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件ppt-财务会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  成本性态分析是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前提条件  成本性态分析 , 为进行成本 —产量 —利润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 , 提供了方便  成本性态分析 , 是正确制定经营决策的基础 返回 II. 成本性态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关范围 ” 的限定有局限性 “ 成本与产量之间完全线性关系 ” 的假定 , 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 返回 I. 变动成本法 和 完全成本法 的特点 II.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III. 变动成本法 和 完全成本法 的优缺点 i.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利润由贡献式收益表确定。 变动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返回 ii.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返回 II.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对存货的估价不同 分期损益不同 当产量与销量相等时,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净利润也相等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以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利润大于以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利润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以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利润小于以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利润 返回 i.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 能够为正确地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 • 能够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 便于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 • 可以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 继续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缺点 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改变成本计算法会影响有关各方的利益 返回 ii. 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相对于变动成本法而言的,亦如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相对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 第三章 第 3章 本 — 量 — 利分析 ☆ 盈亏临界分析 ☆ 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及实现目标利润影响的分析 ☆ 本 —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 ☆本 —量 —利分析的扩展 I.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 II. 盈亏临界图 I.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 P = VSPVVCFC 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个差额标志着企业销售量下降多少,才会发生亏损。 安全边际 = 现有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安全边际率 继续 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 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 税前目标利润 = 目标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 多品种盈亏临界点分析的模型 加权平均模型 联合单位模型 返回 II. 盈亏临界图 基本式 成本与收入(元) 150 000 盈亏临界点 120 000 100 000 50 000 0 1 000 2 000 3 000 销售量(件 ) 图 3 1 基本式盈亏临界图 继续 贡献毛益式 成本与收入(元) 150 000 盈亏临界点 120 000 100 000 70 000 50 000 0 1 000 2 000 3 000 销售量(件 ) 图 3 2 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 继续 量利式 (单一产品) 利润(元) 6 0 0 0 0 4 0 0 0 0 2 0 0 0 0 盈亏临界点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销售量(件) 2 0 0 0 0 亏损区 4 0 0 0 0 6 0 0 0 0 图 3 3 单一产品下量利式盈亏临界图 量利式 (联合单位产品) 盈利(万元) 4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