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托有限公司反洗钱培训(22页)-管理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业频道 10 八、金融机构承担的反洗钱义务 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执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其它义务,如保密义务,及时报送反洗钱报表等。 企业通用业频道 11 十、反洗钱法规对信托公司的要求 《 反洗钱法 》 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是反洗钱法的义务主体,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显然是责无旁贷的。 企业通用业频道 12 十、反洗钱法规对信托公司的要求 《 反洗钱法 》 第十六条 “ 与客户建立人身保险、信托等业务关系,合同的受益人不是客户本人的,金融机构还应当对受益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 明确规定信托公司应履行反洗钱职责 企业通用业频道 13 十、反洗钱法规对信托公司的要求 《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 第十一条规定,信托公司应按要求报送可疑交易。 《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 第十五条规定,信托公司在设立信托时,应当核对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了解信托财产的来源,登记委托人、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企业通用业频道 14 十一、什么是可疑交易 可疑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用途及性质等有异常特征的支付交易。 根据《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 第十一、十二、十三条规定,银行业(包含了信托公司)的可疑交易标准有 18项,证券期货业、基金管理业的可疑交易标准有13项,。东莞信托有限公司反洗钱培训(22页)-管理培训(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事故隐患多。 中管网制造业频道 ☆ 贯彻实施 《 安全生产法 》 的意义、作用 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 改革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2020组建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20年对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今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以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整到国务院直属机构。 ▲ 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 于 2020年
盖以下方面 永丰产业基地公司采取该盈利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国内其他科技园区采用该盈利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该盈利模式的投资回报期限和投资回报率 该永丰产业基地公司采取该盈利模式所需要的资源配备和能力需求 …… 示意 2020年 5月 26日 保密文件、版权所有 第 28页 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和投资服务体系咨询项目建议书 最后,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目标企业的需求
* * 当地轿车保有情况、上牌情况 * * * 本店销售、服务状况 * * + 销售环节及处理 * 服务环节及处理 + * * ☆说明:“ *”表示必须培训或学习的内容;“ ”表示应该培训或学习的内容;“ +”表示可以培训或学习的内容;“ ”表示其他。 4. 2. 2 内部培训内容及制度 ( 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由行政部负责,内容为: 1)公司简介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专营店 )
端拜访及巡检频次地级市分销商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经销商中心城市终端县级市分销商华东1区、华东2区每2月拜访区内经销商1遍40个终端以上/月,或不低于60频次30个终端以上/月,或每月不低于50频次其它区 月拜访区内经销商1遍50个终端以上/每月月,或每月不低于60频次区域经理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每2月拜访区内经销商1遍经销商拜访频次培训督察部 经营部经理 拜访要求 • 拜访对象:经销商 、
与相辅相生的原则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人生亦应如此: “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 (《老子》 22章) ( 苏轼 加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二句。 ) 16 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 即太极思维原则(西方人亦称 “太极管理” 模式) 17 道家文化与 现代管理中的智慧力 虚静之道与 谨守 柔弱的原则 自然是虚静的:
,并宣扬自身不良情绪者; 机器 ,车辆 ,仪器及带有技术之工具 ,未经使用者同意擅自操作 ,造成严重后果者; 私自变更工作方法 ,操作程序 ,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5000 元以上)者; 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打击报复 ,不能公平安排工作 ,包庇自己亲友或违规事件者; 蓄意更改计件单据,营私舞弊或瞒骗主管、虚报多领或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情节严重者; 在工作中 ,发现有欺上瞒下之情形 ,情节严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