡中心”。 她先要记者报名字、电话和身份 16 证最后 5位数。 记者瞎编了一份资料报过去,她立即就确定“你在 9 月 5日办了卡,开户后有人往卡里存了十几万”,又说“我在系统里帮你查一下”。 5 秒钟后(等待期间,记者在电话里听见了汽车开过马路的轰鸣声),她急切地宣称:“你的确在沃尔玛消费过。 肯定是被人盗用了信用卡。 ”然后解释这叫“个人有效金融资料泄漏”,最后又抛出一个 8 位数的固话号码:“这是公安金融犯罪科电 话,你赶紧报案吧。 ” 第二环:“我是警察,说你卡里还有多少钱” 记者再拨打这个所谓“公安金融犯罪科电话”,一个厚重的男低音接了电话。 记者说要报案,他便开始盘问,包括记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甚至还问到“你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戴不戴眼镜”。 盘问约 1 分钟后,他终于直插问题核心:“你卡里还有多少钱。 还有几张卡,里面有多少钱。 ”记者随口说:“两三万吧。 ”电话那边出现短暂的沉默,那男子清了清喉咙,然后说:“我是警察,会立即派人去沃尔玛超市调查, 24 小时内会给你答复。 你要配合我们。 ” 他还反复叮嘱 说:“千万别告诉家人你报案的事,更别告诉银行,很可能就是银行的人泄露了你的资料。 ” 记者一一答应其要求后,他终于进入第三步:“我给你一个报案条,你再给银联管理中心打电话,以免剩余的卡也被盗用。 ”接着说出第三个号码。 第三环:“我是银联,把钱都转到我们的安全账户” “你的问题很严重,我们要对你所有的银联卡做安全防护措施。 ”第三个电话里的男低音很快就进入角色。 记者发现,这个“银联”明显和刚才的“警察”持相同口音。 “银联”以专业的口吻,向记者卖弄了一大通“银行 bil软件”、“安全防护”、“插卡同步进行”等术语,最终焦急地警告说:“你现在立即去附近的银行,插卡和我们进行同步安全传输。 ” 记者表示“周围没有银行”,“银联”非常有耐性:“你快去找,多久我都等你。 ” 半小时后,记者在办公室再次拨打这个号码,“我已经在银行了,把卡插进去了,你说怎么做。 ” 他语调顿时提高了八度:“钱少了没有。 还有多少。 ”“钱没有少,还有三万。 ”记者随口说道。 “好。 好 !现在为了保证这些钱不被盗用,你把钱转到我们的一个 安全账户,我现在给你账号。 ” 记者立即挂断了电话。 连环案 有三大破绽 针对此连环骗局,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银行内部人士。 他们表示,银行内部已下发文件, 17 专门提醒员工小心此类骗局,并向记者揭露了该连环计的三大破绽。 首先,银行给客户发短信绝对不会用 11 位手机号码,而是用银行专用号码,例如农行的 95599,建行是 95533,工行是 95588。 其次,银行员工不会要客户泄露个人账户资料,不会问“你账户里还有多少钱”,更不会问密码是多少。 最后,只有申请开通,银行才会主动向客户发送信息 ,提醒你刷卡消费了多少金额,否则是不会主动发短信告知的。 银行人士还提醒市民,如果真的要报警,也应该拨打 110,“不可能拨打一个 8位固话”。 返回目录 慎防最新四种骗术案例 一、在提款机前叫住你,称自己不识字,拿一张提款卡要求帮其取钱。 若回答叫警卫帮忙就另外找人。 其目的是在装有摄影机的提款机前留下你的影像,并称抢劫或是偷其提款卡,而让你百口莫辩。 这是诈骗集团找替罪羊的一种方式。 二、家中突然断电,看到窗户外别人家里都有电,就出门查看自家电 表箱,打开门就被匕首顶上。 如果遇到家中突然停电,不要贸然开门查看,有猫眼的多观察一会门外动静,没猫眼的也隔着门静听一段时间,没有异常响动再开门。 三、女性需特别注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有小孩子哭,去问那小朋友怎么了时,小朋友会跟说:迷路了。 然后拿出一张纸条说那是他家地址,并要求你带他回家。 等到了一按门铃,没想到门铃其实是接通了高压电,然后被抢。 这种作案是利用女性的同情心。 遇到走丢的小孩可送至附近派出所。 四、自动取款机取钱,后面来了个老年妇女,问能不能看下隔壁的取款机,有个键可能坏了,正要帮忙时旁 边不知什么时候钻出个小女孩,并趁机把手朝出钞口伸准备拿钱。 这其实是她俩设的套:老年妇女负责吸引注意力,小女孩趁不注意抢走提款机里的钱。 如果立即去追小女孩,去追回我的钱,可是谁又会相信一个小女孩能抢一个大人的钱呢。 更并且站在后面的老年妇女将会取光你卡中所有的钱,如果不去追小女孩,等拿到卡再追,到那时小女孩就无影无踪了,钱也就没了。 返回目录 当代中国经典骗术一览 骗术一:通常是一男一女带个小孩,遇到模样老实的 (比如我 ) ,上前说,钱丢了,没钱回家, 给几块钱坐车吧。 还有说是来深圳找亲戚,没找着,钱用光了,给几块钱给他们买点吃的。 第一次遇到这种骗术往往容易上当,我在大学时就上当过。 骗子骗了几块钱,马上又去骗别人。 在深圳路边遇到过多次,广州一般出现在好又多,万佳等超市附近。 18 骗术二:路边某个青年男子,带着个包,坐在地下,用粉笔在地下写一些什么“找不到工作,太饿了,请好心人给点钱买东西吃”。 一样是骗子,如果到深圳、广州所有地方走一圈,保证可以找到上百个这样的骗子。 骗术三:大学时室友遇到过一次,来深圳后本人遇到过三次。 大概流程是这样的:当你从银行取钱出来 ,或者到邮政局存钱的话,旁边会有两个串通好的男子,一个假装把一捆钱丢在地上,往前走,后面的骗子故意在你面前将钱捡起来,然后把你拉到一边,把捡到的那叠钱放到你身上。 而前面丢钱的骗子则返回,问后面的骗子是否捡到了钱,并且要后面的骗子搜身。 后面的骗子说没有,然后把你拉到一边,说捡到的钱平分,现在钱在你身上,我现在跟他去搜身,我怕你在我去搜身后逃之夭夭,所以你要把你身上的部分钱押在我这里。 如果你真的将你自己的部分钱押给他们,就再也找不到人了。 你打开那捡到的一叠钱,会发现,表面是一张人民币,里面全是白纸。 骗术五: 路边的押注。 几个碗倒盖地下,骗子凭借很快的手法,将一粒棋子放在某个碗下,让你去猜。 如果你押 50 元,猜中了他倒赔你 50,猜错了这 50 元就输了。 这样的骗子,往往会有一群骗子来故意充当观众,起哄或者押钱。 最近广州太平洋电脑城附近很多。 骗术六:想起一个行骗的例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