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总则doc10-财务制度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立国家统一的、综合性的、符合国际会计标准的会计制度。 经过上述研究,我们确立了建立国家统一的、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会计与一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标准。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 (不含金融保险企业 )、《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由于各自有其特性,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分别单独制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的其他企业,由于共性业务较多,如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应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增强不同行业、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 次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 从而分别形成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此资料来自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将陆续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发布。 由于各行业、所有制企业的会计核算区别主要体现在成本构成不同,相应的上入核算也不相同,因此,各行业、所有制企业的个性业务,将采取拟定各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另外,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不合 理的地方,作出专门的补充规定或问题解答,作为贯彻实施会计制度的重要手段。 (二 )分步实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企业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可能引起新的问题。 因此,《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不可能等同于 两则两制 时期,整齐划一地由所有企业同时实施,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骤实施。 对于国有企业,在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核实资产、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清理资产损失等,期间需要一定 的准备时间;而股份有限公司因其基础较好,又有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经验,特别是 1999 年所有股份公司均 计提四项准备 后,已经对实施会计政策的调整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 因此,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 同时,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如果国有企业有意先行实施的,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先行实施。 这一实施措施,充分体现了既加快了会计改革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同时,又考虑了我国的国情。 四、制定《企 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原则 从 1998 年起,会计制度一直在致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直辖市,致力于我国会计标准的改革。 当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不再分行业,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基本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予以规范,该制度执行 3年来,反映良好,为规范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计改革,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将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及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同时考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予以规 范,使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符合会计真实性的要求。 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确立了以下主要原则: (一 )统一性原则。 从实际情况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通常的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基本是统一的。 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应当尽量体现其统一性。 但是,统一性并不否认行业的特殊性,而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成本费用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对于具有行业特点的会计标准,今后将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方法陆续制定并发布。 今后企业将以《企业会计制度》和符合本行业特点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作为其核算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 告的依据。 (二 )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 《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或即将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从实际情况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相关补充规定,以及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对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因此,在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时,我们尽量保留了现行有效、执行效果较好的会计标准,作为制订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现行会计制度或具体会计准则在实 际执行中产生较大问题,或者不适用的部分,予以修正。 如债务重组准则发布以后,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弄虚作假,编造利润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大家一致认为,在目前我国某些生产资料还没有形成此资料来自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一个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少用公允价值。 为此,我们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重新规定。 (三 )充分体现会计要素的质量特性。 《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 产,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真实符合资产的定义。 《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和具体会计准则相比较,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这些规定实现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 (四)体现需要和稳定性。 《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急需并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新的经济业务,会计制度中能够规定的尽量规定,暂时不能规定的,待制度发布后再陆续补充、修改,使之不断完善。 (五 )体现可理 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会计制度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广大财会人员共同的心声。 为此,《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我国广大财会人员的阅读习惯,便于掌握和运用,以真正起到指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 (六 )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尽量保持一致,不能一致的就适当分离。 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本着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 但是,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不同,对于确实不能保持一致的地方,采取纳税调整的 方法进行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在 两则两制 基础上的重复,而 在现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订的,起点更高,并且在制度中将正在起草并准备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等较成熟的部分,也纳入了《企业会计制度》。 从根据上改变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从会计制度的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企业会计制度》与分行业会计制度不同,它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转换,它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予实务工作者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如收入的确认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得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因此,除了掌握和领会会计制度的实质精神外,还需要广大实务工作者不断提高 专业知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