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理论(ppt98)-财务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表其他部分的说明。 46 2)附表 附表是指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简明易懂而另行编制的一些详细、具体反映表内重要项目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原因与数额的表格; 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利润表的附表 ——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其他有关附表,如作为资产负债表附表的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47 3)底注 底注 ,也称脚注或尾注,是指在财务报表表体后面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所作的补充说明。 底注的主要作用 是揭示那些不便于列入报表表内的有关信息,用底注披露定性信息十分灵活, 附表所反映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附表的项目与格式更规范;基本以定量信息为主:其中,附表的规范化是区分底注与附表的主要标志。 48 底注可以提供的信息 ; (1)有关报表编制基础等方面的定性信息; (2)某些报表项目的性质,如某些资产项目已作抵押或贴现或是租赁而来; (3)比报表表内更为详尽的信息,如无形资产的具体项目构成情况说明,又如对一些期货、期权项目,表内只能反映部分保证金或期权费,需要在表外详细说明这些交易的具体情况,包括交易目的 (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 )、交易过程、可能的风险与报酬等信息; (4)其他一些相对次要的信息。 49 底注披露的具体内容; (1)企业经营环境状况说明; (2)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3)财务报表中某些重要项目特征的详细说明,如不使用旁注说明的债权人的优先权益、股利支付的限制、权益人持有的权利等; (4)财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有时也用附表方式 ); (5)或有事项; (6)分部信息; (7)重大事项;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9)资产负债表目后事项; (10)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风险。 50 我国会计报表附注应当包括的内容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企业合并、分立;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51 4)对报表附注的简要评论 主要优点 (1)可以提供一些作为报表组成部分的必要定性信息; (2)可以揭示报表项目的性质或有关的限制; ( 3)可以补充列示比报表正文更详细的信息; (4)披露一些次要的定量或定性信息。 52 财务报表附注的缺点: (1)如果使用者对附注不做认真研究,便难以阅读和理解.从而可能忽视这项资料; (2)附注的文字叙述,比报表中所汇总的数据资源更难以用于决策; (3)由于企业经营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存在过多使用附注而造成信息过量的危险,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 53 那些信息由其他财务报告提供 (1)企业根据法规、准则要求或自愿披露; (2)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信息,而不会误导使用者决策; (3)需经注册会计师或企业之外的专家审阅。 54 其他财务报告可提供的信息的分类 (1)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 (2)那些本来可能在报表中反映,但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而改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对次要的信息; (1), (2)类信息主要是指企业所采用会计政策,本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将一些次要的会计政策在其他财务报告中反映,避免财务报表信息过量问题,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的阅读与分析成本,因为使用者一般只在有必要时才去阅读它们; 55 (3)采用与财务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 (4)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数据; (5)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与对未来的预测。 (3), (4)类信息与报表数据没有直接联系,它们涉及不同的问题,在形式上又灵活多样,在财务报表全面改革之前无法纳入财务报表中反映,适合 其他财务报告中 揭示; (5)类信息则是对上述各类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说明,侧重于提供 前瞻性信息。 56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会计理论 第 三十一 讲 主讲教师: 吴斌 57 其他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管理当局的讨论和分析; 财务预测报告; 比较报表和财务比率分析表; 中期报告; 分部信息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和职工报告; 简化年度报告; 物价变动影响报告。 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之前往往附有审计报告。 58 1)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管理当局提供企业变现能力、资本来源、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叙述性讨论与分析报告以及对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主要经营活动和盈利水平的预测分析。 侧重于提供预测性、分析性信息,带有较大的 主观性和较低的可验证性 ,但这些信息的效用大于其潜在的不可靠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提升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因此许多国家要求企业将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包括在年度报告中对外提供。 59 2)比较报表和财务比率分析表 比较报表是指企业把不同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列示在一起,以便使用者了解和分析各个报表项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60 3)分部信息报告 企业分部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如行业、地区及法律实体等,但在实务中通常是按行业 (或行业下再按地区 )来提供分部信息的。 美国 FASB第 14号准则公告 (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要求,从事一种行业以上的企业,对于占企业总收入、利润 (亏损 )或可确认总资产的 10%以上的重要分部,应就其收入、税前营业利润 (亏损 )和可确认资产予以单独报告。 分部信息报告的方式比较灵活,常见的方法是以报表附表或以补充报表形式加以披露。 一般选择在附注中披露。 在没有强制要求报告分部信息的国家,企业可以作为其他财务报告自愿提供。 61 4)中期报告 我国 《 证券法 》 及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均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提供包括以会计年度前 6个月为会计期间的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在内的中期报告; 2020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则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季度报告。 除特殊情况外,中期报告毋需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62 5)财务预测报告 财务预测 是指管理当局以企业未来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为假设所进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预测,其表达方式可采用整套财务报告或其中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来描述这些预测性财务信息。 英美等国家的有关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股说明书 (及上市公告书 )中披露有关的 财务预测信息 (如盈利预测 ) ,对于定期报告则不作强制要求 ,更多地采用鼓励方式或自愿方式披露。 SEC为了鼓励企业披露预测信息,正在积极建立“安全港”:只要预测信息有合理依据且是诚实善意的,那么即使预测与实际存在偏差,企业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63 6)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下列内容:环境保护、职工的就业与培训等人力资源状况、公益事业、社区建设与贡献、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 (消费者利益 ),等等。 企业社会责任已超出了现有会计的对象并难以采用传统会计学的方法,比如企业对环境的治理、人力资源的投资与价值很难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来加以计量,尤其是难以用货币金额来计量。 在实务中,企业主要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 64 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法 (1)目录法 主要利用文字描述企业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 (2)成本支出法 在报告上列示那些能够取得成本数据的社会活动开支项目; (3)成本效益法 使用货币计量方式对企业产生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进行报告。 (4)项目管理法 通过列示成本支出和文字说明等反映企业某社会项目预期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