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案例风雨八年,等待天晴(doc86)-其他创投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左右吧。 至于奶奶嘛,让她在车间里走走看看就行了,主要是监督工人认真干活,工资都可以不开。 基本劳动力先从再就业市场招聘10 名踏实、能干、有经验的鞋厂下岗工或退休工, 毕竟熟能生巧嘛,以女性为主,每月工资标准暂定 800 元,优者奖励。 还需要一位销售经理,负责市场推广工作,这人恐怕也得高薪,至少 2020 元左右 …… 预计再花 20 万吧。 70 万元已经出去了。 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花钱。 喔,他一拍脑袋,还有最重要的门面没有考虑。 你瞧,百密一疏,连人家下岗女工王萍都想到了西单商场 …… 我为什么不可以去王府井、大栅栏、长安街的东方广场试试。 天,那么豪华的地界,租金得花多少钱呐。 一想到这儿,谢小康的头开始大了。 怎么乍望创业路,尽是鲜花铺道,阳光明媚。 细想创业路,却变成处处沼泽,步步陷 阱,每一环都要花钱,而且是花大钱呢。 越想压力越大 在商业高度发达,寸土寸金的北京,慢说东单、西单那样的黄金地段,就是三环路上的那些临街店铺,价格也高得离谱,一套 20 平米的小店面,月租也得五千,全年就是六万 …… 11 但是把手工鞋店放在三环以外的地方,又能有多大的轰动效应。 谁理睬你。 谢小康有些灰心了。 再往深处想,手工做鞋的效率很低,即使像奶奶那样的高手,做一双像样的布鞋前后也得三天,你想想,粘布壳得用 20~ 30 层棉布叠合,晾干后剪下底样,用麻线纳千层底,一针一线得戳整整 800 个针眼儿。 照此算下 来,一个设计师, 10 个熟练工,一个月也不过做80 双鞋,而工资却要开出一万五 ——这 80 双鞋能换来一万五千块钱吗。 谢小康有点寒心了。 房租、水电、税金、医保、环保、人防、城管、培训、奥运宣传 …… 还有若干始料不及的各种费用杂支,简直就像一根多处渗水的破水管,堵不胜堵、防不胜防啊。 最致命的一击,应该是来自一本朋友赠送的英文版精装画册《百年靴鞋》。 那是经济出版社编译出版的一本外国资料,详尽记录了欧美传统手工鞋业的现代制造历史,图文并茂,从 20 世纪末上溯百年,所选登的那些精品让人叹为观止。 谢小康扪 心自问: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布鞋生产精缕细刻的贵族气派已荡然无存,放眼皆是布衣之履 ——简单、土气、廉价、极易变形,难怪自古就有一句俗话 ——弃之如敝履。 你想想,连我奶奶那样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妇女都能干的活儿,又有多大的含金量。 看着洋画册上那美仑美奂的一双双欧美手工靴鞋,想想自己创业蓝图中的那一双双难卖高价的大众布鞋,谢小康刚点燃不久的创业激情火焰,仿佛被一盆冷水 “噗 ”地浇灭。 一个多月的苦心思索, 38 页的创业计划,瞬间变成了一堆废纸屑。 2020 年元旦前,《北京晚报》登出了王萍手工鞋店成功的 报道,说她已在上海、大连、深圳连开了五家连锁店,独特的东方工艺产品深受海内外朋友喜爱,总产值已超过 500万,并吸纳了 60 多名下岗兄弟姐妹再就业。 谢小康看过报纸,长叹一声,内心复杂,口中无语 …… 从注册公司、生产产品、危机爆发至最后失败,李建平等三人投资 50 万打造的希望,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烟消云散,血本无归。 创业失败案例--淘金路步步惊魂 当理想被现实颠覆 ◆ 理想是人生的味精,没有不行,太多了也不行,一个人尤其不能将味精当饭吃。 ◆ 理想是指导人们去选择、去计划、去上路的纲领。 因为理想是美好的,所以成功是可能的;因为理想是美好的,所以失败是必须的。 ◆ 在本组文章中,我们努力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最好的理想,是最小的理想;最好的计划,是最能操作的计划。 12 1999 年, 25岁的李建平在深圳一家通信公司任片区经理,公司的主营产品是卫星接受器。 不到一年的时间,精明能干的李就为公司创造了 500 多万的销售收入。 每个人都有高于今天的理想,因此每个人都有创业的冲动。 自学校毕业来到深圳后,像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自己创业的想法一直萦绕在李的脑海中。 李有一 个要好的同事刘家明一直负责深圳的销售工作,对深圳地区的通信电子市场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好朋友陈锦文则在国内一家顶尖通信企业做了两年多的技术开发工作后辞职,处于赋闲状态。 已有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积蓄奠定了创业的基本条件,三个人似乎也能优势互补。 年轻人特有的豪情壮志,使得大家认为只要联手一心,坚定意志,就能以 “十倍的努力换取十倍速的致富 ”。 1999 年 11月,三人合伙的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 50 万。 公司最初专注于卫星接受器的销售及安装,产品可以直接从原来的公司批发;不久他们就和珠海一家电话机厂商签下了合作协议, 成为该厂的代理商。 激情万丈时 发轫之初似乎很顺利,卫星接受器三四个月的时间安装了十多台,赚的钱已能抵挡房租水电等费用。 但日常开支仍然令创业的资金一天天在缩小 那都是他们昔日的 血汗钱 ,这种趋势让人很心惊。 在三个创业者眼里看来,光做卫星接受器的销售和安装并无多少利润可赚,所以他们每一天都在寻找新的而且盈利迅速的项目。 2020 年 3 月, IP 拨号器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早在 1999 年,有关 IP 拨号器的报道已经见诸媒体,不过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生产厂商,充斥市场的都是进口产品。 一段时 间之后,他们注意到在深圳等地已经有厂商开始投产,于是买来一个拨号器打算仔细研究一番。 拆开一看,对电子通信产品都很熟悉的三个人不禁惊喜:整个机器成本算下来不过 50 块钱出头,可是当时市场价却是每台 1000 多元,1999 年最高甚至卖到 2020 元。 IP 拨号器技术原理很简单,基本是电话机原理,只不过多了块控制芯片。 在电子通信市场异常发达的深圳,相关部件的生产厂商多如牛毛,所以基本元件的供应不是问题。 他们决定自己生产。 以满大街的公用电话为例,电话亭老板在安装拨号器之前的成本大约在 元 /分钟,收打长途 电话的人的钱是 /分钟,安装了拨号器之后收费和原来相同,但成本只有 元 /分钟。 仅此一项,拨号器的市场就大得望不见边。 这一点让三人觉得眼前拆开的不是拨号器而是一个金娃娃。 统一了思想,一猛子扎进去。 初期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 产品设计生产开始启动,买来了数万元的生产调试设备,还招聘了一个专门负责调试的专业人员,陈锦文日夜兼程地进行程序设计,李建平和刘家明则在深圳地区洽谈业务,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商采购零配件。 不久实验室产品诞生,在深圳地区做了简单的应用测试后,李建平带着产品飞往福州、厦门、宁波 、东北等地联络发展经销商。 以前给人家打工时出差动辄是星级酒店和高级饭馆,现在的他则是能省即省。 当时这种定价的产品对于经销商而言很具有诱惑力,市场方面的情况很不错。 回深圳后,刘家明和陈锦文也相继去了西北、西南一带,带回来的同样是好消息。 13 财富在触手可击之处,心情如三月的春风吹拂。 危机初显处 既然市场反馈非常之好,李建平就着手开始铺摊子:他制定了完整的全国性营销计划,招聘了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专职会计和文员。 产品一进入市场效果就很不错:虽然发货量少,利润却基本可以维持公司的运转。 除了出差的 时间外,李建平一直睡在办公室,既做老板又做工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就这样持续了四个月。 顺利的开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好比浓咖啡下肚,让李不觉得有丝毫疲倦;但同时它也有麻醉剂的效果,使他感觉不到危机已经像毒蛇一样,悄悄爬到了脚边。 由于看好这个利润超高的市场,竞争对手纷纷跟进。 2020 年 7 月份,拨号器的市场价格降到每台 500 元 这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跌幅。 不过市场在迅速扩大,依照三人的预期,这样价格的利润率依然非常诱人。 公司再次招聘业务员扩充销售队伍,最高峰时人员总数达到了 14名,每月的 费用也攀升至三万余元,这是一个让李建平这样的小老板难以入睡的开支。 竞争很快变得更加激烈,竞争者大部分是转型的电话生产厂商和大通信公司下属的事业部、分公司,类似李建平们这样白手切入市场的寥寥无几,从公司的背景、实力和行业优势来说,李建平的公司已经先输一步。 然而这还不是最紧要的,三个月以后,各地的经销商纷纷退货,技术问题爆发。 拨号器是通过集成电路来控制的,也就是常说的 IC 芯片,它对输入输出的电压很敏感,稍有偏差就出问题。 由于他们生产的拨号器兼容性不够,产品具有很大的区域局限性。 经销商的 退货使得前几个月已经实现的现金销售再次转变为存货。 三个人紧急商议,决定由一直负责技术方面的陈锦文重新编写程序设计方案。 但是陈的技术经验有限,多次改进后,依然无法解决区域适用性的难题。 如此反反复复,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问题依旧如磐石横路。 老客户相继丢失,重新设计产品和接受退货成为公司的日常工作,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司没有实现一分钱的销售,而每个月三万元的费用却丝毫不可能减少。 压力之下,创业初 十倍速致富 的梦想仿佛越来越远了。 豪情渐变冷 陈锦文和刘家明原来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三个月毫无销售 的运营,毫无改善的希望,使友谊再也难以挂在脸上。 恶言只要发生一次,就会在心里留下怨恨;怨恨留下一点,必然有下一次恶言。 陈锦文过于自信和推卸责任的做法,令矛盾最终公开化。 开始时还只是针对公司事务方面的矛盾,到后来逐渐转化为个人之间。 不断在彼此间滋长的不满乃至人身攻击,导致合伙创业决策的灵活性和高效率等等优势丧失殆尽。 局面越来越坏,唯一的办法是尽快低成本地解决技术问题。 然而在一个新的行业里,本来已经很难有成熟的工程师,更何况即便有,他也不会至今仍 “流落民间 ”。 没有人愿意束手就擒,每一个人都在寻 找变局的机会。 14 2020 年 7 月份有一位台商主动找到李建平,谈到台湾地区的电信市场也适逢变革,有意和李建平一道开发台湾市场。 李建平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他找到了一位自称可解决该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并和一家芯片厂商签订了开发协议。 但是前面的时间拖得太长,此时的李已经无力承受过大的成本开支,结果只能是失望。 当时他们也考虑找产商做 OEM(贴牌生产),但因质量无法控制而流产。 2020 年国庆节,大部分人的欢乐时光,对李建平而言却是异常痛苦的煎熬。 来自西北客户的一笔数额巨大的退货后,合伙人 之间爆发了一场宣泄情绪似的冲突,刘家明和陈锦文相继离开公司,李建平变成了独木支撑危房。 2020 年元旦,拨号器的市场价格降到每台 100 多元,零星的市场销售和不断投入的开发费用造成了公司后继资金的严重匮乏。 千禧年的曙光带来的是市场变局,拨号器购买者最终集于几家大的电信营运商手中,但与电信营运商的合作,却已不是李建平这样风雨飘零的小公司所能做到的。 2020 年 4 月春暖花开,苦苦挣扎的李建平回天无力,关闭公司。 此后很长时间,李建平都在思考这次创业失败的前前后后。 李建平坦言, 作为初次创业者,他们对于创业风险明显缺乏相对准确的估计。 如果早预料到后期的技术研发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许他就会把销售队伍的发展再放慢一些,初期可以去租一个便宜点的地方;在产品开发方面,会更有系统性,比如说采用现在比较成熟的项目经理制;甚至在合伙人的选择上也可以考虑更成熟一些。 李建平最后告诉记者:即使以上所说的一切都做对了,成功仍然有风险。 很多时候,失败的到来,也许一些很不起眼的因素就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还会有什么样的因素,将在他今后的创业中突然兀立呢。 祝福李建平,但愿在新的创业中,他会有更 加成熟的心理准备。 失败之后才明白 没有认真地调查市场、分析行业特点、熟悉产品性能,也没有找到适合的营销策略,就盲目地踏上了创业路。 这样的创业,失败是必然的 2020 年 8 月 26 日 10 点 30 分。 上海世贸商城 7 楼 G26展厅。 夏小飞和他的创业伙伴小梁花了两个多小时,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办公桌及不少五颜六色的化纤面料搬到了自己租住的宿舍里,离开了这个曾经撒下自己第一颗创业种子的地方。 一拍即合 共同创业 资金方面,创业前就应该跟小梁家里谈清楚,签好合同,把投资、回报和风险等细则明确下来。 不该因为 是同学的父母,就不好意思谈,含含糊糊地过去。 另外,前期投资最好一步到位,不应像他们那样每月报销 15 夏小飞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与同学小梁聊天时,他得知小梁家在江苏吴江,父母都做化纤面料生意。 小梁还说,吴江是中国化纤面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许多上海的客户都到那里进货。 小飞心里不由一动, “如果在上海做化纤面料的中介生意,一定能赚钱。 ”两人谈得投机,便开始规划起创业的具体细节来:小飞扎根上海,寻找客户、承接订单;小梁长驻吴江,负责解决供货渠道问题。 小梁说,创业前期所需的资金可以请他的父母帮助 解决。 他们的创业目的很明确,一来给将来打基础,二来多赚点钱。 “我希望能在 35岁前积累足够的资本,然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业 ——影视制片人。 光靠有限的工资收入,一辈子恐怕都无法圆这个梦。 ”小飞说。 2020 年春节前,他们在世贸商城找到了一个 30 平方米的展厅,房租按甲级写字楼的标准收,每月 4100 多元,加上电费、电话费和日常开支,月支出在八、九千元上下。 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和小装修需要两万元。 小飞把自己仅有的 5000元都拿了出来,大部分投资靠小梁家里支援。 他们初步确定,如果业务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